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与庄子二人关于音乐的论述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将音乐上升到了"礼"的社会意义;而庄子则从"道"上强调音乐与自然的融通,同时又为了达到所谓的"道"而否定音乐的社会意义.二者虽有区别,但从古代音乐思想史来看,他们的音乐思想共同奠定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物形象是《庄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众多形象中孔子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孔子形象大致分为三类 ,即道家代言人的孔子、被嘲讽的孔子、被批判的孔子 ,并在此基础上对《庄子·内篇》、《庄子·外篇》和《庄子·杂篇》中孔子形象的差异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儒道两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庄子的幸福观各有特色,本文从幸福的物质维度、精神维度角度出发进行比较。孔子、庄子都热爱生命,对物质需求不高,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孔子追求的是道德理性的内在满足,强调共乐;庄子追求的是单个人的心灵自由,精神逍遥。文章从孔、庄的生活背景、各自生活经历和理想人格观角度分析孔、庄幸福观的差异性原因。两者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孔子和庄子都是在阐述哲学观点中指向艺术的,孔子认为艺术只可取"游"的态度,强调"礼而艺""艺而游";庄子直接对"游"发问,主张艺术家要绝对自由、不受拘束,追求通过"心斋"、"坐忘"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又是呈现于艺术精神之上的。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二者的艺术观加以比较,以期同中寻异、异中寻同,从而更好的把握中国艺术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古汉语中,命有命令、命运、生命和命名等词义。《论语》中关于"命"的论述有二十多处,《庄子》中关于"命"的论述也超过七十次。针对不同词义的"命",孔子和庄子给予的理解不尽相同,开出的待命之方也迥然各异。"命"与生存息息相关,对"命"的认识不同,待命的方式不同,是孔子和庄子、儒家和道家生存方式不同之体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考察孔子和庄子的思维本喻出发,孔子以“水”为本喻,即以“水”作为他的模拟性思维的本体,从而生发出儒家的“道”这一核心概念,庄子以“风”为本喻,推崇“风”的轻灵飞扬,提倡个体的人格自由,从而引发出道家的“气”这一核心概念,注重个体生命的内在精神自由,“道”和“气”作为儒家和道家的两个核心概念,互相补充,从而拓展了中国艺术和审美的表现空间,也提升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7.
《庄子》在阐明其思想时不是通过逻辑论证,而是将其思想蕴涵在寓言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步展示,其理论概念与范畴往往以某种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化人物来体现。由于儒道同源共生性,孔子形象就成了《庄子》中主要的人物形象。儒道学派的冲突,又使孔子形象在《庄子》中亦正亦反,异化为三种:道家的代言人形象、道家的对立者形象、道家高人或隐士的陪衬形象。  相似文献   

8.
9.
10.
孔子作为《庄子.内篇》中的线索性人物,对结构全文和阐明庄学思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般认为庄子对孔子存在两种不同的态度,或者把《庄子》一书中的孔子分为得道之前与得道之后两个阶段,从两个方面分析孔子的形象。本文认为孔子的形象自始至终是一贯的,庄子对孔子的态度也没有截然相反的两面;《庄子.内篇》正是通过孔子这一形象的一贯性来宣道的。  相似文献   

11.
人们用艺术形象的方法来表达精神生活,所有的艺术都是为了使人的精神获得超越,这种超越性就形式而言,它有一种无言之美。然而,言有尽而意无穷,要超“言”而求“言外意”,就要研究艺术的超越性。本文试图从孔子和庄子的哲学、美学理论中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在我看来本不是一篇有难度的课文。虽然《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蕴藉含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据我以往的经验,只要把文言知识点讲清楚,做到语句翻译流畅,再讲一讲孔子对待三位学生言志的态度就万事OK了。然而始料不及的问题还是出现了。正当我沉醉在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理想的大同社会,阐  相似文献   

13.
孔子与庄子都讲“人”,孔子眼中的“人”是“仁”与“礼”之中的社会的“人”,庄子心目中的“人”则是脱离一切枷锁的最本性最自然的“人”,两人视域的不同从根本上决定了认识的差异。但正是这种差异才使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关“人”的认识显得丰富而多维。  相似文献   

14.
儒道两家思想基本理念不同,但有趣的是,以儒家圣贤著称的孔子却是道家经典《庄子》中出现频率最高、最活跃的人物形象之一。对于《庄子》一书中出现的孔子形象,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对《庄子》中孔子形象的几种形态分析入手,通过揭示孔子形象的性质及其异化的成因,从而进一步挖掘《庄子》中所体现出的追求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思想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美学角度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孔子和庄子为代表的儒家和道家学派.孔子和庄子美学思想有着三大差异:即追求美的境界不同,对美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把握不同,实现美的手段不同.这三大差异促成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流派双峰对峙、二水分流之类型风格的生成.以此作为切入视角进行比较,在比较和爬梳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揭示儒道两家的思想内涵及加深对中国美学思想脉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庄子技术思想是审美的,主要表现为反对工具化,主张人性美。究其成因,既是社会形势促成,亦是人类欲望导致。这种思想启示我们,正确对待技术,可以促进人生艺术化,提高社会和谐度。  相似文献   

17.
《庄子》寓言中,孔子形象纷繁多变。究其成因,一是道家学派借重孔子的名望扩大本学派的影响;二是儒道两家理论上既相冲突又相融通的特征使然;三是历史原生态的孔子的思想、性格为多面性的形象改造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具有独特的文学观念体系,其思想渊源应该上溯到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要考察中国文学的观念,就必须上溯到孔子。孔子的文论思想集中表现在《论语》中论述诗、乐的部分。孔子的文艺理论思想认为:文艺的本质是“尽美尽善”;文艺的社会功能是“兴观群怨”、“事君事父”、“多识”;文艺的审美理想是“中和”之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是文质兼备。  相似文献   

19.
庄儒虽为二家,但其思想多有融通。儒家的天命观中,“天”有自然之义,也有不可知的必然性之义;“命”则包含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庄子的自然之“天”既来源于老子,又吸收了儒家;而具有必然性意义之“天”与包含必然性与偶然性双重含义的“命”,则直接来自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20.
在人学日益成为显学的今天,孔子的人学思想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误读现象依然存在。为正本清源,正确认识孔子的人学思想,作者从历史渊源、时代状况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孔子人学思想的成因;从不言“怪、力、乱、神”,关注生命,实现自我,有教无类四个方面对其人学思想给予解读,以期发扬光大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