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分析了2016—2021年我国国际科研合作的特点与趋势。通过对中国学者国际合作文章发表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和对参与国际合作的18位中国学者的访谈,分析了疫情背景下中国国际科研合作在伙伴国家、合作学科、合作模式等方面的趋势,探讨了影响我国建立和保持国际科研合作关系的因素。研究发现,中美合作势头较之十年前有所放缓,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研合作增长较快,且学科分布较为广泛。“优先依附”与“同质性”是中国与传统科研伙伴合作的重要机制,新的国际局势和新冠疫情制约了中国学者新型国际合作关系的建立,影响程度与其合作关系的来源和强度有关。未来中国可将“一带一路”国家作为国际科研合作的增长点,着力提升对关键合作要素的贡献,建立跨国合作“退潮”的防御机制,以应对新形势下所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其对大学科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资本主义是大学在适应外部环境与内在逻辑的过程中缓慢形成的.由于政府拨款的减少和高校开支的增加,迫使大学更多参与市场获得新的资金来源.学术资本主义对大学科研的发展格局、科研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改变了大学社区内成员的人际关系,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学术科研人员自身的身份定位.这一渗入过程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突出表现在大学的学术使命、学术科研的走向及相应的管理模式上.  相似文献   

3.
Erasmus主题网络(Erasmus Thematic Networks)已经成功地为欧洲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取得了若干重要成果,同时也指出了不久的将来所面临的挑战。这些成果和挑战包括:完成博洛尼亚进程、在工程教育领域发展和推广欧洲互认机制(例如EUR-ACE)、保护大学的自主权、吸引最优秀的年轻人参与工程研究、提供好的终身学习(LLL)机会、在不降低科学和技术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扩展非技术技能的内容、加强企业和大学在教育问题上的合作。欧洲工程教育肯定要越过老欧洲大陆的界限,以确保质量和提高其对整个大西洋地区和新兴经济体的吸引力为目标。在不久的未来,欧洲学术网络必将向全世界开放,与全球的学者、学生、工业界和专业人士合作。我们已经通过国际工程教育学会联盟(IFEES)为这样的合作提供了一把保护伞,以期为这个目标提供良好的服务。即使这些任务看上去似乎已经很令人欣慰了,但是仍然不够。基于总体成本效益比而不只是GDP增长的分析,使我们有了更长远的眼光,我们还应考虑工程教育其他方面的重要因素,并且克服在科学/技术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固有的鸿沟。从社会和环境的角度看,如果工程教育希望为维护整个地球的良好状况做出贡献,这...  相似文献   

4.
国际大学协会2003年发表了一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践和优先战略>调查报告.该报告从比较的视角研究和分析了其他国家和大学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践经验、优先战略、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等,对于我国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教师学术创新力的基础:学术合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教学与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大学学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学术合作能力是大学教师创新力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能力之一。大学教师学术合作能力包括六个基本要素:学术组织能力、学术沟通能力、学术协调能力、学术分享能力、学术表达能力和学术评价能力。大学应重视教师学术合作能力的发展,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提升大学教师的学术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学术国际化是我国在全球发展大环境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也是大学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大学学术国际化趋势明显,但对大学学术国际化过程的风险存在误解,其交流和传播还存在障碍。提高大学学术国际化水平的关键在于:要正确对待学术本土化与国际化问题;发挥好政府、学校、师生三方合力的作用;同时学校要积极组织在职教师的外语培训学习。  相似文献   

7.
浅析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梯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介绍研究型大学和学术梯队,较为系统分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梯队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美国企业与大学科研合作的形式及其作用祁连校企业与大学科研合作形式多种,大致可分为企业资助大学科研、企业与大学联合研究和大学参加企业科研三类。一、企业资助大学科研这类合作形式,企业与大学所签订的科研合同占总数的11%。它又可细分为三种具体的形式,即给予...  相似文献   

