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自觉关注生活,去感受生活,使他们“有东西可写”;让学生自主写作,不拘文体甚至不必成文,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能够写出来”;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切身经历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使他们“能够写得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初步领会习作的基本要求: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本次作文设计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实施差异教学,激励全体学生自由倾吐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富有个性的优秀作文;真正实现学生作文选材的个性化、思维的个性化、写作内容的个性化和表达的个性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何捷 《福建教育》2005,(7A):23-24
新课标对本学段的习作要求很强调让孩子“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本单元所选择的教材都在展示着作者或文中主人公独特的观察发现。孩子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观察”和“发现”这两个概念有进一步的感知,激发他们产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的欲望。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为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此外,课文内容的叙述也给孩子提供了一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方法示范,  相似文献   

5.
徐丽萍 《成才之路》2012,(23):30-30
教材分析:纵观三到六年级的习作训练,发现从教材安排上看,"看图作文"这一形式在习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内容上看,呈现从"一幅图"至"多幅图"再至"一幅图"……螺旋上升的特点。而本篇习作训练在整个"看图作文"的序列中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三年级上册中已有一篇"看单幅图"的作文训练,而在三年级下册的习作4中则也是"看多幅图"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看懂图意发挥想象、写好对话"。通过以上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我确定了本次习作的教学重点是:看懂图意,学会把几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写  相似文献   

6.
习作要求 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画面进入我们的视线,打动我们的心灵。假如我们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这些真实的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被打动的就不仅仅是你自己。仿造例子,从生活中捕捉类似的画面,用文字记录下来,把打动你的地方说明白。尽量能附上图片。  相似文献   

7.
无论你走多远,最难忘的还是家乡。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土地、家乡的风俗……家乡的一切都让人热爱,让人难以忘怀。写家乡的内容很多.可以写山、水、风俗、趣闻等等,但都要表达出自己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怎样捕写家乡的风景呢?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进入三年级,语文写作内容从看图写话转变为习作,很多学生往往不知道要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对习作产生了畏难心理。如何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我认为,随文小练笔不失为一种好的训练方法,它能让学生学习一些写作方法,随时发现素材并及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从而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路1.多思考:从日本果农的回答中思考入与动物、人与人的关系,从照片中思考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对待生命。2.多实践: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确,抓住构思、语言表达、起草、修改等环节,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对写作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落到实处呢?我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一”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系列追问.  相似文献   

11.
韩艳红 《福建教育》2005,(7A):24-25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关爱”为主题组织教材。生活中不缺少爱,但让孩子们谈生活中的爱时,他们却无话可说,对爱非常淡漠。于是以教材为触发点,我决定进行一次有关“爱”的习作指导课,引导孩子们感受生活中的爱,热情地抒写爱,让学生不仅能在习作中提高表达能力,也对“爱”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第一课时 一、交流故事,激发想象 1.饱含深情激发兴趣。(上课开始,伴随着轻松活泼的音乐,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比现实更美丽、更可爱、更奇特,甚至涂上大胆幻想色彩的图像。)随着画面的出现,教师模仿  相似文献   

13.
沈燕玲 《福建教育》2005,(8A):19-20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作文题“一件神奇的乐器”既符合课标的学段要求,也很好地联系了该单元“音乐”的教学主题。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想像中的事物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一件神奇的乐器”从特定的视角为学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间。如何引导学生在既定的范围(乐器)内,写出乐器的神奇之处是本次习作的重点和难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想像该乐器的功能之神奇上可能会有精彩的表现。然而一件乐器的与众不同并不仅仅是其功能的独特,还包括外观(形状、颜色)、  相似文献   

14.
王向东 《云南教育》2005,(10):10-12
作为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我们历来感触最深的恐怕就是“人”“文”分离。翻阅学生习作,你会感到,学生作文中描述的生活形态与亲身经历的原生态之间相去甚远,作文中表达的情感价值取向与内心深处的真实积淀之间不尽一致,学生从生活积累的贫乏滑向了精神的贫乏,从习作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不难理解,当作文功能异化为“应试工具”的时候,学生人文精神与素养的缺失便会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这与“习作”教学的基本宗旨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15.
教材解读 有的教师认为《习作4》不好教,分析起来可能有两点原因:一是很多教师对“剪纸”比较陌生.更别说是教学生了:二是在学生写什么的内容上游移.有的认为要围绕“剪纸艺术”来写.理由是教材用了大段文字介绍“剪纸”艺术:有的认为应围绕一幅剪纸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与主题来写,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习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给学生提供自由写作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乐于、易于动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表达、修改和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