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典话剧《雷雨》,之所以成为经典,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潜台词很多,读者通过揣摩这些潜台词更能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所谓潜台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台词中所包含的或未能由台词完全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话里有话”,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爱好《雷雨》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了:当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后,  相似文献   

2.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可谓中国古典戏剧中的传世巨作,作品中追求人性解放和自由的思想在其创作时代具有极大的先进意义,与此同时,作品又严格地遵循了中国传统艺术含蓄隽永的审美原则,潜台词的运用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从语义策略、修辞策略和语句结构三方面探究潜台词在《牡丹亭》中的运用,可以进一步发掘剧作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深入感悟和品味其经典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曹禺剧作潜台词的艺术魅力来源于戏剧人物冲突中的险、恨、悲相交织的内容,指出了曹剧中《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中的潜台词最为出色  相似文献   

4.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戏剧只能让为数不多的生活场面在舞台上直接表现,而对于过去曾有的人物和事件往往通过人物对话间接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戏剧的语言更加精炼。有时,在精炼的台词中,要刻画人物复杂多变的感情世界,语言的负担是很重的,潜藏着更多的含义或弦外之音,这就是潜台词。潜台词的出现,使戏剧台词顿然生辉。它更含蓄、更细腻、更深厚、更能刻画个性,掀起观众(包括读者)的感情波澜,因而更具有艺术魅力。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雨》之所以在国内外戏剧舞台上常演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妙语连珠——运用了众多的潜台词,使《雷雨》成为语言艺术的杰作。节选课文概括起来,基本上有这样几类潜台词: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美国哲学家H.P.格赖斯的意义推导模式,对萧伯纳《卖花女》剧本的潜台词和诸多语言文化现象进行会话含意推导分析,特别是对它的非字面信息的推导,进而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卖花女》剧本中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潜台词的蕴涵意义等.  相似文献   

6.
刚刚面对这本《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以下简称《经典》)时,虽然它还泛着幽幽墨香,但很多学生一定会大皱眉头,原因有三:一是觉得它太“古老”,与现代生活相去太远;二是觉得它太深奥,与高中学生阅读水平不相适应;三是觉得它太枯燥,与青年学生们生龙活虎的性情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7.
关于潜台词     
戏剧文学的语言应该富有潜台词,这是许多文学理论和戏剧美学著作都谈到过的一个问题。但是对于潜台词的涵义及其作用意义的理解,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在我看来,其中有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如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著(钟子翱、梁仲华、童庆炳执笔)的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用书《文学概论》这样说:“所谓潜台词就是  相似文献   

8.
平时一提到经典,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国学经典,如中国的《三字经》《弟子规》《论语》《易经》《道德经》《史记》《孙子兵法》,这些经典其实早已跨越国界成为世界的经典,还有如《吠陀经》《金刚经》《新约全书》《古兰经》等,这些堪称为文化"元典"的万世之作全世界也不超过一百部,如果坚持读,花上一年时间就能读完,但很可能一辈子也难以读透一部,但是经典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却被越来越多的人牵挂,很多人还是被它们的无穷魅力深深地  相似文献   

9.
潜台词,也就是语言的言外之意。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要品味作品语言的精妙之处、把握作者遣词造句的意图,就要仔细揣摩那丰富的潜台词。文学作品的潜台词一般表现为下面四种情况。1.一箭双雕委婉而风趣“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是《红楼梦》中王熙凤当众  相似文献   

10.
×××问:“老师,第三单元的‘基础知识和练习’中提及人物的‘潜台词’,什么是潜台词?有什么作用?”台词是戏剧中的人物语言,主要有对话和独白。所谓“潜台词”,就是潜藏的台词、无声的台词,即人物没有明白说出的语言,是要靠听众或读者去领悟的话外意、弦外音。《〈陈毅市长〉选场》中,人物的不少语言就具有丰富的潜台词:  相似文献   

