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岚 《考试周刊》2012,(79):13-13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带给人无限的幸福,也使人为之付出血泪,由此世上多了许多的痴男怨女,也成就了许多作家笔下的爱情悲剧。《红楼梦》与《荆棘鸟》俱为现实主义力作。《红楼梦》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有所谓“开坛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之说,足见其在当时的风靡程度。到了现代,《红楼梦》的魅力依然不减,人们对它的喜爱超过了任何一部古代小说,研究者甚至将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称之为“红学”。  相似文献   

2.
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意蕴深邃、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文学巨著的主题,历来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在众多之说中,我们赞成这样的观点:即“《红楼梦》不是用某一两种主题所能概括得了的.如果非用一种主题来概括不可的话,“那也只能说是它表现了作者对人、人的价值、人生及其意义的一种独到的感受和理解.”所以,本文在这里并不想对《红楼梦》的主题进行全面的概括(这也不是本文所能胜任的),而只是想从某一角度谈谈笔者的一管之见,不当之处还请学界前辈及同仁指正.《红楼梦》的作者在第一回中就曾开宗明义地指出该书是“大旨谈情”的,并且我们从全书所写内容来看也是如此,作者并没有蒙蔽我们.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就将《红楼梦》划归“人情小说”,是十分有见地的.可以说,《红楼梦》就是一部“情”书,它不仅抒发了情,描写了情、表现了情,而且以情为旨归,以情为衡量事物、判断是非的标准.情在《红楼梦》中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整部《红楼梦》就是用情谱写而成的.《红楼梦》的知情者脂砚斋曾说“雪芹哭成此书”.这里不说写成此书而说“哭成”,可见曹雪芹写此书时用情之真、之深了!那么,《红楼梦》中所抒发的、描写的、表现的又是什么样的情呢?首先,《红楼梦》抒发了儿女之真情.这里所谓儿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杰出的小说.它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过程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腐朽无耻、必然败亡的命运.就其概括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说,我们可以把《红楼梦》看作是封建社会的一部形象的历史.但是,二百多年来,《红楼梦》一直为地主资产阶级的“红学”家们所践踏.他们从人性论出发,避而不谈《红楼梦》中揭示出来的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总是把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描写孤立起来,抽去它具体的阶级内容,并把它夸大为全书的主题,称《红楼梦》是什么“忏悔情场”之作,是“爱情的青春的颂歌”.把《红楼梦》看成是谈情说爱的小说,还是看成是反映阶级斗争的形象的历史,这是长期以来《红楼梦》  相似文献   

4.
在明代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中,《金瓶梅》不同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书,这除了作品主题、题材、人物以及其他一些不同之处外,《金瓶梅》大量的性描写是它与其他三部作品特别显著的不同点。《金瓶梅》中的性描写,不是个别的故事情节点染,而是小说故事情节总体结构的需要,是小说主人公形象塑造必不可缺的环节和因素。如若抽去性描写,《金瓶梅》就会变成另外一副面目。性描写是《金瓶梅》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中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不仅对元杂剧“每本四折,一角独唱到底”的体制有所革新和创造,且情节跌宕,词句华美,直接影响了明清以来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和戏剧。崔、张故事在民间更广为流传,就连《红楼梦》里的人物,也极口称赞《西厢记》,说它“词句惊人,余香满口”,这正说明其影响之深远。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典小说戏曲中,通过描写和歌颂爱情来表现反封建主题的作品,不知道有多少。《红楼梦》继承了这个传统,并且发展了这个传统,在爱情描写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艺术高度。《红楼梦》当然不是什么单纯的“言情”杰作,它的反封建主题表现了极其深刻  相似文献   

7.
王宁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7):123-127
《红楼梦》和《汤姆·琼斯》分别是代表18世纪中国和英国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两部作品。二者都以爱情为主题,却分别展示了中、英两种文化下意识形态的不同:一种是在家族制影响下的个体力量薄弱,另一种是个体本位影响下的个体意识强烈。正是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最终导致了两部作品中截然不同的爱情结果。  相似文献   

8.
爱情,与母爱和亲子之爱一样,是人类美好感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诗经》中的爱情诗章,到《孔雀东南飞》的生死不渝,到《西厢记》的“愿天下有情的终成眷属”,再到小说《红楼梦》的“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自古风月债难偿”。这些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对爱情这个文学中永恒的主题的歌咏、祈颂和期盼。然而就在这些歌咏、祈颂和期盼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这样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恋爱中的男人都是懦弱的,他们扮演的始终是一种悲剧的角色。我们先来考察《诗经》中的男性。《诗经》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描写爱情的诗歌在十五国风…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最为珍贵的瑰宝之一,其深刻的思想主题正是借助其完美的文学语言来表现的。《红楼梦》的语言具有修辞之美、纯真之美和个性之美,已达到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顶峰。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受《西厢记》影响之深,不仅仅限于思想精髓上。《红楼梦》对《西厢记》曲文的化用极为自然妥帖,为点化宝黛爱情、推进小说情节演进、丰富宝玉黛玉人物形象起到关键作用。崔莺莺、张生的爱情之路也成了宝玉、黛玉爱情关系的映照。  相似文献   

