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     
一日,老爸接连输给儿子三局棋,脸色渐现不悦。他不解地问儿子:“我并不是技不如你,怎么眼看要赢却又输了呢?”儿子说:“下棋要讲究棋道。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爸又问:“这是谁说的?”儿子答道:“老子说的。”老爸听后暴跳如雷,骂道:“你这小兔崽子,竟敢在我面前自称老子。”老子  相似文献   

2.
高梅  周立志 《中国教师》2011,(Z1):169-169
<正>历史学科在德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龚自珍曾说过,"出乎史,如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而"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可以说历史与一个民族的命运密不可分。它是一个民族不灭的记忆、不朽的精神传承。古往今来,历史一向  相似文献   

3.
释“兑”     
<正> 《说文》“儿”部曰:“兑,说也。从儿,(?)声。”段玉裁曰:“说者今之悦字。”按,兑为“悦”义,表心理活动,而许氏释形为“从儿(儿即人字)”,形义似不相傅。今考之甲骨文,兑字之形为(?),下部、中部象人将口上仰之形,上部象口呼气之状,其字实为“从人从口从八”会意。人的生理规律,气憋则难受,舒气则悦怿,故训“兑”的本义为“说(悦)”至为确当。  相似文献   

4.
师范教育中,文学课无疑是很重要的,因为文学能改变人的灵魂。作为执教多年的中师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文学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误区。造成误区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为了人,而是为了社会或为了自己。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先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  相似文献   

5.
高中课文《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中有“秦伯说,与郑人盟。”一句,文下注释将“说’懈释为通“悦”,也即“说”与“悦”的关系为通假。同一册课文《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中有“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文下却注释为“‘说’同‘悦’,喜欢、高兴。”显然他们二者应为异体字。赃传》记述的为公元前722年一公元...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后 ,日本提出一条吞并朝鲜侵占中国东北的路线 ,大陆政策初露端倪。田中上台后召开“东方会议” ,并密奏天皇 :“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中国 ;欲征服中国 ,必先征服满蒙”的方针。至此大陆政策完全形成。此后 ,日本为侵略我国东北作好了各种准备 ,随后“九·一八”事变爆发。  相似文献   

7.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策划了“九一八”事变,以武力强占我国东北。并且妄图以我国东北为依托,灭亡中国,称霸世界。这个狂妄的野心在当时日本首相兼外务大臣田中向天皇的奏折中写得非常清楚。1927年6月末到7月初,田中召开了5次东方会议,会后起草的奏折说:“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再则以满蒙  相似文献   

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朱振家、吴继昌、吴鸿清、李杰群等四位先生编著的《古代汉语》(上、下两册),把《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的“……见奏伯曰:‘秦晋围郑,……惟君图之。’秦伯说”的“说”字,注释为“说(yuè:‘悦’的古字,喜悦,高兴。’”(见上册,第103页)四位先生的这一注释,我认为是可以商榷的。因此,不揣昌昧,略陈鄙陋,以求教于先生及诸先进。  相似文献   

9.
熊法官厉声说:“既然你没有钱,为什么要买人家的大饼?”“这……”大灰狼低着头说:“有人告诉我,没有钱照样可以吃大饼,可以去骗,可以去抢!”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之“性”与人之“欲”,最早的认识从孔子开始。《论语》大量记述了孔子对“欲”的言说,他认为“欲”是“性”发的结果,“欲”可分为:“性”发而皆中节的“和之欲”和“性”发而失中节的“贪之欲”。“和之欲”经《中庸》的进一步阐释,为孟子所继承并提出性善说;“贪之欲”为荀子所发挥,提出了性恶说。  相似文献   

11.
《唐睢不辱使命》中,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五十里”的安陵时,曾说:“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这是的“……里”和“十倍之地”,目前的资料上均不解释。大概是因其“浅显”吧。其实不然。“……里”本指长度,这里表示面积。古籍中不乏其例,如:  相似文献   

12.
略论曾国藩军事思想的要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忠义”为准则的建军思想曾国藩的建军思想在编练湘军,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形成和完善。其要端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弦更张,别树一帜,以忠义为主旨。在筹建湘军的过程中,曾国藩在建军的主导思想和信念上进行了精心的谋划和设计,以实现其“别树一帜”的愿望。他在给湘军将领王珍的信中说:“仆之愚见,以为今日将欲灭贼,必先诸将一心,万众一气,而后可言战。而以今日营伍之习气与今日调遣之成法,虽圣者不能使之一心一气,自非别树一帜,改弦更张,断不能办此贼也。鄙意欲练乡勇万人,概求吾党质直而晓军事之君子将之,以…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式用武力推行“大陆政策”的开端,即田中奏折提出的“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然而这一称霸世界的狂妄计划,一开始就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抗日战争前夕天津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94年新高考历史问答题有三道: 41.墨子说:“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嫁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就上引言论,指出其思想核心,(2分)说明其社会根源,(6分)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6分)  相似文献   

15.
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莰简介选自《列子·说符》莰注解攫(jué):抓取。昔:从前。欲:想要得到。者:……的人。清旦:清早。衣冠:穿好衣服戴好帽子。衣冠在这里是名词后用为动词。之:到……去。适:来到。鬻(yù):卖。之所:……的地方。因:就,于是。其:他,指卖金人。吏:巡官。之:代词,他。曰:说。皆:都。焉:兼词,于此。何:为什么。徒:只,仅仅。莰点睛之笔“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将别人的东西窃为己有是犯法的行为。明知…  相似文献   

16.
讲“通假字”,讲“古今字”,其目的都是为了训释字义,以读通古籍。它们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很难严格区分。过去的训诂学家认为今字在《说文》里没有的,是古今字,借字与本字在《说文》里都有的,是通假字。这是不可靠的,如“悦”字《说文》里没有,段玉裁认为“说悦,古今字。”其实《孟子》里就有了“悦”字,如《孟子梁惠王下》:“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这怎么解释呢?  相似文献   

17.
“尊史”思想是晚清时期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龚自珍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龚氏指出:史官应“善入”与“善出”;又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龚氏的“尊史”思想及强调史学应经世致用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救亡图强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笑话十则     
《好同学》2005,(11)
虚字眼有一天,老师给李刚和魏利讲《论语》。当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时,老师解释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悦,高兴;乎。虚字眼。”讲完,老师问道:“你俩听懂了吗?”  相似文献   

19.
幽默二则     
《初中生》2002,(30)
虚字眼有一天,老师给李刚和魏利讲《论语》。当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时。老师解释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悦,高兴:乎,虚字眼。”讲完,老师问道:  相似文献   

20.
谎话的悖论     
美国逻辑学家雷蒙德·斯穆里安至今还记得他小时候一次受骗的事情。那天正是愚人节,哥哥埃米尔对他说:“喂,弟弟,今天是愚人节。你向来没让人骗过,今天我要骗骗你啦!”于是斯穆里安严阵以待,可是整整等了一天,哥哥一直不动声色。最后妈妈只好要求哥哥来骗他。兄弟俩在深夜展开了一场有趣的对话。埃米尔:“这么说,你是盼我骗你喽?”斯穆里安:“对啊。”埃米尔:“可我没骗吧?”斯穆里安:“没有啊。”埃米尔:“而你是盼我骗的,对不?”斯穆里安:“对啊。”埃米尔:“这不得了,我已经把你给骗了!”斯穆里安到底受骗了吗?一方面,如果他没有受骗,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