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水的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解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水的原型,阐述小说中水的女性意义、水的生命意义和水的道的意义。作为原型文化密码,水的影响力渗透于整个作品,撑起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博大深邃的隐喻世界。  相似文献   

2.
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自1884年出版以来就一直广受欢迎。该小说讲述了小哈克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逃亡旅程,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一,而哈克也成为美国文学史中一个经典的青少年形象。本文主要从原型主义批评理论的角度分析哈克的"英雄"形象,从"追寻"和"替罪羊"两个方面着重阐述哈克的英雄原型。  相似文献   

3.
我们介绍过《汤姆·索亚历险记》,那是一个非常有趣又非常惊险的故事。故事里的主要人物是淘气包汤姆,还写到了另一个人物哈克贝里·费恩。《汤姆·索亚历险记》写于1876年,过了八年,也就是1884年,这位马克·吐温老先生又以哈克贝里·费恩为主角写下了另一部长篇小说,就是《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相似文献   

4.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19-20世纪西方流浪汉小说的典范之作,这部小说既突出体现了西方传统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又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丰富、深化了流浪汉小说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欧美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著名的流传最广的小说之一。自1876年第一次出版,就取得巨大成功,并一直被认为是西方文学与文明的巨著之一。故事发生在作者童年所熟悉的密苏里州的圣彼得堡,那里汤姆·索亚和他的伙伴哈克贝利.费恩展开了许多冒险,上课期间赛跑,追逐女孩,在操场上打架,洞穴捉迷藏,在密西西比河上玩海盗游戏等。  相似文献   

6.
袁平 《重庆师专学报》2000,19(3):100-102
马克吐温的两部儿童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长期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读的欢迎,美国学生甚至将这两部小说视为必读,本扼要论述了这两部小说的内容,对比了两主人翁的性格及其角征意义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更好地认识美国南北战争前人民的困若干 生活和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7.
马克·吐温所著《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不仅仅是儿童文学作品,也是马克·吐温小说从幽默文学向严肃文学转型的开始。这种转变既有作家人生中悲剧性的部分对其创作的影响,也是美国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家民主思想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著名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14岁少年哈克和黑奴吉姆沿密西西比河逃亡的经历及所见所闻。本文从该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入手,通过对小说故事情节的介绍,从罪恶的奴隶制、畸形的道德观以及虚伪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现状等方面深入地探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批判主题。  相似文献   

9.
【导读】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最具个人风格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曾被收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1884)是全世界少年儿童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也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在美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杨磊  辛磊 《大学时代》2006,(9):36-37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哈克帮助黑奴吉姆摆脱被奴役,被出卖的命运的故事,塑造了哈克这样一个与当时社会离经叛道的艺术形象。在哈克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既他软弱的一面,也有叛逆的一面。这部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杰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研究者在谈到安娜与苔丝时,往往较注重探讨造成其悲剧的种种因素。在此想展示给读者的只是她们处于两难境地的心灵轨迹。忆古思今,唯愿现实中的生命能早日摆脱夹缝中的困扰,并真心祝愿生命之树常青。  相似文献   

12.
主人公哈克决定了小说的风格,但密西西比河决定了小说的形式,也只有这么一条宽阔的运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大河才能左右主人公的前进旅程。可能就是这条河才能是所有的历险都有惊无险。如果说马克·吐温是这部小说的上帝的话,那么,密西西比河就是马克·吐温的上帝。因为它使这部小说成为了不起的佳作。  相似文献   

13.
存在主义是索尔·贝娄创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像他的其他作品一样,索尔·贝娄在《奥吉·马奇历险记》里利用存在主义理论分析了主人公奥吉·马奇的历险旅程,试图回答有关人类存在的问题。这部作品着墨于自我意识和社会荒诞性,反映自我和现实的矛盾,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心理,从而揭示了奥吉的历险经历在本质上是他在荒诞的世界里进行自由选择,通过自己的行动创造自我本质,从而达到真实存在的过程。它呈现的不仅是某个个体的遭际或民族的命运,而是现代人类艰难地进行个体选择、寻找自我位置、解决归属感等进退维谷的普遍窘境。所以,这部小说对物质生活富裕而精神存在危机的现代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Mark Twain is one of the greatest writers in the world.His works are full of humor and satire with vivid conversations and brilliant and trenchant portrayals of those characters.This paper takes his classic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bert Paul Grice's famous Cooperative Principle.Through the analysis,we can see that linguistic study can help us to study literary works deeply and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study the conver...  相似文献   

15.
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往往被认为是一部批判庸俗陈腐的社会规范的作品,为人所忽略的是,在这部作品对社会规范进行讽刺批判的同时,也彰显了社会规范的无处不在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是建立和区分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准,是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前提,也是约束和激起人类欲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欧阳 《海外英语》2014,(8):199-200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The Mississippi River is not just to provide a general background,but to constitute the center image of the novel.It gives"form"to the whole novel,all the adventures in the book begins with the river and ends with the river.This paper talks about the important river.It is a symbol of freedom and maternity,and it has deep meaning of life and regeneration,purification and sublimation.The symbols and senses of this river deepen the theme of the novel,and prop up its broad and profound metaphorical world.  相似文献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①是被誉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的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试图运用我国著名生态学者鲁枢元的“生态三分法”来重读这部儿童文学经典。真实地再现小说中人与自然之间独特的联系,深入地揭示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对自然、社会和人性发展造成的障碍,真切地反映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彰显出作者令人赞叹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20世纪文学中的哈克·芬传统起源于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比如,《红色英勇勋章》和《麦田里的守望者》。本文认为此传统实际上起源于美国早期文学家库珀的〈开拓者)。尽管两篇作品出版时间相差50年,但都体现了边疆文学的特色即本文所说的皮袜子传统。本论文从两部作品内容的相似性以及两个主要人物——哈克·芬和纳蒂·班波的共同点入手,论证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实际上是马克·吐温受到其前辈库珀《开拓者》的启发而作。从而得出美国20世纪的文学特色起源于库珀的《开拓者》即美国20世纪的文学特色是皮袜子传统而不是哈克·芬传统。  相似文献   

19.
爱伦·坡的作品由于充满神秘、怪诞、恐怖的题材而往往被认为是脱离时代、晦暗消极的。笔者认为,坡作品题材的选择源自其对于启蒙理性的质疑与批判。坡在他的心理分析小说和海上探险小说中分别对理性至上论及科学至上论这两个启蒙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质疑和批判,指出非理性因素是人身上更为强大的力量,对科学的过分迷信将对自然及人自身产生消极的影响。坡的怀疑、批判精神是一种更高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20.
渔民、僧人、使者的海上历险是传奇产生的丰厚土壤。由海上漂流所得的见闻有的进入正史,成为海外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更多的经过夸饰与想象,成为传奇小说的重要类型。佛教徒利用此类故事宣扬因果报应、法术灵验等宗教观念;而道教徒则利用此类故事论证神仙可求、仙境实有。海上历险这一情节框架与中土殊方异域的传闻一起,构成了海上乌托邦故事,成为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彼岸想象,并对后世小说的主题内容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