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在封建社会忠孝曾一度被当作统治思想存在,但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忠孝观念并没有被人们所抛弃.相反开始发挥新的作用,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我国著名的社会工作研究者夏学銮,听他讲述了我国"忠孝观"的历史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时期的"忠孝观".  相似文献   

2.
话语、面孔与记忆——论口述纪录片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振华 《新闻界》2007,(1):85-86
在纪录片制作中,我们可以从题材方面将纪录片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关于现实事件和题材的纪录片。一种是关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现实题材的纪录片更重视事件的现场.它是摄影机在“现场”见证,亲历的结果,它的叙事语言是展示性质的,遵循纪录片“三一律”(时间和空间的真实、表现对象的真实、叙述结构和过程的真实);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因为它所表述和纪录的事件是已经发生了的,“现场”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它的叙事就必须还原“历史的现场”,探索/发现是它的表现特点,它的表述有多种形式.口述历史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芦荻:我是1975年5月29日进中南海为毛泽东读书,9月28日离开.在主席身边工作了整整4个月.从接触中我了解到.毛泽东酷爱历史典籍。他的博学多才.思想根基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也就是“国学”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史如此贯通、娴熟,他是第一位。他一生沉湎其中.从历史文化中思考过许多为国为民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报纸与历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历史所记述的,往往就是当时报纸上的新闻。报纸上的新闻,过了一段时期以后,又会衍变为被后人记述的历史。王安石就曾经把孔子撰写的编年史《春秋》比喻为“断烂朝报”。“朝报”在王安石所处的那一时代,是士人们对官办的邸报和民间小报的一种通用的别称。今人也有“报”即“史”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声像档案资料管理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它是指办完并经整理存档以备查考利用的书和有关资料,包括件、科技图纸、影(照)片、录音录像带、电话和会议记录等。它蕴涵着丰富的“综合性资源”。作为一种“综合性资源”.档案虽然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但档案能反映历史,通过我们对历史的认识与反思进行扬弃,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从而来提高我们其它工作的效率.体现档案“资源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十年前,鄙人供职一家刊发近现代史内窖的杂志。好事者拟成立“口述历史”部,诚邀参与。好事者勇气可嘉.然对“口述历史”一词显然误读——当事者讲,我们记录,通顺文字,OK了。欣欣然人会,冰冷冷瓤水灌顶,惟一言不发。主持者坚邀,不得不语云:“口述历史”一词,系美籍华人唐德刚氏参与发轫与践行。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重要历史人物研究始终是学术界重视的课题。然而,作为明清之际重要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却一直没有一部较为系统详细的传记;世道沧桑,时移势变,对他的评价竟出现了许多截然不同的观点,诸如“流寇”、“贼首”、“杀人魔王”、“英雄”、“领袖”等各色名号都先后加到他的身上,从而衍生出各种既陈旧又新鲜的争议,令人捉襟见肘,把握不定。  相似文献   

8.
冉淑龙 《大观周刊》2011,(28):189-189
历史是“既成事实”,编辑历史教科书只能是“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虚假。也许是因为“历史必须真”在作怪,历史教学从来就是按教本把当时权威史家的“断言”(且中学教本常常是“独断言”)不折不扣地灌输给学生。正因为这样.历史作业天然就是机械抄袭。这种教学观念使学生变成被动接受的“机器”.传统的“历史作业”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探究潜能。  相似文献   

9.
综观中国历史,“家业”一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使用频率之高,是其他时期无法比拟的,这也证明当时对“家业”重视程度。故而“有业”的基本含义在这一时期也表露无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海瑞是个不折不扣的名人,别的不说,光他买好棺材,冒死犯天颜的事儿,就弄得妇孺皆知。所以,因为强烈的“清官情结”,海瑞的被关注度就历久不衰,即使卖烤红薯的游贩或者乡野小路上的老妪,你问他“知道海瑞吗”,他们可能也会不假思索地说,“大清官呗,敢骂皇帝,了不起”!遑论著书立说的文人。  相似文献   

11.
周景勤 《出版参考》2006,(11):32-33
伴随着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酒文化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无论是李白的“举杯望月”.苏轼的“把酒问天”.还是王维的“西出阳关”.无不显示出浓浓的文化味。所谓酒,是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市面上经常见到的有白酒、红酒、黄酒、老酒,还有啤酒等。众多的厂家.面对日益觉醒、日益挑剔的消费者。无一例外地在营造着一种氛围、一种环境、一种文化,在引导着消费。创造着消费……  相似文献   

