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观察是一线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却往往忽视了这种方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粗放化的研究方式造成了我们的"研究惰性",使我们难以沉下心来进行以"精细化"为品质的课堂观察;二是我们关于课堂观察的方法探索不够,一说到"课堂观察",就想起那些极其复杂的量表与统计,这种科研人员以研究者身份进行的课堂观察范例给老师造成一种畏难心理。因此,引导教师参与课堂观察,探索适合一线教师的课堂观察方法,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何为课堂观察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我们引导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尤其要观察记录学生的课堂行为,包括学生的外在行为、内在情绪、投入状态、与教师的互动、情感体验等,并在观察的基础上作相关的分析,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  相似文献   

4.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从去年9月份以来,我市的课堂观察呈现区域推进,点面联动的格局。我们引导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尤其要观察记录学生的课堂行为,包括学生的外在行为、内在情绪、投入状态、与教师的互动、情感体验等,并在观察的基础上作相关的分析,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我们在教学的微观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一、课堂观察是促进有效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对于教室内所发生的事件,只有进行系统的课堂观察,才能维持课堂的顺利进行,包括教学的管理与学生的参与,并获得教与学评价的资料等。因此,课堂观察对于教师而言,是诠释、理解课堂事件背后意义最直接的途径。其次,课堂观察在教师的专业学习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提供教师有效的反馈,取长补短,形成尝试新想法、再确认或修正既有教学方法的动机等,促进教师专业素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何为课堂理察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罗秀圆 《广西教育》2012,(14):15+17-15,17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包括执教者本人)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以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正确地理解课堂观察,应对课堂观察的关键要素进行必要的分析。我们认为,课堂观察有三个关键要素:主题、细节和反思。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几年,越来越强调由理念到实践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正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记时器、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从而对其进行记录、分析、研究,并对课堂教学进行评判和建议,以实现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发展的课堂研究方式。通过课堂观察可以让教师通过观察他人的课堂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课堂观察  相似文献   

9.
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其典型代表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R.F.Bales)于1950年提出的“互动过程分析”理论和1960年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提出的“互动分类系统”。尽管迄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语境中收集资料,并根据获得的资料、数据,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课堂观察:为何与何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观察课堂的行为就一直存在.但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的课堂观察至今仍然是"一项被遗漏的教师专业能力"①.在传统听评课制度的惯习下,甚至很多人对课堂观察存在一定的忽视,以至误解.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什么是课堂观察?为什么要研究和实践课堂观察?如何进行课堂观察?等课堂观察领域最基本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引起更多人对课堂观察的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冶莹 《青海教育》2011,(1):83-84
“课堂观察”是不可或缺的教研内容,要求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准备眭和预计性,是教师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是教师获得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状态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12.
<正>一、何谓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或偶然)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反应的行为方式。二、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课堂教学研究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研究课堂情境的重要方法。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推进文化建设、倡导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探讨LICC范式下课堂文化观察的定位和不足,有利于把握或完善课堂文化的育人价值.研究发现,教师在理解课堂文化、具备观察分析能力、选择设计观察表等方面存在局限,可以通过强化教师课堂文化意识、提升教师观察与分析能力、自主设计或选择适切观察表、倡导积极合作与深度对话等四个方面来寻求...  相似文献   

14.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作为一线教师,我如何能远离课堂教学,远离课堂教学的喧嚣,恢复课堂教学的理性,精心思考其内在机制,把自己放在课堂以外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和学习别人的课堂,借用别人的课堂思考自己的课堂.从而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张京京 《考试周刊》2012,(77):186-18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研究的逐渐兴起,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教学界的关注与教师的青睐.很多学校和教师开展了课堂观察的研究。虽然接触课堂观察的时间不长,但是经过大量的资料浏览及本校组织的课堂观察实践之后,笔者对课堂观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什么是课堂观察?怎样进行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有什么意义呢?下面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谈谈想法。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对其进行记录、分析与研究,蕴涵研究、合作、发展等要素,以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传统的听评课存在着处理简单、视角单一等诸多问题,听课教师常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观察别人的课堂存在何种缺陷,很少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在漳州市举办的第一期学科带头人专业培训课上,笔者一年前所拍摄的录像课被参训的生物教师用于实践课堂观察,笔者也就同时作为观察者和被观察  相似文献   

17.
一、课堂观察及其特点 对于"课堂观察"概念的界定,陈瑶在《课堂观察指导》一书中认为: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江苏吴江张菊荣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包括执教者本人)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以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课堂观察研究方法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但在实际应用中,相关概念界定的缺失及缺乏辅助工具阻碍了课程观察的广泛应用。文章针对教师实施课堂观察实施范围及内容进行研究,依据师生行为分类开发出课堂观察辅助软件并进行教学行为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见的教学策略之一,直接反映了教师教的艺术和学生学的质量。文章通过对小学数学百数表教学这堂课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观察分析,并结合教学理论及实践经验,分析了教师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宋敏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436-437
课堂观察是教师及教育研究者必备的基本能力。本文对高职高专课堂观察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探讨了课堂观察的内涵及特点、做好课堂观察的意义及内容、如何进行课堂观察等问题,以促进课堂观察在高职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与发展,提高高职教师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