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打电话跟我说,他要找10个人,在10个地方做诚信实验,问我能不能帮忙。我说可以,但不知道怎么做实验。朋友说很简单,就是在不同的商店买10次东西,每次买东西都付两次钱,看有多少人拒绝第二次付款,然后把结果告诉他就行了。当然,买东西的钱是朋友给的。我先走进一家服装店,给孩子买了一件  相似文献   

2.
四十年前,我在山西做新闻.一位朋友吟诵一首诗给我听.她告诉我,这是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习作,省军区的孩子,名叫郑渊洁. 小郑当时已是社会青年,经常出入军区歌舞团,和阎维文等一帮兵蛋子捣乱.  相似文献   

3.
做记者要细心、敏锐。一次,与朋友聊天时听说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出于关心,自己的孩子而经常翻看女儿日记,一天,母亲却在孩子的日记中读到了孩子留给她的话:“妈妈,请别看我的日记……”其实,这不过是朋友随口一说的小事,但我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父母沟通的范例,于是.我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写出《妈妈,请别看我的日记》,刊登在2005年5月31日《唐山晚报》的头版头条。  相似文献   

4.
一位老朋友的孙子患病,要作较长时间的休息。孩子是很爱读书的,这朋友准备买些书给孙子读,并认为多读点名人传记于孩子有益。他自己是个学科技的,对传记著作很陌生,要我介绍一些当前写得较好的传记。老朋友了,我只能讲实话,告诉他:当前市面上流行的传记最好不要让孩子看,那些东西不是趋炎附  相似文献   

5.
我是怀着惊讶,感慨、沉思一系列情感看完韩国申宜真所作的<不必牺牲自己也可以教出幸福的孩子>,读到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通常都会怀抱书香,寝食难安.之后,我连续阅读了这个系列的另外三本,并把它推荐给了周围的十三位女性朋友,第十四位是我的母亲.这十三位中有十二位朋友在一周内都发来消息告诉我:"书里说的就是我,这简直就是解救我的魔咒啊!"  相似文献   

6.
近日经历的事,让我想说说这个话题。近日,我原来做家庭暴力受害妇女访谈时的一位访谈对象到京,我去看望她,她此次到京是接受某电视台一个栏目的邀请来录制节目,话题还是有关家庭暴力。一坐下,她便对我说,电视台对我不满意。我问有什么不满意,她回答,主持人想让我说孩子爸爸打孩子的情况,我不想说,孩子这么大了,都结婚了,再说他们父亲的事,中央电视台一放全国人都看得到,孩子们不好做人。导演和主持人就不高兴了,现场的观众听了我的情况,有人想捐助小妮上学,导演就给拒绝了。说到这里,她的眼泪都出来了。这位朋友是一位农村妇女,曾长期受丈夫…  相似文献   

7.
图文秀     
“青蛙”在叫董浩体态较胖,朋友经常和他开玩笑。一次朋友聚会,他刚到场,一位朋友喊道:“看,飘来一团云。”董浩东瞧西望:“哪只青蛙高兴地叫呢?”“青蛙”在叫董浩体态较胖,朋友经常和他开玩笑。一次朋友聚会,他刚到场,一位朋友喊道:“看,飘来一团云。”董浩东瞧西望:“哪只青  相似文献   

8.
时常觉得,天下罕有不嗦的老妈。她们总是对一些琐屑的家常小事喋喋不休,同时又喜欢在邻居朋友面前大肆炫耀自家孩子的出息,此外还爱在父亲耳边经年不息地强调某桩无聊的事,从而把他彻底逼成一位沉默的老汉。当然,最能激发老妈们兴致的,莫过于子女们的婚事。  相似文献   

9.
走进心灵     
作为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先后做过记者、编辑和节目主持人。我热爱我的工作,更热爱我的每一位听众朋友。是他们,为我撑起了一片多彩的天空。20多年来,我已记不清到过多少地方、采访过多少人和事。可是那群可爱的孩子,那次特别的生日晚会,给我心灵的震颤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书博会期间,作为海南省儋州市的特邀嘉宾,前央视著名主持人、演员倪萍携新书《倪萍画日子》莅临儋州分会场,与儋州读者见面,并签名售书。据了解,《倪萍画日子》是倪萍继《日子》《姥姥语录》后推出的又一本新作,是  相似文献   

