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镇化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来自于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同以及积极参与。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是城镇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对城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城镇化动力机制存在主体不明确以及动力不足的问题。为了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应该从个人、政府、政策以及产业结构四方面完善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构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公共服务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化以及城乡一体化5个维度,运用熵值法对广西2003-2012年的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用主成分回归对广西新型城镇化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其中经济城镇化水平提高最快;影响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依次为行政力、产业集聚力、市场力和外向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城镇化动力、区域基础的差异、城镇与区域的关系等因素,可以把山西省乡村城镇划分成都市郊区型、工矿区型、传统农业区型以及贫困山区型等地域模式。针对不同模式的城镇化的特点、发展阶段和发展道路,应采取不同模式城镇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城镇化驱动力机制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当今社会极其重要的热点问题。作者首先对城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城镇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推力与拉力分析、三大产业驱动分析、市场与政府作用分析以及城镇空间的自组织机制驱动分析四个角度对城镇化驱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河南省为例构建其驱动力机制系统,指出释放城镇化内在潜力、寻求外部动力以促进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动力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是旅游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佳路径。旅游城镇化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由旅游业与城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决定。选择以全国著名旅游城镇凤凰县为例,在梳理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的作用机制与耦合发展途径的基础上,探索出驱动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最后为推动凤凰县旅游业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当今社会极其重要的热点问题。作者首先对城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城镇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推力与拉力分析、三大产业驱动分析、市场与政府作用分析以及城镇空间的自组织机制驱动分析四个角度对城镇化驱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河南省为例构建其驱动力机制系统,指出释放城镇化内在潜力、寻求外部动力以促进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国外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城镇化道路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大多已达70%~80%,在这些国家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其发展规律、发展动力、发展轨迹等方面都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市场主导、自由放任、经济制约等模式,也得出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吸取和借鉴这些经验和教训,将有助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国情的路径,从而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城镇化的经济动力主要来源于农村经济发展、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工业化发展水平及产业布局结构等。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工业化发展水平和结构、第三产业水平等方面来看,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化的经济动力条件是优越的,但也存在不足,为此应完善城镇化经济动力机制及城市布局和功能定位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面对发展机遇,北部湾经济区应该在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新经济增长极建设相互促进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并实施城镇化建设这一区域指导性战略。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四方面的内容:(1)城镇化是城镇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农村扩散的过程;(2)城镇化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的过程;(3)城镇化是农村型的地域景观逐渐向城镇型的地域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4)城镇化是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即由第一产业逐渐转化为第二、三产业的过程。以此为线索,本文试图就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与区域城镇化水平预测方法作一初步探讨。一城镇化的过程始终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促使城镇化的动力因素有哪些?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分析研究。 (一)城镇化的宏观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国内外城镇化研究的相关学派以及城镇化概念、城镇化动力机制、城镇化特征、农村地区城镇化、城乡关系等城镇化理论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1.
比较教育作为一个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研究领域,"理解"功能理应成为比较教育研究功能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比较教育的各个发展阶段中,"理解"有着不同的功用表现;比较教育所要努力达成或实现的"理解"在不同参照系统中又有其不同的表现方式。"理解"作为比较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在比较教育的国际性使命中必然会体现出独有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情态动词“能、会、应该、可以、可能、要”的不同情态意义在“比”字句中的分布比较复杂,“比”字句中情态动词主要有“比”字前和结论项中两个句法位置。情态动词出现在哪个位置、出现频率都与其情态意义类型密切相关。此外,还论述了差比句中不同情态动词以及相同情态动词不同情态意义连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按照比较教育学、比较经济学、比较文学等学科概念的定义,跨文化心理学应该称为比较心理学,可是,早在20世纪初,比较心理学这个概念就被心理学家用来指人和动物的心理比较研究。于是,不同国别、种族、民族之间的心理比较研究,就被称呼为跨文化心理学。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学者引进跨文化心理学之后,主要是模仿西方的跨文化心理学,开展西方心理学理论在中国不同民族的检验,随后开始国内不同民族儿童发展心理的比较研究。再后来,就出现了不同宗教信仰人群的心理比较研究。新世纪以来,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年龄之间、性别之间的心理比较研究逐步展开。开展这些研究,有一个基本假设,就是除了生物遗传因素之外,文化是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特征的重要变量。而且文化与心理特别是人格之间相互作用。我们把新扩展的这些领域称为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区域跨文化心理学、年龄跨文化心理学、性别跨文化心理学、阶层跨文化心理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比较的角度对作者的文化体验进行反思性分析,重点探讨作者作为一名具有比较教育学习背景的学者在不同国家工作生活时,如何透过比较视角从不同文化汲取经验。文章也试图展现比较教育的学习背景是如何帮助作者挣脱其成长文化的束缚,以此能够采用外群体的角度进行研究并形成认识论议题,以及作者是如何受益于比较教育的学习,得以凭借关于不同教育体制的广博知识和对文化的敏感度快速融入异种文化。作者将分析他在澳大利亚、香港和新加坡工作、生活时是如何抓住各地不同的研究和认识论议题的。文章将从近几十年来,由全球化进程中的移民潮产生的学术迁移现象入手,探讨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基于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如何回应全球化主题,以及在此过程中上述国家和地区如何形成不同的研究和认识论议题。作者是站在内群体与外群体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的。  相似文献   

15.
"和而不同":比较教育研究的哲学与方法(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而不同是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取向。和而不同取向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要点有:一、不同方法范式的存在是现代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二、以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承认各种不同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存在的价值;三、以研究能否创造出有意义的不同,超越自身,作为评价研究的基本标准;等等。  相似文献   

16.
南宁白话的比较句分等比句、差比句、极比句和递比句四种。每种比较句都有不同的结构,分别由比较主体、比较客体、比较词、比较点、比较值等项构成。  相似文献   

17.
俄苏历史比较文艺学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苏历史比较文艺学在当今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它的历史类型学思想、文学影响的规律性的思想、总体文学建构的思想和跨学科研究的思想都有着有别于西方比较文学思想的独特视角和观点 ,这些视角和观点对于我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任何学术研究都有一个向度问题,尽管不同国别和学者对比较教育目的、功能的认识不一,但就比较教育发展的历史、其诸功能与目的的关系和当前我国的现实国情看,借鉴仍是当代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基本向度。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弱化这一基本向度,而是要深刻分析其弱化表征及成因,探明如何拓展和完善其实现路径,以使其更好地为当前我国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比较教育中的比较,既有方法论意义,又有目的论意义,因为在比较之中存在着比较者的意向性,而当这种意向性指向民族国家教育发展这一对象性存在时,比较教育就具有了目的性.比较教育的目的性可见于比较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方法论之中.在现阶段,比较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为民族国家的教育决策服务,而且在于促进国际关系的和谐,因而比较教育又具有创造和谐之美的审美性.具有审美性的比较教育能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理论的中国原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倡导"教育理论的中国原创"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学术自觉,这对当前的比较教育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或挑战.本文分析了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理论的中国原创之间的关系,认为比较教育研究是中国原创教育理论形成的重要基础,以形成中国原创教育理论为目标的比较教育研究应该成为异域教育理论的阐释者与批判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