11.
命题者的话     
潜台词出自戏剧,是指演员在演唱台词时,故意不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揣摩能领悟出来的言语。潜台词能够使语言表达取得委婉含蓄、幽默讽刺、绵里藏针等艺术效果,现在,人们在各种场合因各种原因都会使用潜台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便明说的  相似文献   

12.
在戏剧中,剧中人物的语言往往是含蓄的。一句台词常常包含很多潜台词。所谓“潜台词”,指的是那种表面看来很平常,但其容量极大,包含有潜在的事件、潜在的行动、潜在的思想感情的语言。这种台词能够唤起观众或读者的丰富想象,使他们以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经验为依据,设身处地从有限的台词中去领会那无限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意义。所以我们阅读戏剧文学,不能只从台词的表面意义去理解,而要深入挖掘潜台词,把握言语行动的具体思想內容,即这句潜台词使人物产生怎样的思想、行动。例如关汉卿《窦娥冤》中的窦娥临刑前所唱的“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就有丰富的潜台词。本来窦娥受害,她要痛骂的对象是张驴儿及官府,但这时她却直斥“天地”,这里有好几层含义:一是表明我窦娥冤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每次面试,面试官一定会问那些问题?没想过这个问题?好吧,这就是你面试总是不成功,找不到好工作的关键. 其实.这些问题之所以永远流行,是因为它们背后的潜台词能让面试官不动声色地知道他们想知道的东丙.今年你又投了多少简历?跑了多少招聘会?回答了多少次这些经典问题?如果你还是懵懂不知这些问题背后的潜台词,好工作不会眷顾你的,一起来解开这些经典问题背后的达芬奇密码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描述和分析了《离骚》在两汉成为经典的过程及原因,并进而指出《离骚》在很长时间里被尊为经典是其内在品质的结果,现在要想真正接近《离骚》或其他经典作品,我们有必要重温它们在古代被解释和评价的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写作要求】童话,同学们一定都喜欢听吧,很多同学是在爸爸妈妈讲的童话中长大的。什么《井底的青蛙》《龟兔赛跑》《猴子捞月亮》等经典童话,同学们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的幼儿,天真活泼,他们的人生刚刚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在语言教学方面,方法多多,笔者根据教学体会,从图画书阅读、音乐学习和课外观察三个角度出发,解读了幼儿学习语言的渠道. 一、阅读经典图画书,开拓思维 经典图画书有很多足堪传世,义理丰富,画力非凡,幼儿们爱不释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反复地阅读,不断思考,深刻体会.经典图画书能承受时间的考验,被不同时代的幼儿们所喜爱,具有特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对很多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推动了很多人前进的步伐,比如说《安迪和狮子》《弗朗希丝的面包和果酱》《妈妈的红沙发》《颜色》《失落的一角》等等,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中学经典课文,它就像一朵来自田野中盛开的菊花,朴素的花瓣散发出幽幽的香味,浸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一些优质课大赛中,很多老师都选择了这篇课文,其中有一堂课获得了一致的好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孩子、评委都落泪了。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历史专业学生的经典阅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典阅读,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最近几年,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呼吁大众阅读要回归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确实是因为它是人类最优秀思想的记录与保存,是人类精神的直接载体,阅读经典应该是我们接引文明脉络,寻找智慧源泉的自觉途径。经典阅读不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盲区,然而在今天价值多元化,传播方式多样化的信息时代,大学生的文化取向上也同样出现了经典阅读严重退化的现象。专家们呼吁的经典阅读,很多是属于史学领域的经典。据多项调查表明,高师院校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少有人通读过《资治通鉴》、《四书五经》等中…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星河璀璨,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往今来,文学宝库中积累了很多经典瑰宝。《弟子规》、《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均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儿童处在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如果抓住机遇背诵一些经典名篇,将会对其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诵读经典无疑是一种适合幼儿智力结构发展特点的最简洁高效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0.
《雷雨》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这除了它叙述的故事耐人寻味、情节扣人心弦、塑造的人物各具特色之外,与它台词的艺术性密不可分。《雷雨》的台词充分体现了语言的表现力,精炼含蓄。重点探讨《雷雨》台词重复、双关、潜台词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