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迎庆 《寻根》2011,(3):78-83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曾伴着琅琅书声与淡淡墨香,成为名流学者们讲经论道之所。北宋时期,苏州尚未建有书院,整个江南地区只有茅山书院。南宋时,随着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公案小说是指以官员审案、断案为主要内容的一类小说,有的学者认为它是由公牍文案演化而来(刘世德、邓绍基《清代公案小说的思想倾向》).,也有学者认为神话传说是公案小说的正源(黄岩柏《中国公案小说史》)。尽管公案小说的渊源甚早,但其发展成熟,成为一种独立的小说类型却是在宋元时期。唐代小说中已出现一些像《苏无名》、《崔思兢》、《谢小娥》这样的精彩公案之作,较之汉魏六朝时期有很大发展,是公案小说的重要形成酝酿期。从有关文献资料的记载来看,至少在南宋时,公案小说作为小说的重要分支之一,已成为与烟粉、灵怪、传奇等并驾齐驱的小说类型,据《醉翁谈录》记载。  相似文献   

3.
风筝,中国南方称“鹞”;北方称“鸢”,其历史可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据史料载,风筝最早用于运载、通讯等军事领域。约唐、五代时期,风筝逐渐转变为供人娱乐的颇具技艺性的玩具,至北宋时期,民间已普遍流行;南宋甚至出现以放风筝著称的艺人;明清时代。风筝更加普及且为一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4.
越窑的鼎盛     
越窑是中国青瓷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一个窑系,从东汉晚期真正瓷器出现至南宋时期停烧,其烧造历史近一千年。商周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河南、河北、山西和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和浙江等地区都出现了原始瓷。但到东汉晚期,浙江上虞地区的原始瓷最终发展成真正的瓷器。这就是越窑早期的青瓷。三国两晋是越窑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越窑产品与此前相比,烧制技术已经  相似文献   

5.
精神家园,是有终极性的信仰或信念,古人称为安身立命之所,孟子直称"安宅"。作为理学的一部分,历史上的关学是中国古代学人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思关学是如何建设精神家园的,总结其精神家园思想,对今天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借鉴意义。关学代表是张载,其精神家园思想要点,在将  相似文献   

6.
<正>张载是北宋时期的重要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关学学派的创立者。张载的哲学不但内涵丰富笃实,见解精湛渊深,而且风格浑厚严谨,气象恢宏博大。阐发传统儒家和谐思想,是张载哲学的重要内涵和突出贡献。张载的和谐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涵:一、"太和谓道"的宇宙和谐观张载《正蒙》以《太和》篇冠首。"太和"是中国古老的哲学观念,"太和"一词出于《周易·彖传》对乾卦功能的赞颂:"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相似文献   

7.
熊纪涛 《寻根》2007,(5):56-59
投壶活动在我国历史非常久远,可能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征战攻伐,至迟在周朝时期已成为大型宴饮礼仪上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它可能是承袭射礼而来,有着许多繁琐的礼节;后经秦汉时期的民间化、民间宗教和道家求仙思想的影响,约在魏晋时期被纳入道家视野并成为道教仙境的文化象征。下面从史籍、图像和出土文献的三重互证中试述这一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主旨在于阐明"竹林七贤"这一魏晋时期的名士群体对陶渊明立身行事、思想旨趣以及诗歌创作等方面的巨大影响,"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阮籍和嵇康对陶渊明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认为,陶渊明不但在立身行事和思想旨趣方面是"林下风气"的继承者,而且就诗歌创作而言,其四言诗多借鉴嵇康,五言诗也很明显受到阮籍《咏怀诗》影响,但其可贵之处就是在融汇的基础之上又有所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正>一百年多年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的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和政策,曾在一个时期促进了其经济繁荣和发展,后来普遍发生了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于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便采取了凯恩斯学派的政府干预之经济思想和政策,该经济政策虽在一个时期促进了其经济稳定和发展,但后来出现了经济滞胀,于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又采取了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之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0.
辛欣 《华夏文化》2015,(1):33-35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大解放的一个重要时期,西方自由民主思想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也被引进中国,新文化运动在陈独秀等人的倡导下蓬勃发展。而对于束缚中国妇女的旧式婚姻,学者们也开始了反思与抨击。作为新文化运动阵地的《新青年》杂志就有专门探讨妇女问题的板块,其中,对于妇女婚姻问题,学者们也发表了各自的意见。此外,诸如《妇女杂志》、  相似文献   