11.
我的一位原在上海工作、现已举家迁居美国的朋友.前些日子来信说.移居美国最大的得益者不是朋友夫妇,而是他那刚年满9岁、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乐乐.因为转学美国.乐乐再也不用放学后回家做家庭作业了.书包可以扔到房顶上了。看来,乐乐是“翻身得解放”了!乐乐虽然不是我自己的孩子.但我还真是从内心深处为乐乐的“翻身解放”而感到高兴——因为,乐乐的幸福童年又回来了.孩子又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他那个年龄段所应该享有的且一旦失去就再也无法追回的美好童年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经历一番波折后,我的朋友第一次深切意识到,学校是帮助孩子学习的地方,而不是检验孩子的地方;孩子是自己的,不能用别人的模式来套;自己人生的节奏和步伐,不需要受到别人抢不抢跑的干扰这是我朋友孩子的真实故事。100比37大朋友的女儿本来上的是个一级一类幼儿园,开开心心一晃三年,转眼该上小学了,因为单位附近就有一个顶级名小,接送极为方便,朋友心想就这里吧。终于等到面试那天,人山人海不说,很多还是带着"家伙"的——背乐器的、  相似文献   

13.
最近和几个朋友聊天时,无意中谈到铁路提速后部分线路开通了新型特快列车一位朋友高兴地说,新型列车的服务特别好,尤其是厕所,不仅干净还备有卫生纸;另一位朋友则不以为然,说新型列车上不仅有电视和电话,还有高级餐厅和酒吧,搞得像个星级宾馆,太奢侈浪费了;第三位朋友则认为新型列车与一般列车最大的区别在于使用了很多新技术。笔者在追问中发现,这三位朋友其实都没有乘坐过这种列车,他们对新型列车的了解来源于三篇  相似文献   

14.
怡然 《新闻世界》2007,(5):20-20
读到一位同胞写的一个域外故事。他在波恩邀请一位德国朋友吃饭,餐毕使用牙签,用完信手弃之于碟中,待服务员来收拾。而德国朋友用完牙签后,则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一位报社朋友说,领导曾派他一个"任务":三个月之内培养出一名评论员.结果可想而知,他没有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这位朋友是一位资深评论员,在评论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有一定造诣.即便如此,这样的"任务"也完成不了,我想,水平比他更高的人也完成不了,因为这几乎不可能完成.  相似文献   

16.
凶手也是妈妈的孩子这个故事寄自遥远的墓地。美国的朋友玲子,目击了那惊魂一幕。惨剧来得过于突然:美国学生S,某一日闯进幼儿园一连枪杀了几个孩子,之后开枪自杀。  相似文献   

17.
诚实的孩子     
卡里夫和朋友到靠近河口的海滨去游泳。到了那里以后,卡里人问一个正在附近钓鱼的孩子: “这儿的水里有鲨鱼吗?” “没有!”孩子很干脆地回答他。 卡里夫于是就和朋友一起跳进  相似文献   

18.
时代意识:选题前的思维框架优秀的新闻图片多是对时代、对社会长期思考、关注的结果,并通过捕捉社会现象来呈现.《孩子,妈妈带你回家》(图一)描写的是一位妈妈和一个孩子在年关不辞劳苦回家与家人团圆.然而他们不仅仅是一位妈妈与一个孩子,而是一个群体的缩影."返乡"与"农民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物,以此为题,能展现出时代的印迹.  相似文献   

19.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10,(2):59-59
“高见” 一位商人和他的朋友应邀到一位教授家吃晚饭。席间,一位客人问他是否喜欢莎士比亚。他回答:“喜欢,但我更喜欢威士忌。”众人哑然。回家的路上,他的朋友说:“你真蠢,干吗提威士忌?谁都知道,莎士比亚不是酒。而是一种奶酪。”  相似文献   

20.
那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件事: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才5岁的儿子一起到动物园玩。当时,动物园的管理人员,正准备将黑熊搬到室内过冬,已经将笼子外侧的铁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