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先生以传神且朴实的笔调,描绘着湘西浓郁的民俗色彩。以此凸显湘西乡村居民特有的神采与风韵,体现着湘西丰富的生命形式,使湘西的风情美与人性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沈从文先生对湘西的情感是真挚的,对湘西人民的热爱是真诚的,他通过对湘西人文风情、历史文化以及地理环境的体验,以此展现出湘西独特魅力的创作手段。本文通过阐述《边城》的风情美,解读其中耐人寻味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2.
作者与作品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通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作品又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作者和作品都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想要全面评价或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方向,创作宗旨、文学观点等方面。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多产且成就较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展现了湘西异域的奇幻和浪漫。要全面评价或理解《边城》,也应注意作者与作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学术评论界一直认为<边城>是沈从文描写人性美的佳作,它描写的是"健全的人性"、环境的"牧歌式",然而在认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边城>中的社会并不美,健全的人性也没有重建起来,文中隐伏着作者难以言说的悲痛,它只是沈从文无法实现的梦.  相似文献   

4.
对沈从文《边城》的接受及其嬗变过程研究表明,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与接受环境、接受主体的期待视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边城>是"梦"与"真"构成的小说,这集中体现在人性、人情方面.其人性、人情的美是依托湘西浓郁的风俗折射出来的,具体表现在: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龙舟赛;走车路和走马路两种婚恋方式;湘西人的本身特性.  相似文献   

6.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中国作家沈从文都以乡土为背景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古都》和《边城》中,两位作家将各自故乡风景和民俗带到小说故事发展中,使读者体会到他们各自故乡的自然风景和乡土人情之美.他们以各自的美学意识,用彩墨将家乡挥洒成一幅美景名画,在画卷中挥洒自己对家乡和民族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金玲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151-152,154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作品是以作者自身的体验为基础写成,因此也可以说是川端康成自传性的小说。而《边城》作为沈从文的代表作,以边城小镇为背景,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本文从文章本身入手,通过论述两部作品的相同与相异之处,比较中日文学的异同,最后究其根源,在于两国传统文学理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边城》是一部唯美主义的经典作品,读者都希望《边城》以大团圆收笔,但读到最后却看到了一个哀伤悲痛的结局。沈从文先生以满腔热情写下这篇作品,而它后面隐伏着的是作家人生旅途中所体验到的人生哀乐。在作家描绘的"湘西人性美"的后面,也蕴藏着作家对于人生、生命和民族的空间及时间的深深思索,表达了作家要求重塑民族形象、重造民族道德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先生是极具个性的一位作家,他以田园牧歌式的笔调讲述了一个《边城》故事,但在这乡土抒情模式下却透露出作者的文化守成意识及对现代文明的警醒。分析作为牧歌形象的边城和反现代性的边城,可以从中看到沈从文先生牧歌咏唱下的理性思考及其背后的彷徨。  相似文献   

10.
《边城》是著名小说家沈从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小说语言独特鲜明,富有诗意,吸取了湘西地区方言,展现了湘西地区独特的习俗与文化。本文尝试结合小说文本,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阐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时间上观察,《边城》并非完全居于理想未来的时间段,它没有"凝固"在某一时间点上,而是包含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段的动态演变,"湘西世界"发展的印迹在其间得到缩影式的展现,沈从文的审美理想,文化思考也融铸于其间。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出发,对泛体育文化研究问题进行了哲学的批判与解析。研究认为,现今的体育文化研究普遍存在着泛化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研究形式上对体育与文化的认知局限;2)研究内容上体育本质与实践价值的失落;3)研究本质上体育的人本价值与情感体验缺失。因而,认为体育文化研究应当以体育中的人之价值的唤醒为根本出发点,转向一种回归情感体验与大众诉求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同为乡土题材小说的沈从文的《边城》与韦晕的《春汛》在题材、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和两篇小说在地域色彩、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本质差异的分析,从文化、艺术和社会层面上进行典型性的比较解读。揭示了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拓荒者在中国文学的滋养中成长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解析东南亚华文文学作为独立的文学体系的存在架构。启示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应加强交流,共同促进华文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文化哲学"一词,但是我们却能从他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找到深刻的文化哲学思想,本文试图对这三本经典文本逐一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纪伯伦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性和深刻的哲理。从他的生命哲学流程主流——爱与美、生命哲学流程的回落——恨与爱、生命哲学流程的扬起——“博爱”的循环过程中,可以窥视其散文诗的价值所在和他从民族文学到世界文学的伟大跨越。  相似文献   

16.
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和对儒家文化的持守,共同催生了梁启超的儒家哲学论。梁启超立足传统文化,从基本内涵、核心问题、研究方法、发展脉络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儒家哲学的内在神韵。其学术价值在于,梁启超对儒家哲学的独特见解,对我们当代传承和改进儒家文化,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合法性”问题关涉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主题、功能、特征及其发展形态等的深度反思和新的理解,是构成现代哲学深刻的文化-实践转向的实质性内容之一,是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性研究中的一个带有总体性的关键问题。将“合法性”叙事范式运用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前处境的分析,意味着必须反思我们究竟应该以何种新的理论范式,在何种意义上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法性”。合法性概念所蕴涵的“反思”式叙事以及对于“认同感”和“尊严感”的价值诉求,从“检讨”和“建构”两重维度上,提供了一个现代性语境下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合法化危机的有效诠释视域。合法性话语的确立,不是意识形态话语霸权的产物,而是“对话”的结果。立足当下以及未来思想演进的主题,从文化“公共性”视角介入,当是直面并化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合法性困境”的一个重要的学理性资源和正当性、合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边城》中的爱情悲剧主要原于作者的审美理想--以朴实的人性美来唤醒沉睡的大众,来医治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宿命感和神秘感是这个爱情悲剧中的特点,善良和谦让的美德是这个爱情悲剧的动力.即便她是一个悲剧,却能让人们在悲剧中寻找善良的人性以及所表现出的无限凄美,引导我们去认识社会,振作起来,追求其中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9.
民国功夫电影作为彰显中国形象、传播传统文化的影像文本是时代精神的文化表征。以《精武门》(李小龙版)、《黄飞鸿》(李连杰版)及《叶问》(甄子丹版)为电影文本,运用文本细读法对民国功夫电影叙事转型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哲学进行研究。三部功夫电影作为症候性文本,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为当今习武者及文艺工作者弘扬传统文化提供着行为范本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在东西文化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文化三路向说"通过对世界文明的分析,构建了他的文化观。本文试图通过对他的这一观点的分析和解读,了解和体会梁漱溟先生的文化哲学观的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