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龙平平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中国改革顶层设计》张卓元著,中信出版社,2014年7月《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张维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日本如何面对历史》[日]山田朗著,李海译,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文明之光(2册)》吴军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7月《斯蒂芬·哈珀在读什么:扬·马特尔给总理和书虫荐书》[加]扬·马特尔著,郭国良、殷牧云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6月《惜别》止庵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  相似文献   

2.
金珠 《视听界》2011,(4):16-16
7月8日下午,《法制日报》女记者张维在浙江兰溪市马涧镇采访时,遭到马涧镇镇长的阻拦,对方不仅强行夺走张维的记者证,更对她恶语相向,“谁允许你来采访的?记者算个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近日,甘肃省档案馆征集到甘肃历史学家、方志学家张维(张鸿汀)及其子张令瑄的部分档案资料。主要有张维的《陇右方志录》(民国二十三年)、《兰州古今注》(民国三十二年)、《元魏诸镇考》《仇池国志》《甘肃人物志》《陇右著作录》《甘肃青海土司志》《陇右边事录》《陇右民族  相似文献   

4.
“年年是周口军分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最近3次被河南省军区评为第一”。一谈到新闻报道工作,河南省项城市人武部政工科长张维生便喜上眉梢。他深有感触地告诉笔者:“这确实与历届党委的重视和关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2008年7月9日下午,《中国改革30年》新书发布暨2008经济问题点评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行。茅于轼、樊纲、陈志武、周其仁、张维迎5位经济学家出席发布会并对2008中国经济热点问题进行了权威解读。《中国改革30年》一书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者对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思考、评价、展望,以及对话与交锋。本文选摘了他们的部分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新书榜     
全球化过程中,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大学,如果不想在竞争中落伍,就要主动改革迎接挑战。全球化竞争,是张维迎《大学的逻辑》这部书最重要的背景考虑。张维迎说:今天,全世界的大学都在改革。比如日本,这几年大学改革的步伐非常快,日本国会通过议案,国立大学法人化。就是要通过改革,让大学变成一个自主性的单位,破除政府对大学统一的控制:预算上的控制、教员的控制、教学标准的控制等等。在教员筛选方面,日本要求你在这里做几年,不优秀就得走,并大力废除“近亲繁殖”。 专家评论:张维迎的《大学的逻辑》从一个方面看有新意,充满了经济学家的…  相似文献   

7.
张维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西北史地研究大家,其学术成就以文献辑录著称.张维先生对民族历史文献的整理不但为我们保留了许多珍贵的资料,也为后学研究相关民族历史问题提供了方便.本文通过对张维先生《仇池国志》《元魏诸镇考》等主要民族文献著作的介绍,分析了张维先生在民族文献整理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我心常系《新闻界》”──记新都县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瘳校升邱羽,罗文明老廖有30年的新闻工龄,在区县搞《新闻界》发行也有10年光景。从1990年至今,他已连续四年荣获《新闻界》发行工作一等奖。今春他又“开张大吉”──已征订《新闻界》295册。看着心爱的...  相似文献   

9.
今年初春,孙玉胜作为中央党校中青班第十九期学员,接受一年制培训。暂时远离了纷繁事务,他从改造电视的语态开始了沉思。在北京广播学院,他和博士生一起探讨《十年》,他周身显露出“我在路上,路在前方”的理性和激情,浑然进人中国电视改革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用奉献谱写青春,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这是共产党员、旺苍县委宣传部副主任新闻干事、广元日报旺苍记者站站长何光贵的座佑铭,这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1996年10月,何光贵调入县委宣传部任新闻干事。6年来,他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和正确的舆论导向,讴歌伟大的时代和火热的生活;激浊扬清,弘扬时代新风,为改革立传,为旺苍扬名。他先后在《经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四川日报》等重要新闻媒体上刊发各类新闻及文艺稿件1000余件70多万字,其中有50余件作品登上了省市报一版头条,《山区人民的“金财神”…  相似文献   

11.
沈雁冰改革《小说月报》,期刊内容方面大刀阔斧,期刊形式方面则“袭其旧制”,迁就妥协。运作一年,他终于无法回避这一矛盾了。朱湘于1921年11月27日及时致信沈雁冰,提出更改刊名的建议: “《小说月报》自改革后,兼登戏本、诗歌,原名与内容似不切合,现在十二卷近完,何不乘此把名字改了?” 沈雁冰没有采纳朱湘的建议。他无法采纳。对《小说月报》刊名,他早在上任之前,或许就已心存疑问,有意更改了。文学研究会第一次《会务报告》中  相似文献   

