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大地》的主人公王龙身上既有“自卑情结”。又有“优越情结”,这种“个体卑亢意识”支配着他的所有行为,作家赛珍珠特殊的人生经历,她的自卑情结,是其创作《大地》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2.
根据阿德勒的自卑情结理论,《浮世画家》中小野的一生都在自卑情结的困扰中度过,小野的自卑感表现在多个方面。小野最初的自卑感来源于他成长环境中的父亲的专横和母亲的软弱,更深层次的自卑感来源于小野宣扬的日本军国主义的政治思想的失败。小野试图通过过度追求优越感,逃离现实社会,来缓解自卑感,但这只是加重了自卑情结。最后小野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过失,超越了自卑情结,对晚年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相似文献   

3.
情结,即人心中的感情纠葛或深藏心底的感情,也可谓之“顽症”。当一种情绪长期萦绕于心,挥之不去,影响甚至主宰着人的一举一动,人的个性形成,待人接物的方式,对人生、社会的兴趣、观点无一不受其影响时,就形成“情结”。“情结”靠一般的调适往往无法奏效。常见的如“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怀旧情结”、“自卑情结”、“自大情结”等。其中“自卑情结”最为普通常见,笔者认为它是许多不良情绪甚至心理障碍的根源。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的实践教我认识到,认识、了解“自卑”情结形成的原因,研究其对人生积极的一…  相似文献   

4.
路遥小说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这与他的自卑情结和超越自卑所体验到的崇高美具有密切关系。路遥及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在不屈服于命运、超越自卑追求卓越的求索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浓郁的悲剧意蕴中折射出无限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5.
李贽的思想中存在着极浓的魏晋情结。他的多种著作对魏晋人物故事多加记载品评,魏晋名士饮酒放诞,风流自赏、任性畅情、狂傲不羁的种种行为,深得李贽赞赏,并引为同调。晚明“狂士”李贽与魏晋狂人的心灵默契,千古为友,实乃基于他们共同的反叛封建礼教,追求人性自由的社会人生理想;这也是李贽魏晋情结的内涵及其意义之所在。当然,相比魏晋名士,李贽的社会人生追求更加高远明确,对专制社会的抗争和人生理想的追求也更加自觉和勇敢,因此他伟大。  相似文献   

6.
吴金涛 《文教资料》2007,(12):77-78
构成简·爱性格的因素主要是自卑与自尊两个方面,其中自卑又是主导力量,决定着她的行为走向。由于浓厚的宗教情结,简·爱处处都表现出强烈的独立与平等意识,她以顽强的自尊支撑着自己的精神。而对于自尊的追求,也是她自卑情结的延伸。  相似文献   

7.
构成简·爱性格的因素主要是自卑与自尊两个方面,其中自卑又是主导力量,决定着她的行为走向.由于浓厚的宗教情结,简·爱处处都表现出强烈的独立与平等意识,她以顽强的自尊支撑着自己的精神.而对于自尊的追求,也是她自卑情结的延伸.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的创作心理是一个自然发展变化的过程,受到他的生存环境、性格、爱好、人生际遇以及审美追求等因素的影响。自卑是他心理状态的一个显著特征。贾平凹在超越自卑过程中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他的小说文本的生成动因,也是我们打开其文学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心理建构的产物,必然与作家的心理、尤其是与作家受到童年早期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心理人格有着密切的联系。运用阿德勒的自卑理论分析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创作,可以发现,童年的苦难经历是曹文轩自卑情结产生的主要原因,文学创作是他释放和补偿自卑情结的有效方式,而正确的生活意义则是他超越自卑的根本原因。在正确的生活意义的指引下,曹文轩不但肯定苦难、正视自卑,而且从自卑情结中升华出了"悲悯情怀"这一崇高品质。曹文轩笔下的儿童经历了由自卑而超越的心灵成长历程,这对于培养当代儿童读者的悲悯情怀、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心理危机,树立超越自卑的信心和勇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贾平凹的人格背景中,导致他自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其早年的心理创伤和孱弱的身体所带来的属于他个人的自卑,以及其“乡村情结”浸润中的对城市的自卑。贾平凹的创作活动是典型的超越自卑的补偿性活动。  相似文献   

11.
史铁生,一个以残缺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特立独行于中国文坛的人。因受心理学家阿德勒对自卑和成功的言论影响,使他在暗淡的前途中看到了一线希冀,并最终以自身真切的生命痛苦,铸就了独特的文学视野,不但证明了残疾人自身的价值,还为普通人完成人生旅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无尽的启示。生理的缺失带给了他不可回避的自卑情结,使他不由自主地陷于命运的诘难和惆怅之中。  相似文献   

12.
造成李商隐人生悲剧的原因,一是晚唐时代政治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其中尤以党争的影响最为重大,使得他的政治理想在现实环境中必然落空;二是诗人自身性格情感的内在矛盾冲突,他的家庭出身、自负与自卑相扭缠的性格、对高洁脱俗品格的追求以及多情善感的特点,是导致他人生悲剧的主观原因。两者相互作用,成就了李商隐的悲剧人生和诗歌特质。  相似文献   

13.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自卑情结及超越等概念,建构了其自卑与超越理论.在阿德勒看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文章从两个方面探讨阿德勒自卑与超越理论对早期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小说乡村文化价值取向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小说的乡村文化价值取向,源于其内心深处的文化自卑情结。该情结的形成有其乡土出身、苗族血缘及童年和少年时代乡村生活经历的影响,而更多的则受他从乡村进入都市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的影响。这种情结对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美国19世纪作家爱伦.坡的作品常以死亡为主题。他笔下的死亡充满了悲伤之美、恐怖之美和浪漫之美,他认为死亡之美才是极致之美。他如此钟情于死亡之美,有这么深的死亡情结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对死亡的描写也体现了他在失意的人生中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自卑情结的存在,采用西方心理哲学家阿德勒与东方心理哲学家奥修对于自卑情结的理解进行比较,如在自卑情结的来源;自卑情结的作用;如何解开自卑情结,从以上的异同比较上总结出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从而在现实的意义上给予我们启发和思考,指出两者在现实应用中适当整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晚明作家徐渭,思想复杂,行为怪诞.晚明社会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我价值体认的社会思潮与徐渭曲折多难的人生撞击,造成了他性格的狂放不羁而又自卑、敏感、多疑.晚年的徐渭愤益深,进而发狂.他的这种思想行为在晚明士人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陈思琪 《英语广场》2020,(36):20-22
2014年,美籍华裔女作家伍琦诗(CelesteNg)凭借处女作《无声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You)获得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文章借助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的自卑理论,剖析《无声告白》中人物的种种自卑情结,探究自卑情结对人物性格影响的主要方式以及如何摆脱自卑情结,激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用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的有关理论来探讨卡夫卡童年的孤独自卑情结对他的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话是一种追求“自否定”的课程文化,而传递是以“他肯定”方式培养人的依赖、自卑与盲从心理。对话是教师职业的精神诉求与实践形态,对话追求师生双重的“自否定”。伪对话是新课改下教学实践的突出问题。走向意义对话,教师构建“自否定”课程文化的行动策略包括:根除答案情结,优化问题设计和提高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