9.
10.
11.
李雪 《教育教学论坛》2013,(33):251-252
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的建立,将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教育合作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对上合组织大学成立背景、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前景的浅析,不难看出,上合组织大学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止带来各成员国的多赢,更为建立有效的国际一体化教育合作平台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开放大学作为一个教育实体,同时也是公共教育平台,如何立足于该平台做好教学学术与科研建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认为,开放大学的教学学术工作,教学过程应实施导师制和学院制;教学方式上应以远程网络教育为主;考试制度应设置一定比例淘汰率,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科研建设上,应充分整合其他大学的优质科研资源,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科研评级体系,还应以市场作为导向指导科研方向,科研中应加强协作。目前,制约开放性大学教学学术和科研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包括计算机网络覆盖面小、网络带宽不足和上网资费过高等,妥善解决好上述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开放性大学教学学术和科研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瑞典是较早开展对非科研合作的国家,其援助方式颇具特色.瑞典国际发展合作署是对非科研合作项目的实施机构,它在同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的科研合作中,积极响应该大学的实际需求,从科研环境、科研人才培训、科研管理三个方面出发,为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科研支持体系.这种对非科研合作的方式极大地改善了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的科研设施、增加了学术人员和科研成果的数量.但随着瑞典逐渐倾向于在坦桑尼亚本土培养学术人员,该合作项目的质量面临严峻的挑战.虽然国际社会包括瑞典仍会继续提供支持,但最终坦桑尼亚科研体系的建构与完善,要靠其自己创造一个有利于科研的文化、公共政策和资源配置系统.  相似文献   

15.
国际化发展战略是开放大学应对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开放大学要立足未来发展需要,探索适合国情与校情的国际合作教育发展战略,通过借鉴先进的国际远程教育理念,探索国际合作教育新模式;构建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平台,拓展国际合作教育新机遇;推进地方开放大学国际化进程,提升国家开放教育国际竞争合力等途径,逐步实现远程开放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2017,(6):51-56
文章从分析密涅瓦大学的环境创新、目标创新、课程创新、教学创新四个方面入手,发现为了世界培养睿智之才,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密涅瓦大学发明了全球游学制,并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互呼应的教育模式,有效地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语言文字世界的学习、真实世界的学习与虚拟现实世界的学习融为一体,开创了全球文化沉浸式的大学发展新模式。该模式为当前我国大学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进行"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突破当前影响大学创新教育的三大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是整个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作为学生求知生涯最高阶段的大学 ,能否成为产生创新人才的“孵化器” ,将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不容我们乐观 ,据调查 ,两年后能适应工作的大学生仅有 70 %左右 ,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始终不能适应工作。由此可见 ,大学培养的部分毕业生在工作适应上尚有困难 ,再求他们创新 ,谈何容易 ?那么 ,究竟是什么因素阻碍大学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呢 ?作者曰 :三大障碍使然。一、科研予教学以创新支持 ,教学反馈科研以灵感驱动。当前 ,大学教学与科研脱节的现象严重 …  相似文献   

18.
伴随教学学术在大学教学实践领域中的推进,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成为影响这一实践过程的关键议题。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基于自下而上的实践归纳逻辑而提出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三种典型类型为:实践取向型、专业取向型和整合取向型。三种类型在价值、知识、方法、交流等四个维度上的区分性特征,呈现出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多样性存在和多元化取向。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类型化描述及特征比较的目的在于探索具有本土实践依据的教学学术能力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19.
内生偏好是教师科研创新的重要动力。通过对4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3 113位教师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大学教师的科研偏好较强,但科研创新性不高;虽然对科研投入的积极作用有限,但科研偏好不仅能直接影响科研创新,也能通过强化科研投入实现间接影响,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学术制度认同制约教师的科研投入;科研偏好与学术制度认同的交互作用对科研投入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两者在影响科研创新的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且随着教师学术制度认同水平的提升,科研偏好对科研创新的直接作用逐渐被削弱。在影响大学教师科研创新的过程中,内生科研偏好比外在学术制度发挥了更强大的作用。研究在呵护教师科研偏好、促进科研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上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0.
1.合作伙伴选择随意。合作伙伴的选择对于跨学科科研合作至关重要。一项重大项目的完成,不是仅依靠一个或少数几个专家的个人能力就能实现的,更主要的是取决于科学研究的团队效能,即合作伙伴的密切配合而带来的整体效能的提升。如果一开始双方就不熟悉,合作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短期行为现象,产生很多内耗和摩擦。在以完成项目为目标的跨学科科研合作中,只有合作双方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符合项目的要求,而且愿意把独特的知识和技术贡献出来,那么合作才会有真正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