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一百年大众传播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随着媒介技术的高度发展,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人的异化程度和异化方式有新的变化,本文以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和大众传播学中“媒介即人的延伸”及“拟态环境”的理论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大众传播过程中异化的延伸和放大现象,并提出了“拟态(信息)环境生态失衡”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近一百年大众传播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随着媒介技术的高度发展,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人的异化程度和异化方式有新的变化,本文以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和大众传播学中"媒介即人的延伸"及"拟态环境"的理论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大众传播过程中异化的延伸和放大现象,并提出了"拟态(信息)环境生态失衡"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前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信息异化的困扰,比如:时刻在线、信息饥渴、信息焦虑、信息污染、信息安全危机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对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的批判让我们认识到信息异化是科学技术异化的时代表现,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失去批判性和超越性的享乐文化更是加剧了人的信息异化,导致了人的物化和单向度发展,并形成了一种逃避自由和重占有的生存方式,这从性格心理方面加剧了人的信息异化。要解决信息社会的信息异化应该从个体层面的增强主体性及信息素养和国家层面的发展先进文化及促进信息的知识化、法制化管理同时入手,才有望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一百年大众传播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随着媒介技术的高度发展,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人的异化程度和异化方式有新的变化,本以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和大众传播学中“媒介即人的延伸”及“拟态环境”的理论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大众传播过程中异化的延伸和放大现象,并提出了“拟态(信息)环境生态失衡”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信息社会下,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的复杂性反映了人的异化的现实性。整体上,现代人的活动面临自己创造的产品与关系的限制和奴役的挑战。基于马克思人的异化理论,主要从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探讨现代人的异化的新表现。物质层面表现为科技异化和符号异化,精神层面表现为理性异化与心灵异化,制度层面表现为交往异化与规范异化。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人类已步入以网络化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面临着新的机遇;但信息异化现象的产生,也使大学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摆脱和扬弃信息异化的控制,防止信息异化现象的出现,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问题.文章论述了信息异化的内涵以及表现形式,从身心两个方面分析了信息异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指出了如何在网络信息时代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异化现象也从隐到显,由小到大,这给人的信息获取和利用带来了严重的障碍。因此必须对信息异化现象进行控制,本文介绍了信息异化的概念,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控制信息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9,(10):42-49
异化是人与人自身创造的力量之间的对立,从纯粹的人到异化后的人是从肯定到否定的过程。但是,这种否定绝不是谢林的绝对形式的否定。人作为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性的存在,内在地囊括着异化的否定形式,而进步的肯定是在前否定的环节下行进的。异化就是人否定之否定的前一个环节,其否定中孕育着去向肯定的进步趋势,即异化在阻碍中促进历史的进步,在扬弃中推进人与社会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播的本质是一种人的信息交往方式,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日常生活影响愈来愈广泛,渗透愈来愈深入,作为正面效应的信息交往被异化出诸多负面因素。本文旨在梳理大众传播视域中人交往异化的四重规定性,即人交往主体性的异化,人交往主体间性的异化,人交往语言性的异化,人交往社会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10.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概括了异化劳动的四个基本规定。揭示了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并指出了消除异化劳动的途径。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虽然并不很成熟完善。但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审计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科学的发展观认识和指导审计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掌握知识与信息的意识,提高运用知识和信息的水平;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营造由“人本”向“能本”转化的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力和潜能;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建立以信息网络为重点的信息技术基础,为新知识、新技术的扩散和应用提供良好的载体,促进知识与信息的收集、处理、输出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观的“类“向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人类的系统工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明观,它凸显出人的类特性,它的实现也有赖于人类对自身类特性高度理性认同。人与自然的一体化是社会可持续的前提下条件,人与人的一体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人与自我的一体化是社会可持续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蕴合着全新的价值观。在自然价值观方面,人类应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在社会价值观方面,人类应当有人类公平、全球合作等意识;在人的价值观方面,需要注意人的智力资源的开发,开拓人的全面发展的视野,达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存在对人的意义的现代哲学,它的出发点或是立足点是主体人及"人自己的本质力量",即"人本"。这种"人本",不仅要强调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且更注重人的本质力量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个性"充分全面的展现。对人类各类大实践给予人本主义的批判,可以得到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轴心的新文明观。  相似文献   

15.
充分运用能本管理理念建构成人教育管理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教育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是制约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健因素,管理求质量、管理求效益、管理求发展成为时代的需求。在人力资源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能本管理作为源于人本管理,又高于人本管理的薪理念应作为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构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王涛 《培训与研究》2005,22(3):49-51
在自然价值观方面,人类应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在社会价值观方面,人类应当有人类公平、全球合作等意识;在人的价值观方面,需要注意人的智力资源的开发,开拓人的全面发展的视野,达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状况寓于现实的劳动活动之中。人的劳动活动包括三重维度,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环节,人与人的关系是其外在性条件,而人与自身的关系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规定性。从三重关系角度认识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推进其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我国德育应和着时代发展的脉络,由片面的"政治人"、"经济人"导向向新时期的"和谐人"的导向演进,并由此影响了德育实施方式。新时期高校德育只有立足于把相关思想、政治、道德知识的传授、习得和践履同大学生的个体生活世界相联系,在具体的生活体验中整合人存在的多样性,才能使人获得人性的丰满,达至"和谐人"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理论贡献之一,而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萨特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空场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质问,也是对唯物史观发起的一次重大的理论挑战。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批判和超越了旧哲学关于"抽象的人"的观念,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枢纽。"现实的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人学辩证法。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有力地批判了萨特"人学空场"的指责,对恢复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原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实际上是价值不断冲突和人们不断寻求价值间相互平衡的历史,这一过程推进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发展。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最早是产生于企业界的,后来公共部门才逐渐将其从私营部门中引入。因此,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地折射出市场的法则和机制,制度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