11.
谷亮 《文学教育(上)》2011,(13):116-117
爱情悲剧是电影文学中经久不衰的主题之一。《魂断蓝桥》是一部经典的悲剧爱情影片。该影片以丰富的艺术手段把内容表现得悲悯凄美,多角度地展现了爱情悲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一部以佛教哲学的“苦了”为主题思想的人情小说;“苦了”既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动机,也是《红楼梦》的中心思想、主题和核心;它涵盖全书,制约整个情节发生、发展和归宿。  相似文献   

13.
读完《红楼梦》,我的心犹如纤纤细手抚过的琴弦,久久不能平静,心中涌现出无限感慨。或许有人会说:"《红楼梦》适合女人看,男人不宜,因为书中很多都是关于爱情的。"然而,我最想说的是:"《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小说。"  相似文献   

14.
无可奈何花落去──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朱引玉《红楼梦》通过贾府由盛到衰的客观描写和宝、黛爱情的悲剧以及大观园“群芳”凋零的艺术再现,表现了一种繁华即逝、美质不常的梦幻意识。一部《红楼梦》就是演绎“繁华即逝、美质不常”这八个字的。《红楼梦》杰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在《红楼梦》研究中“政治历史小说”一词风靡一时。如“《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是描写阶级斗争的书”(李希凡:1974年重印的《红楼梦》一书序言);“按照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来分析,《红楼梦》所表现的是以阶级斗争为内容的政治主题,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孙文光:《坚持用阶级观点研究〈红楼梦〉》。原载《红旗》杂志1973年第11期);“《红楼梦》是一部政治性很强、艺术性很高的政治历史小说”(陈熙中、故经之、侯忠义:《〈红楼梦〉——形象的封建社会没落史》。原载1973年9月22日《北京日报》);等等,不胜枚举。最近,北大中文系编的《中国小说史》第十  相似文献   

16.
在《红楼梦》开篇的地方,作者借空空道人之口,对全书作了一个总的概括,说是:“其中大旨谈情”。这话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是正笔还是反笔?有的同志曾经认为,这不过是作者玩的障眼法;《红楼梦》是政治历史小说,爱情描写只不过是一种掩护,作品的本旨不是在“谈情”。爱情主题说曾被当做《红楼梦》研究中严重错误的观  相似文献   

17.
阅读戏剧文学作品 ,首先要了解戏剧冲突。在诸多冲突构成的一部戏剧中 ,必有一个占主导地位 ,正是这主要冲突决定着作品的主题。纵观《雷雨》全剧 ,我们认为自由平等的恋爱观念同封建专制的婚姻传统的矛盾是该剧主要的戏剧冲突 ,它表现出作品“反封建”的主题。作者曾说 :“在日常的接触中 ,周朴园感到侍萍很懂事 ,能听懂他讲的话 ,服侍很周到 ,于是 ,对侍萍产生了感情 ,犹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晴雯、袭人那样。”作者一语道破《雷雨》或多或少受了《红楼梦》的影响 ,就连作者的笔名也有以曹翁自喻之嫌。《红楼梦》有“晴雯病补雀金裘” ,…  相似文献   

18.
清朝人蒲松龄(公元1640—1715)撰写的《聊斋志异》,是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包括近五百则故事,其中描写爱情生活的,约有一百二十余篇.像蒲松龄这样创作表现爱情主题作品之量大,反映爱情生活面之广阔,塑造具有独异美学特点的妇女形象之众多,在唐宋以来的戏曲小说史上,哪一部作品堪与它媲美?《聊斋志异》的确可以说是中国及世界文化宝库里的精品.  相似文献   

19.
《庚辰秋月定本》是由一稿多改而成的一部伟大文学作品,它保存下来的旧稿极为丰富、极为复杂。这是我们研究《红楼梦》的最珍贵的资料,把它保留下来,对它进行正确校注,这是出版工作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一九八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以《庚辰秋月定本》为底本的《红楼梦》,而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为它校注,竟然对它妄评乱改。而所以这样,就在于校注者不了解《红楼梦》创作过程,对《红楼梦》作品一知半解,学术思想保守,缺少创新精神。这也是近五十年来历史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并非是一部宣泄性描写的低俗小说,在其丰富的蕴涵中,潜隐着一个不能忽视的主题,即小说表现了人与自身统一的精神生态观、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生态观、人与自然共存的自然生态观。无疑,小说对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无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