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新课程在教材的设置上,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并丰富学习资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崭新的研究课题。为此,笔者进行了实践与探索,进行了建立素材库,丰富数学学习资源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具体加以阐述,以抛砖引玉。一、何谓建立素材库所谓建立素材库,就是师生共同合作,以辅助学生数学学习为…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十分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4.
利用几何画板作反比例函数y=k/x的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  相似文献   

5.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可以与数学课的学习内容融为一体;作为学习工具,学生可以用它来解决数学问题,乐于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建构并创造自己的数学知识,进行数据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作为教学工具,教师可以用它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互动模拟的问题情境,呈现多媒体化的数据信息、互动的操练、联系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江金梅 《教师》2014,(24):77-78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标准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合理运用,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特别提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教师可以用它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互动模拟的问题情境,呈现多媒体化的数据信息,互动的操练、练习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标》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纳入到课程改革之中,在高中数学教材中配备了"数学探究"、"阅读拓展"、"课题与计算机技术整合"等学习内容,为教师多方面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此同时,近年来高考逐渐加大了对研究型问题的考查力度,这迫使广大教师必须重视教材,紧扣教材,在教学中灵活使用教材,拓展研究性学习内容.本文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就如何灵活使用教材习题提供教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在教材的设置上,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并丰富学习资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崭新的研究课题。笔者就建立素材库,丰富数学学习资源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具体加以阐述。所谓建立素材库,就是师生共同合作,以辅助学生数学学习为目的,收集、整理、编制数学教学素材,把它储存于计算机,并不断地添加、扩充,成为数学学习资源。建立数学素材库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使用者是教师,服务对象是学生。它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教师和学生要时时做有心人。所需的工具是一套多媒体(如受条件限制,有一台…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新制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表针》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德数学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 1)指出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本着这一理念 ,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 ,就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谈几点看法 .1 充分利用 CAI技术…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本文就谈谈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一些体会。一、创设情境,自主质疑因为小学生好奇心强,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