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是一位有强烈悲剧意识的天才女作家,她笔下的小说充满小市民气息,写的也是些普通人的"传奇"故事。从她对日常琐事的描写表达她对女性生存境地的深切体悟,同时从她对男性形象的畸形化描写照见女性悲剧的本源,她的作品充满了一览无遗的苍凉感和浓厚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2.
吴旻菲 《科教文汇》2009,(34):243-244
女性问题是中国社会始终关注的问题。沈从文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一直关注女性的命运。从他的作品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他所描述的那个既具有丰富内涵又色彩斑斓的女性世界。我们从他的字里行间能深切地体会到沈从文对女性的一种独特理解和认识。他对女性形象的关注和思考,不仅给予那一时代人以极大的启示与激励,还可以不断地引导着我们去思考现代女性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解读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女性诗歌,揭示当时女性的悲惨遭遇,探讨战乱中广大妇女的命运。主要从三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女性作为"和亲"工具;二是女性沦为战利品;三是闺阁女性的咏叹(包括闺中思人与后宫情怀两类)。  相似文献   

4.
张洁是当代文坛上一位倡导纯洁爱情、文明婚姻的呐喊者,她以自己的作品给那些在陈腐的旧意识窒息下近乎于麻木的人以警醒,特别是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她对那种视女性为男性附庸的封建观念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王燕 《科教文汇》2009,(11):231-232
本文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通过解析美国女性作家夏洛蒂·吉尔曼著名的短篇小说《黄色壁纸》中女主人公"我"的困境与出路,探析和总结了她的女性主义观的核心,即要工作,取得经济独立。夏洛蒂·吉尔曼以其独特的笔触通过《黄色壁纸》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现实中妇女处境。而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提出的女性主义观点对当时和现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张洁是当代文坛上一位倡导纯洁爱情、文明婚姻的呐喊者,她以自己的作品给那些在陈腐的旧意识窒息下近乎于麻木的人以警醒,特别是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她对那种视女性为男性附庸的封建观念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文章解释了"角色"一词的含义,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角色冲突的原因,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如何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对自身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8.
历经20年的蜕变与发展,池莉以其独有的女性情怀和社会思考,重构着一个个女性"不断成熟"的世界.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在饱受生存危机煎熬的同时,仍然"不屈不挠地活",寻求着各自可能的方式实现自我的救赎.  相似文献   

9.
张艳华 《科教文汇》2010,(28):46-46,53
本文旨在结合三位不同时期美国女作家的作品,即凯特·肖邦的小说《一双丝袜》、夏洛蒂·吉尔曼的《黄墙纸》和阿德里·安富的诗歌《潜入残骸》,探讨女性意识和女性创作的文化历史发展过程,理论支撑为伊莱恩提出的女性意识发展三阶段(Feminine,Feminist and Female),即女性从屈从于传统男权中心价值观念,到女权意识增强,再到女人自我意识增强的过程。按照拉康的观点,在传统的阳具中心主义男权统治下,女性是作为男性纯粹他者地位存在的,或者说"女性是一切无"。女性气质只是为了男性需要而作出的面具伪装。本文先对三个文本进行横向分析,通过它们共同表现的女性身份客体性证明拉康"女性并不存在"的合理,再进行纵向分析,展现三部作品体现的女性意识发展。横、纵向分析指明了女性从无到有的可能性,以及在这三个阶段后女性身份定位超越并出现新局面的可能,因为"女性并不存在"这个表达本身就预示了女性获得真实存在的自由,"无"孕育着"有"。  相似文献   

10.
李新英 《科教文汇》2010,(13):65-66
陈染的作品几乎可以看做是女性心理成长小说,她运用文字营造了一个个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塑造了一个个幽闭环境中的都市女子,轻声又深情地诉说着在这个外表繁华实则冷漠的都市中女子的各种经历、情怀、心绪和梦想。在书写过程中,作者自己也进入了相对幽闭的心理意识,这一切,既帮助女性思考更多的生命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她们的痛苦,又让她们最终释怀和解脱,到达成长的彼岸。  相似文献   