11.
刘艳 《华夏文化》2022,(4):50-52
<正>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交锋是思想史发展的必然现象。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两大高峰——先秦和宋明,皆是学派林立、思想激荡、交锋不止的时期,因此也成就了诸子百家的学术繁荣以及宋明新儒学的诞生。学界对先秦时期各家学术的比较研究向来深入、丰富,所产生的学术著作不胜枚举,而对于宋明时期,尤其是北宋诸学派争鸣的探讨则相对薄弱。在北宋庆历之后的六大学派(濂、洛、关、新、蜀、涑水)中,或为政事之儒,如王安石的新学和司马光的涑水学派;或为辞章之儒,如三苏的蜀学;或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大的影响,如周敦颐的濂学。而对宋代新儒学的实际作用而言,也就集中在张载开创的关学和二程建立的洛学二系。  相似文献   

12.
正6月16日上午,由西北大学主办,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西北大学社科处承办的《关学文库》、《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学术座谈会在西北大学隆重举行。《关学文库》编委会主任、《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主编、著名史学家张岂之教授,《关学文库》主编、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刘学智,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陕西省文史研究馆)副主任徐晔,长春出版社社长郑晓辉,西北大学出版社社长马来,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校长郭立宏、副校长  相似文献   

13.
正"天人合一"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学界研究,主要着力点有五:一是探索"天人合一"的思想渊源,基本认为该思想萌芽于殷周时期的宗教神学;二是对天人合一命题的真伪性研究,但对该命题提出质疑的学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天与人存在着联系;三是对天人合一理论内容和发展特点的研究,一部分以先秦各学派为主线探讨其天人关系思想,一部分以历史发展阶段为划分依据选取代表性人物对其天人关系思想进行研究;四是讨论天人合一问题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关学文库》,包括对29位关学代表人物和关学史文献的校勘整理,以及14种关学研究性著述。在14种研究性著述中,方光华、曹振明所撰《张载思想研究》以关学的开创者张载为研究对象。对张载思想的研究,远有《关学编》以及《宋元学案》之《横渠学案》的评议,近有张岱  相似文献   

15.
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为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在论学之余,作诗五百余首。他提倡学者之诗,主张写实,兴寄寓意,性情之正,以吟咏为学者之余事而有所诫约。他的少数言理诗以表达治学与探究儒家义理的心得体会,在大量的写景、登临与酬赠之作中富于兴寄与形象,以追求学理与人生的高远的理想境界,而与朱熹的南岳唱酬之诗结集而广为流传。张栻诗在宋代理学诗派中个性突出,思想与艺术成就较高,其提倡的学者之诗对后世诗歌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唐向荣 《寻根》2002,(3):9-15
孔孟儒学发展至北宋时期(960~1127年),完成了“理学”博大精深的理论形态和思想体系,并出现了以周敦颐为代表的“濂学”、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洛学”、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等重要学派。  相似文献   

17.
学术争鸣是学派发展的重要途径。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派多是在与其他学派的争鸣中确立其地位的,如同汉代思想家王充所言的那样:"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两论相订,是非乃见。"(《论衡·案书》)所谓理不辩不明。而这一点在思想文化极度活跃的宋代表现得最为明显。北宋时期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历经多位儒者的理论建构,理学——这一中国学术史上的新的范式得以出现。与此同时,思想界也异常活跃,致使"庆历之际,学统四起"。深受佛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指明代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至清代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即17世纪和18世纪前期的百余年间。这个时期学者辈出,学术著作纷呈,学术流派众多,是中国思想学术史上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学术界对此期思想学术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学社与学派等方面,仍有值得深入研究的必要。明末清初学术界有一个显著特征,即结集学社形成风气,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学派,呈现活跃、繁荣的学术氛围。这种状况是时代的反映,与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有直接关系。开明进步的学者们有共同奋斗的目标,也有不同的思想主张;有彼此间的师承行辈系统,…  相似文献   

19.
<正> 唐鉴(1778~1861),字镜海,湖南善化人。乾隆五十八年进士。其人为学宗洛闽之学,主敬以立其体,忠恕以致其用,非有裨于身、心、意、知之理者,不予考虑;非有关于天下国家之事者,不用其功。他笃信程朱,力崇正学,于阳明不为调停之论,一时学者翕然宗之。当时倭仁、吴廷栋、窦兰泉、何桂珍、曾国藩等学者"皆从公考德问业",讲求性理体用之学,唐鉴可谓引导道咸同时期理学复兴的  相似文献   

20.
张金岭先生的专《晚宋时期财政危机研究》于2001年6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付梓出版。晚宋研究成果,较早的有张荫麟先生《南宋亡国史补》以及全汉升先生《宋末的通货膨胀及其对于物价的影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晚宋史研究述开始增多,张先生在本书绪言中已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