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经典范畴理论在汉语词类研究中的困境出发引出原型理论与非范畴化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原型理论和非范畴化理论在汉语词类研究中的解释力,旨在探索汉语词类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词类教学是汉语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双方困惑重重。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词类系统本身理论上的局限和人们认识上的误解。词类划分标准不一,语素、词、短语界限不明,语法特征模糊不清等。词类是原型范畴,而不是经典范畴,这是解决词类问题的关键。认识了这一点,教学双方所有困难都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3.
对前人关于系词的研究作了初步总结,对系词的名称、范围、词性、句法功能和语义功能以及由系词构成的句子类型等进行了概括和整理。  相似文献   

4.
柳明月 《文教资料》2010,(24):34-36
在英语学习中不难发现,有些名词如"fish""hook"等在和"to"组成动词不定式时,这些名词又可当作动词来用。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这类词既可以作名词,又可以作动词,根本无法给这类词的词性作一明确定性。本文作者针对这种观点进行了论证,认为,认知语言学侧重的是人的体验性和心智性,而范畴的切分应该以清晰的逻辑为理据。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范畴化理论。  相似文献   

5.
系词to be的研究在许多学科领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尽管对于系词在语言发展进程中所处地位一直众说纷纭,但语言学家们却一致认同它是构成语法的重要元素之一,是整个语言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认知语言学对系词to be进行研究,运用综合分析法,从另一视角重新解读自然语言中的系词to be,探究认知语言学与系词to be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揭示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蔡丰 《考试周刊》2014,(71):20-20
古汉语词类活用中因不明活用的性质存在大量误用现象。本文主要从误把词语活用义当做义项、把词语本义当做活用义及把词语引申义当做活用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词类活用的误用现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句式结构,并且结合系词“是”的产生时代,认为“树鸣星陨,是自然之变也”中的“是”应该是个指示代词,而非系词。同时在众多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更倾向于冯胜利的观点,认为“是”的演变是由于指代功能的弱化导致了主谓之间“停顿”形式的逐渐消失。最后,越来越多的副词先后出现在弱化了的“是”之后,停顿终于让位给了“是”,“是”由此而变为系词。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填空。(25分钟) 1. My brother_____ a teacher. He_______his pupils very much. A. is; like B. is; likes C. are; likes D. are; like  相似文献   

9.
词类范畴是一种原型范畴,范畴的原型认知效应为词类的偏移提供了心理依据;非范畴化认知机制是词类偏移的心理操作方式。词类偏移反映了汉语词类的真实面貌和人类思维的认知规律,是正常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生成语法中,词类是词的特异属性,登陆于词库,可通过词类分解理论与相关的句法理论进行确认与测试.处于非核心位置的成分只能是短语,而不能是词,哪怕这位置上只有一个词也得认为它是短语.有些非核心位置上的成分可以作为探针匹配的目标,需要有范畴特征上的要求,但这种范畴特征只属于整个短语而不属于其内部的词,特别是只出现一个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指出国内传统语言学家划分词类的不同及三种主要依据,对其进行了反思,进而运用认知范畴的理论分析汉语的词类现象,强调了认知范畴在汉语语法分析中的重要作用,符合汉语语言研究的实际.反映了汉民族的认知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单词的词性是词汇与语法的结合点,是词汇最基本的使用依据;然而词性误用却是中国学生使用英语时常犯的错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的词性习得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数据探究问题的根源,针对原因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些学者对词类活用提出质疑,一些学者认为形容词是可以带宾语的。笔者穷尽性地考察了《老子》、《论语》、《孟子》中所有的单音节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其中形容词带宾语所占比例分别为22%、20%、40%,所占比例较大,不应视为活用。笔者认为先秦汉语单音节形容词是可以带宾语的。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为使译出的句子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经常需要进行词类转译。文章主要讲述了英语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和介词在英译汉过程中进行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根据辞格的定义及其建立辞格的原则,我们发现许多辞格的界限是十分模糊的,交叉重合的现象比较突出,不便于人们学习和运用。为了辞格建立的系统性,本文着重探讨了易色与扩义、易色与移时的分合问题,按照“大同小异就归并,大异小同就分立”的原则,我们认为“扩义”“移时”所包含的修辞现象应归并在“易色”这一辞格之中,它们属于“易色”的下位类型:“扩义”属于词语的语体色彩的变用,“移时”属于词语的时代色彩的变易。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词类活用说太笼统太庞杂,并不符合古汉语实际。从语法意义上看,古汉语词类活用可看作是兼类和表述功能的转化。从语用上看,古汉语词类活用多为专有名词。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问题和现代汉语的“名物化”问题如出一辙:“名物化”理论是参照印欧语体系而抹杀了现代汉语自身特点的产物;“词类活用”说则是参照了现代汉语体系而抹杀了古代汉语(文言)自身特点的产物。某些词的固有的功能属性特点为我们认识“词类活用”说提供了认知上的依据。我国的语法传统是“让语法学更有效地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服务”。“词类活用”说正是这一传统的历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词类划分是现代汉语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现代汉语词类的相关特点,造成了词类划分难。目前语法界对于词类划分的标准,一直以来争议较大,大致可分为“多重标准派”和“单一标准派”。词类的划分应着重于词的语法功能,从语法功能入手,统一标准,提出具体的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词类转译是英汉翻译中常见的译词技巧。本文从名词与动词、介词与动词和形容词与动词的互相转译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国际商务英汉互译中词性转换这一技巧。  相似文献   

20.
原型范畴观是一种在语言研究中有深远影响力的概念构建模式。本文选取道歉言语行为为研究内容,旨在把握道歉言语行为的原型范畴特点,将原型范畴观运用于对言语行为的实际探索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