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则个"是宋代新兴的一个祈使语气词。宋元时代是祈使语气词"则个"运用的黄金期,但到了明代,"则个"的运用已呈现衰落之势,尤其是到了清代前期,"则个"的用例更是凤毛麟角,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
语气词"着、个、则个、些"产生于近代汉语,明清时期逐渐趋于衰微并最终消失。通过研究《西洋记》中的语气词"着、个、则个、些,"分别简述其历史来源并描写其使用情况。其语气意义:"着"在祈使句末是表达自身意愿,并促请对方考虑或执行,在陈述句末表示情况的变化或行为的实现;"个"单独用作语气词极少有人提到,"个(则个)"在祈使句末意义与"着"相当,在陈述句末和句中停顿处,语气意义是申明事实存在,略带夸张。"些"尚处在语法化过程中,未最终虚化为语气词。  相似文献   

3.
4.
陈玲 《文教资料》2012,(19):41-42
"呢"是个复杂的语气词,学术界对语气词"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呢"的历史渊源;"呢"的分布;疑问句中"呢"的性质;"呢"的功能、用法和意义。本文主要围绕语气词"呢"所表达的口气,来探讨它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的作用,并从语用的角度,分析"呢"为什么不能用于是非问。  相似文献   

5.
民勤方言里的"莽"是一个疑问句语气词,只用于是非问和选择问。语气词"门"的用法与普通话里的"嘛"基本相同,一是用于陈述句,对事实情况予以强调肯定;二是用于句中提顿语气。语气词"莽"来自近代汉语语气词"麽",是在其读音[mu?]的基础上阳声化的结果,"门"则本是"莽"在陈述句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祈使副词,有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地方。这里主要介绍“但”类祈使副词。文章在描写“但”类祈使副词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了其在语义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山东莱芜方言中的语气词"来"可用于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的句末,在不同的句类中,也会表达出不同的语气意义。其中"来"和"咧"存在功能互补现象,"来"不能出现的句类"咧"可以出现。  相似文献   

8.
语气词"咧"在汾阳方言中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既可以用于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句末,也可以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中,所承载的信息非常丰富。从"咧"的诸多语法特点和语用功能中可以看到,汾阳方言中的"咧"与其他语气词,如"哩、呢"的一些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9.
民勤方言里语气词"啷"可用于句末或句中,其作用是增添"强调"的口气。这个词来自连词"啷"("那么"的合读),是用于句首衔接话语的连词"啷"因易位而进一步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曾军 《初中生》2003,(36):32-32
一、用祈使语气词please表达1.Please take it to the classroom.请把它带到教室里去。  相似文献   

11.
咸宁方言中的"典型"语气词"呃"按照它在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四类句式中的不同用法,描述并分析其各自的语法特征;语气词"呃"是可以用于疑问句末尾的,但能够用在疑问句末尾的不一定就是疑问语气词。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不存在语气词“在”,但在汉语史上以及现代的一些方言中“在”能做语气词,并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文章以五寨方言为例,在考察五寨方言语气词“在”用法的同时,与汉语史上以及其它方言的用法做了比较,希求探究五寨方言“在”发展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13.
"首"在汉语中是个贯通古今的量词。它产生于西汉,中古和近代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到了现当代汉语,量词"首"沿用了古代的部分用法,但其称量的事物范围大大缩小了。探索量词"首"的源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汉语量词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从量词"门"的产生及发展演变,可以看出量词"门"是由名词"门"而来。当我们进一步探析现代汉语中量词"门"各种用法的溯源时,如"门"表"门户、家族;类别;本领、技艺"等。另外,"门"修饰抽象事物时如"一门心思",与修饰具体事物时存在区别,以"一门心思"为例尝试找出看似"量+名"错配现象背后的理据,以期对认识汉语和汉语教学等方面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语气词的作用在于表示某种语气,在日常交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吧"作为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之一,随着其被广泛地应用,近年来对它的研究也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但是学界仍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系统的认识。本文从"吧"的历史来源、语法和语用三方面浅析语气词"吧"。  相似文献   

16.
普通话语气词可以连用,下面是普通话语气词“的”和“了”连用的例子:1.这一家人怪可怜的了。2.别催他,他速度够快的了。3.我们的条件已经够优待的了,但他们还是不满意。4.这几年家里的经济条件够宽松的了。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社会语言学中的抽样调查法进行定量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现代汉语中使用最多的语气词"吗"的地位受到挤压,"嘛"和"么"不仅出现在口语中,已逐步扩展并广泛使用在书面语中。由于语言使用者的年龄、性别、使用方言以及言语对象的差异,"嘛"和"么"的分布呈现不均匀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8.
语气词"着、个、则个、些"产生于近代汉语,明清时期逐渐趋于衰微并最终消失.通过研究《西洋记》中的语气词"着、个、则个、些",分别简述其历史来源并描写其使用情况.其语气意义:"着"在祈使句末是表达自身意愿,并促请对方考虑或执行,在陈述句末表示情况的变化或行为的实现;"个"单独用作语气词极少有人提到,"个(则个)"在祈使句末意义与"着"相当,在陈述句末和句中停顿处,语气意义是申明事实存在,略带夸张."些"尚处在语法化过程中,未最终虚化为语气词.  相似文献   

19.
句中语气词“嘛”在句法结构上起着停顿标记的作用,在语义上表示“显而易见”,在语用上则起着划分话题和述题、调节人际关系和加强语篇衔接的功能。“嘛”同“呀”“吧”“呢”“啊”等句中语气词一样,其语义和语用特点都与相应的句末语气词相关。但在语义上表示“显而易见”则是“嘛”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语气词“呀”“哇”“哪”是“啊”的共时变体。其实“啊”的音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呀”和“哪”作为独立的语气词在“啊”产生之前就已存在,而“哇”迟至清末才出现。文章全面考察了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中语气词“啊”及其变体的使用情况,在穷尽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来显示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