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乐教学”实际就是“寓教于乐”。在低年级由于它“玩”的成份较大,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玩中学,学中玩”。一、“玩中学、学中玩”是低年级儿童必然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
玩是儿童的天性。文章从“玩”—“儿童”—“玩童”的逻辑阐释“玩童”的哲学意蕴,认为“玩”是儿童的自然感性需要的表现,是儿童的基本生活方式,是儿童自我实现的主要方式。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玩童”却面临困境,表现为萎缩的时间和空间、失落的自主与自决、变相的工作和学习。省思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学习思想、现实教育竞争和传统儿童观的影响。“玩童”的实现,需要尊重儿童是其所是——“儿童就是儿童”,尊重儿童的天性——“爱玩”“好玩”;给予儿童玩的支持,保证儿童玩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儿童玩的自主和自决权利,减少对儿童玩的直接功利诉求。  相似文献   

3.
一、、讲究“玩”的艺术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但在作文中如何“玩”?这就要讲究“玩”的艺术。让学生玩得有趣、有序、实在。在“玩”中体会到作文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作文的兴趣。“玩”的方式许许多多,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形式:1亲身...  相似文献   

4.
吴钒 《广西教育》2010,(4):63-63
学是学生的使命,玩是学生的天性。“学”与“玩”其实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是学的高级境界,玩中求知、玩中悟理是玩的高级形式。要凸显新课标中“学”与“玩”的相辅相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杨勇老师的文章中,多次说到“玩”,并且加上了引号,读者看了也明白“玩”其实不是叫孩子去玩,而是指进行观察、实验活动。在我们的教学语言中,常常用到“玩一玩”,“高兴怎么玩就怎么玩”、“学得生动,玩得愉快”。编者有点耽心:如果不了解自然学科的人或外国朋友看了这样的表述,他们会不会问“他们自然老师上课怎么鼓励学生去玩?”  相似文献   

6.
幼儿的“玩”与“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玩”以享受活动的过程为直接目的,以追求情感体验的快乐感、愉悦感为行为动机;“学”以掌握事物的逻辑、发展规律为目的,以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为行为动机.“玩”客观上会产生一定“学”的效果,为“学”做准备、铺垫,“学”会促进“玩”上档次、更具技巧性,在“有意后学习”阶段,学习任务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后,“玩”与“学”则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玩”中学     
本文就“如何让教师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带学生‘玩’,让学生在‘玩’中学”的问题,作了三个方面的探讨:实践中“玩”,增强能力;开放中“玩”,培养思维;计算中“玩”,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词汇意义、结构及意义、历史来源、语境制约意义四个方面来研究徐州方言中的泛义动词“玩”。“玩”作为泛义动词可以代替许多具体动词 ,其词义和用法都相当丰富 ,但它并不是万能动词 ;它可以连带宾语、补语 ,“玩”和它的连带成分可以构成短语或动词在句中作谓语成分 ,“玩”可以带“着”“了”“过” ;徐州方言“玩”的泛义性质也可以在历代作品中找到它引申的痕迹 ;词汇成分、语句、结构对“玩”的具体意义都会起到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孟德宏 《父母必读》2023,(6):100-101
<正>对孩子来说,玩是童年最重要的事情。父母要保护好孩子“玩”的天性,鼓励孩子玩得精彩,玩得科学,玩出水平,从玩中有所得。这期杂志的主题和“游戏”有关,我们也来和孩子认识一个“游戏”前最经常出现的字:玩。以珍贵的心态玩“玩”是一个形声字,左边是斜玉旁,右边是“元”。“元”的读音和“玩”很像,它为“玩”提供了声音元素。  相似文献   