12.
刘钦荣 《新闻爱好者》2011,(11):130-131
历史上的“名片” 我国古代拜见时投帖的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初年,有身份的人,在拜访谒见时,为避“造访”之误.就开始用名帖来通报姓名了。当时名帖的质料是用削竹木制成.上面书写有自己的姓名.这种名帖称作“谒”。  相似文献   

13.
这部书稿,最初是由黄苗子先生与我联系的。1979年5月23日.黄先生给我一信。说:“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历史教授黄仁宇先生.托我把他的著作《万历十五年》转交中华书局,希望在国内出版。”苗子先生颇有识见地提出,“这样做将对国外华人(此二字为编者所加一一编者注)知识分子有好的影响”.又说陈翰伯同志也有这一看法。黄先生的信最后说:“现将全稿送上,请你局研究一下.如果很快就将结果通知我更好.因为他还想请廖沫沙同志写一序文(廖是他的好友)。这些都要我给他去办。”  相似文献   

14.
周永年藏书理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永年是18世纪中国藏书事业的先驱人物。论文通过对“儒藏说”和“借书园”的研究,剖析了他的藏书理想.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20日.是伟大的渡江战役五十六周年纪念日。每当我们走在芜湖市“军民共建双拥一条街”——冰冻街上,就会被马路两旁“发扬渡江第一船精神.努力争创双拥模范城”的醒目大标语所吸引,渡江战役中谁是渡江第一船,可能已是鲜为人知的事了。笔是两位曾在军旅生活了多年.现已年过花甲的老人.我们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对历史研究的浓厚兴趣.跋山涉水.进行了专题访问和妍究,发现渡江第一船后面不少趣事。  相似文献   

16.
提起廉洁,我的脑海中第一时间跳出的人,就是海瑞.或许是从小到大,看多了他的故事,听多了他的传说.小的时候听评书,最不喜欢的就是海瑞传,也许是他的故事一点也不传奇,没什么热闹可看,也许是故事中的海瑞实在太凄惨,让人不忍倾听.直到我对历史多了几分了解,才慢慢体会到海瑞的可贵.  相似文献   

17.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他的个性正如他的名字“鲍里斯”的俄语意思一样——斗士。如果说戈尔巴乔夫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叶利钦就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他主导了苏联的解体.他设计了新俄罗斯.他留给了俄罗斯一个普京。他的名字,成为了俄罗斯历史上一个极为特别的符号.深深地印刻在俄罗斯的史册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世界正进入人类历史上第二个“迂徙时代”,2005年全球共有1.91亿移民,这表面上是人口迁徙,实际上带来了劳务的迂徙、技术的迁徙、经济的迁徙,乃至文化的迂徙、思想的迂徙。这种迂徙使得地球变成了“平”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被充分交流、分流和共享。为此,《纽约时报》记者佛里曼在他的《世界是平的》一书中称,信息的充分和存在,宽频的条件和全球化的现实,已经使任何人所期望的成功能够超越自身的局限而变为可能。对这种超越式的迁徙形态的另一种描述是:今天的时代,一只蝴蝶扇动的翅膀,都有可能在万里之外掀起一场风暴。  相似文献   

19.
提到周恩来这三个字。敬意都会从亿万国人心底油然而生。他的人格风范为人称颂.历史功绩丰碑永树。他的对手尼克松说:“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可能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他的朋友特立尼迭和多巴哥常驻联合国代表阿卜杜拉公使说:“周总理永远活在中国的崇山峻岭和江河大川中。” 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我们怀念他。是因为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无私奉献里没有一句空话. 在他去世后第二天,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为了悼念周思来。联合国下半旗。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 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更是彻底的“无产”。虽然连遗骨都没有留下.却在无数后人心中:留下了永远效法的崇高榜样。[编按]  相似文献   

20.
薛锋 《兰台世界》2007,(3S):60-61
学界对张学良的研究,可以说是成果丰硕,涉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各个方面,但对其“战争观”的研究,就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还比较零散,不够系统。本旨在从张学良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及其相关的言论中,对其战争观进行初步地分析研究。笔认为张学良对战争的认识和看法,主要体现在他一贯倡导并实践的“息内争、御外侮”的思想上,而且他对“内争”与“外侮”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