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节。【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生活中有了一些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精美图案的生活经验,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这两种图形的基本变换,对旋转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具有一定图形变换思想,这些知识、经验、能力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前提条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  相似文献   

2.
一、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自主探索 如在"平移与旋转"这一节的教学中,我向学生展示了大量学生所熟悉的图形,并让学生例举了生活中所熟悉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就自己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发表见解,从而得到平移和旋转的一些直观的基本特征.当学生对平移和旋转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后,再利用教材上的做一做,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正>现在我们提倡建构式教学,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学习的知识结构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建构起来。那是不是意味着教师就变成了一个学习过程的旁观者?在学生困惑,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也不闻不问,任凭孩子去摸着黑走路呢?我认为这不是建构式教学的真谛。下面我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第三课"平移和旋转"一课片段为例谈谈课堂中怎样进行建构式教学。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对称图形之后学习与研究的内容,这节课  相似文献   

4.
"平移与旋转"这一章节内容主要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让学生能够分清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平移或者旋转;二是让学生学会研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来研究数学问题,这样数学课堂才会显得和谐与活跃.那么,怎样设计教学才能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来呢?现以"平移与旋转"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学设计(一)课前教学设计:教学视频+课前检测本节课采用"先学后教"的学习模式,学生在上课前一天自主进行视频学习,视频内容包括图形平移概念的介绍、平移的画法和平移的性质三大块内容,学生完成预学内容后再独立完成课前检测。(二)课堂教学设计1.自学效果检测(1)图形平移的概念通过昨天的视频学习,现在你能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吗?辨一辨:下列图形的运动是平移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定位 (一)教材分析 《平移》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平移和旋转分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有两个教学内容:(1)平移的概念;(2)平移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下册P41~P43“平移与旋转”。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认识生活中的物体有进平移与旋转运动的现象,进而认识平面图形平移和旋转;会计算一个平面图形平移的格。2.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后,是在位置上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变,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3.通过情景图的场景,体会生活中的平移、转运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三、教学重点: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四、教学难点:计算一个平面图形平移的格数。五、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方格纸…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设计 1.本节课的教材简析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基本掌握了图形的旋转,图形的平移,以及三角形知识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剪一剪"、"图形的旋转"、"图形的平移"等操作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探索并验证"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相似文献   

9.
孙道斌 《山东教育》2012,(17):44-45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演示俄罗斯方块游戏。通过玩游戏,引导学生发现除了平移运动之外还有旋转运动,并引导学生列举出一些具有旋转现象的生活实例,启迪学生为了改变物体的位置,除了将物体移动一段距离外,还可以将物体转动一定角度,引出课题"生活中的的旋转"。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喜欢而又简单的小游戏———俄罗斯方块作引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新课。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1.利用课件展示"小朋友荡秋千、转动的指针、转动的风车"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并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六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运动意识,并使他们能够正确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根据学情分析,本课教学难度不大,但要让学生将平移和旋转熟练地掌握与运用,显然需要一个由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我从生活素材入手,引领学生进行操作探究,将生活与数学建立链接,寻找构建抽象概念的突破口。一、直观感知,建构概念师:谁知道华容道和魔方的运动方式?生:一个是平移,一个是旋转。师:我这里有根泡沫棒,谁来操作一下它的旋转和平  相似文献   

11.
<正>一、课前思考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后,初步感知平移运动的特点。关于平移内容的学习,五年级还会继续深入体会平移运动的特点,那么,本节课到底学习到什么程度合适?从教材的整体编排看,二年级对平移学习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三年级是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感知平移运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41~42页的内容. 二、课标要求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三、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二课时的内容.平移的教学(例1),教科书提供了三个生活中的例子: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观光缆车和推拉窗,以帮助学生建立平移的表象.通过在方格纸上向不同方向平移的小房子,来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平移,使学生了解平移的两个参量: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通过向上平移5格和向右平移7格的示例,使学生了解向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的意思.这部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教科书中提供的小房子图形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3.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面长方形的小旗,如果将小旗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得到的是什么图形?(课件演示:圆柱)今天这节课就来认识圆柱.(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学生观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变,感知二者的联系,从而激发兴趣,产生学习欲望.  相似文献   

14.
一、背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为《追寻守恒量》,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国家级示范高中"的高一年级学生.考虑到教学内容及授课对象的特征,笔者设计并实施了本节课的教学,展示如下.二、教学过程1.引入师:从这节课起,我们开始学习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的任务是完成本章第一节内容的  相似文献   

15.
去年.一个数学讲课比赛活动在我们学校举行。一位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上得非常成功:合适合理的教师点拨,直观生动的课件演示,学生充满个性的精彩发言,使这节课成为整个比赛活动的亮点。但是,在听课中,有两个现象让我大惑不解,一是原本学过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旋转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5-6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现:公园的摩天轮、旋转木马、旋转飞机、高空脚踏车等图片. 你能说一说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吗?可以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 这些物体都是在做"旋转"运动.在二年级时我们已初步认识了旋转现象,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研究物体"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平移和旋转”。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能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现象。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巧妙地数出平移的格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1.谈话导入,找寻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你们的父母工作忙吗?有时间陪你们玩吗?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设计 1.本节课的教材简析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基本掌握了图形的旋转,图形的平移,以及三角形知识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剪一剪”、“图形的旋转”、“图形的平移”等操作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探索并验证“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节"品德与社会"课,为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这节课由学生主讲.王赛负责播放课件,晗口则煞有介事地站在前面,俨然一个小老师. 他操着东北味的普通话开场了:"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快乐>这一课.谁来说说你生活中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平移和旋转”。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能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现象。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巧妙地数出平移的格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