10.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引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师的基本职责.而“题”是中学阶段“数学问题”的主要形式,因此,“玩好题”是数学教师的责任、追求,也是数学教师的幸福之一.那么,什么是“玩好题”呢?笔者认为,“玩好题”包含3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把题玩好,二是玩好的题,三是让题好玩.“玩好题”能使数学教师在业务上如虎添翼,课堂上更加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1.
梦想的力量     
在我的眼里,理想的小学教育就是把学校办得离理想近一点,让每个孩子拥有尊严和快乐,把他们培养成身体好、孝顺父母、有本事、有朋友的平凡人。 好学是基本要求,会玩是不可忽视的学习。“玩”需要体力,“玩”中有智慧,“玩”是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需要,科学育人怎么能缺少“玩”?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看待“玩” ?这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什么重要 ?我们就在这篇短文里作些具体讨论。本文中 ,把玩字加了一个引号 :“玩”。为的是把它所包含的一些内容特别分析一下。没有必要给“玩”下个什么定义 ,却有必要弄清楚人们怎样使用这个词 ,又怎样对待它。有时候 ,人们把“玩”与做事相对看待 ,“玩”是相对于干活、劳作而言的 ;对学生来说 ,似乎“玩”是相对于读书、学习而言的 ;甚至 ,“玩”是相对于勤奋而言的。这样就难怪一些家长和教师很不喜欢“玩” ,“玩”是贬义的。然而 ,以上看法 ,如果不算误解 ,至少也包含片面。也许还应…  相似文献   

13.
徐州方言中的泛义动词"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词汇意义、结构及意义、历史来源、语境制约意义四个方面来研究徐州方言中的泛义动词“玩”。“玩”作为泛义动词可以代替许多具体动词,其词义和用法都相当丰富,但它并不是万能动词;它可以连带宾语、补语,“玩”和它的连带成分可以构成短语或动词在句中作谓语成分,“玩”可以带“着”“了”“过”;徐州方言“玩”的泛义性质也可以在历代作品中找到它引申的痕迹;词汇成分、语句、结构对“玩”的具体意义都会起到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玩游戏、玩电脑、痛快玩、继续玩、再玩……”一名小学四年级男生自拟最喜欢的课程表,每天七节课,玩的内容成了课程的主打。最近,这份“想得美”课程表在汉网上贴出后,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不少人认为,“玩”已经成了孩子们的奢侈品。(据《武汉晨报》报道)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于是,“想不想玩?”“会不会玩?怎样玩?”“让我们一起来玩!”等频频出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一切从“玩”出发,“玩”即学习,更能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他们不断闪烁出创新的火花。  相似文献   

16.
“玩游戏,玩电脑,痛快玩,继续玩,再玩……”近日,一份由小学四年级学生自拟、以玩为主的“想得美”课程表在网络上一经贴出.便引发网友热烈讨论,“想得美”课程表一度冲入网络热搜词条前10位。  相似文献   

17.
《吉林教育》2000,(7):14-14
“玩”,即“玩耍”或做某种文体活动。“游戏”是指“玩耍”和“娱乐活动”,而“活动”较之以上两者则带有更明确的目的性,可以理解为“带有某种目的性的游戏”,所以“玩”、“游戏”、“活动”之间在概念上基本上趋同,“玩”涵盖了“游戏”和“活动”。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摘     
教育科研不“玩”现在教育上有很多“玩”(玩口号 ,玩特色)的做法 ,我在这里说说教育科研上的“玩”。可以这样说 ,因为依仗着“科研”这一权威词语 ,教育科研上的“玩”法可能更高明 ,也更“猫腻”。一是玩概念概念是理念的基因 ,是理念之核。一个闪烁着理念光芒的概念有时就是一个好课题 ,能引领教育者去反思、去探究、去印证、去建构。遗憾的是 ,许多概念只是“换种说法”而已 ,缺乏新的思想 ,更缺乏鲜活的实践来支撑。闭门造车、故弄玄虚 ,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使得本该清晰、理性的概念变得生硬。为了速成“创新” ,许多“科研”已远离…  相似文献   

19.
一、玩的涵义 “玩”这个词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使用得那么频繁,但是要说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却非常困难。我们对它太熟悉了,对它的使用太频繁了。几乎与我们生活和工作相关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它来表示,如玩足球、玩电脑、玩游戏、玩彩票等等。作为“万能动词”的“玩”我们暂且不管。这里只对我们要讨论的作为名词形式的“玩”进行一下界定。名词形式的“玩”很多时候和游戏、娱乐、休闲、放松等不分你我。  相似文献   

20.
刘怀峰 《教师》2019,(10):54-55
学生喜欢“玩”,但“学”又不可被忽视。如何将“学”与“玩”结合却又不偏向于“玩”;如何才能让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推力;如何让刚步入小学的学生打开新知识的大门,为整个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对世界、知识的初步认识,这些对一名小学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面对新时期新要求,教师要把握好“玩”与“学”的教学结合,以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