12.
10年前,笔者在民政部门的一家刊物做编辑。七月流火的一个下午,我所在的办公室门被推开,走进一位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的老人,他一边念叨“电梯停了,是爬到6楼来的”一边把硕大的身躯缓缓移进我拉给他的椅子里,还没歇口气,他便匆忙从他带来的公文包里掏出一摞稿件,有《由“移坟建房”想到的》、《要碑林还是要森林》、《莫让死人“吃”森林》等歌颂殡葬改革倡导植树造林的好文章,当这些文章悉数编发后,我也就牢牢地记住了他的名字——吴子斌。  相似文献   

13.
冷静,但不冷漠──德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弗里德里希访谈饶立华编译德国的《时代》称他为“政治型主持人的纪念碑”,《日报》称他为“德国的可靠和魅力的象征”,《明星》杂志则称他为“德国电视的偶象”。长达40年之久在电视中露面,使汉斯·约阿希姆·弗里德里希成...  相似文献   

14.
名艺评论家肖云儒读《原野》(健涛、郗居正)后,写了一篇《原野上,好大一棵树》(《新闻知识》2003年第11期)。他根据《陕西日报》高级记原野的新闻实践,总结出原野是“重量级记”,写“重最级稿件”,表现出“重量级人格”,其秘笈足因为他仃双让人大开眼界的“新闻眼”,精力过人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吴娜 《新闻世界》2008,(9):50-51
《安徽法制报》从1983年创刊以来,版面形式从四开四版小报到对开黑白大报,再到今天的瘦身彩色大报,历经多次变革。每次形式变化的背后无不是为了适应改革步伐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求变则新”,《安徽法制报》酝酿着一次次的变革,“他以什么新的形式亮相”、“他有什么新的设计理念”、“他的‘第一眼效应’是什么”、“他的版面语言为何”……一直是我作为美术编辑不断求索的问题。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安徽法制报》的版面大为改观,笔者设计的版面在2004年和2005年两获安徽新闻奖二等奖。2006年获安徽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十年的代表生涯,叶青一直在为公车改革“鼓与呼”,坚持8年,曙光终于出现。2011年3月5日,“公车改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他的“高调”行为,让许多人不适应,但他自己却毫不介意,人大代表的经历让他更加具有一种旁人没有的紧迫感,“我就发誓,一定要改变” 如果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几个重要节点的话,对叶青来说,2003年肯定算—个。  相似文献   

17.
在南极的冰雪中,在北极的荒原上,在中国南海的热风里,在塔克拉玛干的大漠深处……从海外异域到神州大地,都曾留下他采访的足迹。他是一位“老总”———在人民日报副总编的位子上一干就是16年半,他认为“总编辑”就应该总是在做编辑;他又是一位“老记”———总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新闻现场,在《东西南北中》、《大江东去》的大型系列报道采访中,在人大、政协“两会”的会场内外,在悉尼和盐湖城奥运会的赛场上,都有他不倦的身影。他就是《我在现场》一书的作者李仁臣。他认为当“老总”和当“老记”并不矛盾,主张“红笔蓝笔”兼…  相似文献   

18.
贵在深入     
反映东北三省卫生改革情况的一组三篇报道:(《“死水”化“激流”的启迪》、《白衣上的“污迹”透视》、《“规矩”与“方圆”的思考》(见1月5日、7日、9日“新华社新闻稿》),在内容上先是谈改革给我国医院注入活力,再是谈目前医院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最后讲到完善医院改革必须采取的措施。纵观这三篇采访札记,不难看出记者采访作风十分深入,工作态度严肃认真,调查材料严密周全。目前在我们社会里有这么一种情况,记者要给他歌功颂德,他会热情接待;如果你要反映了解他的问题,他便冷眼相待,处处刁难。据这组报道的  相似文献   

19.
凌大 《新闻记者》2004,(3):54-54
某晚报2004年1月12日第22版题为《另辟蹊径》的文章中说:“英国作家柯南道尔……从此他便开始系列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的写作,一发而不可收拾。”另一家报纸2003年12月19日题为《报人作家张恨水》的文章中也写道:“……他先是小试牛刀,后来竞一发不可收拾。”其实,上述两例中的“一发而不可收  相似文献   

20.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6,25(1):89-92
巴金(1904--200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封建大家庭里,童年时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知识系统的启蒙教育。同时,他也阅读了《古文观止》、《说岳全传》、《施公案》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作品。“五四”后,他狂热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鼓吹新观念、新思想的杂志,他常常说自己是“五四”的产儿,因为“五四运动象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期间,他还读到了上海出版的《夜未央》和《告少年》,在思想上深受影响。他说:“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几年间,这两本小书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中国青年。我和几个朋友当时甚至把它们一字一字地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