11.
陈染的作品几乎可以看做是女性心理成长小说,她运用文字营造了一个个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塑造了一个个幽闭环境中的都市女子,轻声又深情地诉说着在这个外表繁华实则冷漠的都市中女子的各种经历、情怀、心绪和梦想。在书写过程中,作者自己也进入了相对幽闭的心理意识,这一切,既帮助女性思考更多的生命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她们的痛苦,又让她们最终释怀和解脱,到达成长的彼岸。  相似文献   

12.
蔡京春 《科教文汇》2011,(16):206-208
本文梳理了日本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择偶观的变化,借用"三高"、"三低"和"三手"三个概括性词语总结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女性择偶观的特点,并分析相应的观念意识背后的社会背景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宋莹莹  吴莹 《金秋科苑》2010,(20):214-214
传统意义上的空巢家庭多指子女不在身边生活的老年空巢家庭,而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去外地求学和谋职等原因,以往出现在老年家庭中的"空巢现象",如今呈现中年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年父母加入到"中年空巢家庭"的行列中来。而处于空巢状态下的女性更容易患上"空巢综合症",其显著表现是女性因缺少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产生"空巢感"即孤独感。因此,我们有必要尤其是从女性这一角度出发,来更多的关注中年空巢家庭女性的情感需求与感受,使她们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游戏界面设计是指对电子游戏中与游戏用户具有交互功能的视觉元素进行规划、设计的活动。随着游戏市场细分,女性玩家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女性的认知心理和视觉习惯等均有别于男性,对游戏界面设计存在一定影响。本文思考了设计师如何根据其性别特点设计出符合女性需要的,并使其感到舒适的游戏界面,并对其设计思路和方法做出进一步的推敲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张洁 《科教文汇》2010,(5):57-58
鲁迅在他一系列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极具时代特色,她们的命运多是悲惨的,她们不是灰色的花朵,就是断翅的蝴蝶。这些典型的女性形象,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封建制度下女性的不可逃脱的命运。鲁迅通过这些女性悲惨的命运,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异化,从而无情地讨伐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达到了"引起疗救者的注意"的目的,直到今天仍有强烈的审美价值和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胡静 《科教文汇》2009,(16):231-231,234
《所罗门之歌》通常认为是以黑人男性奶娃为主人公的作品,但彼拉特才是作品中真正意义的主角。她的自强不息,自信乐观。慷慨仁爱。她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对黑人文化的热爱给予在种族与性别双重压迫生存奋斗的黑人女性启示。她是莫里森眼中的完美女性。她是黑人女性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女性旅游市场已成为各地旅游业开发的一个重点。青海省着力打造"大美青海"的旅游品牌,不断提升本省旅游业的整体环境,通过调查发现,女性旅游市场在青海已初具规模,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能促进青海省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8.
《琥珀》借用历史背景,生动地描绘出女性的情感空间并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而富有争议的人物:琥珀她一方面勇敢独立、坚强自信,追求女性的独立,富有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她又自私、贪婪,坑蒙拐骗样样精通。琥珀复杂的个性充满了矛盾与冲突,让人对她又爱又恨又怜悯该文从女性独立意识的角度探讨琥珀个人品质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重飞 《科教文汇》2010,(11):78-79
《琥珀》借用历史背景,生动地描绘出女性的情感空间并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而富有争议的人物:琥珀她一方面勇敢独立、坚强自信,追求女性的独立,富有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她又自私、贪婪,坑蒙拐骗样样精通。琥珀复杂的个性充满了矛盾与冲突,让人对她又爱又恨又怜悯该文从女性独立意识的角度探讨琥珀个人品质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原松 《科教文汇》2009,(13):222-222
莱辛在《又来了,爱情》中通过塑造两位女性形象,诠释了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爱情与命运,从而反映出作家对女性以及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