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方言中"中"有"成、行、好"的意思,本文疏理了"中"的几个义项,讨论了河南方言用"中"表示"成、行、好"的文化内涵.其中牵涉到中庸心理、对称的审美观、封闭心理等.这一研究折射出文化心理对语言的影响,反映出方言词可以揭示不同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
在影视创意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要促进河南的影视产业发展,河南的方言文化资源可以起到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河南方言是北方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地位辉煌。2005年至今,一些用河南方言制作的影视剧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影视创意中添加河南方言元素,对河南影视产业的发展作用巨大,它有助于河南文化的传播、河南文化的认同,同时也有助于改变人们对已经形成的对河南文化形象的误解,更有助于新时期河南文化产业的振兴。  相似文献   

3.
方言与民俗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方言承载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陕北方言以其独特的内涵越来越引起方言研究者的普遍重视。陕北方言中有关婚姻的词汇便蕴含着浓厚的结婚文化、相亲文化、订婚文化和特有的心理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扬雄《方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汉代文化的多个方面。其中,"臿"、"刈钩"、"佥"、"杷"等农具,反映了汉代的农业发展水平;鸡、猪、马的不同方言名称及畜养方式和畜养工具,反映了汉代的畜牧业文化。  相似文献   

5.
人口的迁徙在促使文化发展的同时,形成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文化圈、不同族别的人们在交往时,文化会发生碰撞,相互吸收对方的"养分",语言也不例外。推广普通话自然就成了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首要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教师就要坚决贯彻国家规定用普通话教学,杜绝用方言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6.
近年"达人"风流行。"达人"是一个旧词,从产生到现在词义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虽然在演变中体现了当时不同的社会状况以及文化心理,但都有民间势力壮大这一文化现象贯穿其中。本人对词义演变中的文化意蕴进行探讨,从而论证当今"达人文化"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吴健 《现代语文》2009,(6):95-97
溧阳河南话是太平天国战争后移民形成的官话方言岛方言.由于移民固守祖籍地文化的强势态度,直接影响了溧阳河南话与当地优势方言溧阳话的接触,以至于溧阳河南话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后,依然能够以强势之态对峙于当地的优势方言.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通过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门类,方言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与鉴赏中又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价值。这种"乡土型"的文学语言是中国文化中渗透力较强的语言形式,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文化的凝聚点,在文学创作中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表达优势。本文着重论述了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活跃精神"以及它的运用对于文学作品不可替代的功能,更深地探寻方言的艺术表现力,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9.
在指出翻译中"遗传"与"变异"现象的辨证关系的同时,通过研究"定向变异"在文化因素、方言翻译以及"归化"与"异化"等方面的具体体现,进一步论证了翻译中"定向变异"操作的意义,即翻译是深层的文化对话,表面的"遗传"并不意味着翻译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校歌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影随形地滋润着大学校园中的莘莘学子,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河南理工大学校歌把好学力行的校风、明德任责的校训有机地融入歌词中,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浓缩为河南理工大学校园文化、优良传统以及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1.
晋语是北方官话中特殊的一种,它保留了古代的入声调。但发展到今天,不少的入声调正在消失,喉塞尾脱落,变成了舒声调,即"入声舒化"。入声舒化,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以康保方言点为例,方言内部、方言与共同语、方言与方言之间的接触,为入声舒化提供了社会条件,而在经济文化不发达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求标准、求文雅的心理则推动了入声舒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国家文化安全视野中的方言电视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方言电视节目置于国家文化安全的视野中,从母语是统一的国家文化的载体和母语是凝聚民族的象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方言电视节目是一种语言"离根"现象,甚至具有对国家文化安全造成威胁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攀枝花本土方言是指攀枝花市农村县区居民的口头语言。本文介绍攀枝花本土方言被动"着"字句和处置"给"字句。普通话的"被"字句,在攀枝花本土方言中常用成"着"字句,普通话中的处置句在攀枝花本土方言中常用成"给"字句。通过这两种句式可以了解攀枝花本土方言在语法方面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4.
岁时节日,主要指的是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不同地域的岁时节日文化会有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会由方言记录与传承。延安方言记录了颇具地域特色的岁时节日文化,折射出方言与风俗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展现了别具一格的民情风俗和独特的心理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河南方言口语中,至少存在两个用来对请求或建议表示赞同或应允的词汇形式,即“中”和“行”.作为应答语,两者在河南方言中几乎通用,而“中”更带有地方口语色彩.我们运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调查了作为应答语的“中”和“行”在河南方言口语中的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河南方言口语中,从说“中”到说“行”是一个“进行中的变化”.目前, “中”仍是一个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变式.  相似文献   

16.
米瑞瑞 《文教资料》2011,(11):46-47
汉语亲属称谓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非常具有特色的成分之一。本文分别从"长辈"、"平辈"、"晚辈"三个方面归纳了榆林方言的亲属称谓,分析说明了个别具有榆林特色的亲属称谓语,并通过对其称谓词的文化特征的研究,诠释亲属称谓作为亲属关系和亲属观念的外化符号,以及其间蕴藏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方言谚语沉淀了方言区人们的文化,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了形形色色的当地文化。对定襄方言谚语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从一个侧面来透视定襄方言谚语所反映的物质文化现象。在研究方法上,文章综合考虑定襄方言谚语所蕴含的物质文化信息以及物质文化本身的内容,从衣、食、住、行、生产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求定襄方言谚语系统与当地物质文化达到较高的融合。为正确、全面地掌握方言谚语的内涵,准确、简明、透彻地描写方言谚语的语义提供帮助,有助于人们认识当地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方言剧悄然崛起后,迅速成为许多电视台收视率新的增长点.一方面方言所承载的地域文化对以普通话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形成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方言又以其亲近性、亲切性赢得了受众的认同和广阔的市场.基于方言剧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规划好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尺度与分寸,在多语并存中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戏剧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借鉴、吸收方言剧合理性的同时予以适当的批判,使方言文化和主流文化多元并存、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内方言电视已经从最早的方言曲艺节目发展出方言电视剧、方言栏目、方言新闻,进而又集结为全部使用方言播音的方言频道。方言是地域文化的综合表征,地域文化承载着纯正的传统文化,方言电视推动了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嬗递。方言电视播音提升了方言的社会地位,方言历史文化类节目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方言娱乐综艺节目的不断创新开创了别具一格的方言流行文化,推动了地域传统文化的嬗递。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某一地区的方言更是孕育着该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心理特征。在安塞方言中就有许多表示丧葬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塞独具特色的丧葬文化以及其中蕴含的当地人民特殊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