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它是人类从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精神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可发现,有的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一些问题时,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而不能随机应变,且缺乏具体分析的能力,这种现象可以被称为思维的惰性,这显然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相违背.由于思维的惰性,在解答有关的物理习题时往往落入“俗套”,以致陷入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如果遇到头脑中已有的物理模型,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会无视题目条件的变化,不能仔细分析新的物理情境,不加对比、机械套用而导致错误.下面举例说明,以引起重视,从而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 ,许多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时心中没底 ,不知道是对还是错 .究其原因就是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思维障碍 ,从而影响解题的成功 .本文针对学生常常碰到的一些思维障碍进行剖析 ,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清除障碍的方法 .障碍 1 :缺乏生活常识 ,对身边的物理视而不见随着高考改革 ,高考试题越来越贴近实际生活 .如果考生缺乏生活常识 ,对身边的物理视而不见 ,考生在解答问题时定会受到巨大的思维障碍而导致解题失败 .这样的例子已不鲜见 ,请看下面几道题 .例 1 .若将月球环绕地球的运动近似地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则由…  相似文献   

4.
5.
齐薇 《中学物理》2016,(1):29-30
学生在做物理习题时,面对新的题型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思维上会被局限在某些知识点.这是因为他们不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把新题型中的物理本质抽离出来,没法发现物理模型之间的共性.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有效的习题训练,精讲例题,帮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比对分析,抽离本质,挖掘共性,来走出思维困境,跨域障碍,提高思维...  相似文献   

6.
一般的物理习题都是拟题者根据自己头脑中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结合某些问题情境和物理条件而拟定出来的.解题过程就是还原拟题者物理模型的过程,也就是把实际问题模型化,把具体问题抽象成熟悉的典型物理问题的过程.这种模型化的方法是物理解题中的一种普遍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经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全部预见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而需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迪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针对每一个教学细节,捕捉每一个思维火花,成就精彩的课堂。一、抓不住学生的"意外回答",导致公开课的失败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往往在课堂教学中稍纵即逝,并且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可能生成一次精彩,教师不仅要善于用眼睛去发现  相似文献   

8.
9.
王新荣 《新高考》2010,(5):111-112
在生物习题中,有些题目设问相同,但情景略有差异,或图形略有不同,使得这些题目解题过程、所用知识和最后结论上有着本质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能抓住这些“点滴差异”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便可克服解题中的思维定式,增强应变能力,提高解题的准确率。下面列举数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解物理习题时,我们必须熟练地掌握物理规律及各规律的适用条件,学会灵活地运用他们解题。通过平时的反复训练,特别是一题多解的训练,正确建立物理模型,认真分析物理情境,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下面我通过对一道具体习题的介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物理学习过程中能否正确、顺利解答完物理习题?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否正确、解题方法是否灵活?显得尤为重要.为避免学生“走弯路”,我们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定势的思维中“走出来”,找到物理解题的关键点,灵活、快速、准确地解答.下面我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常常使用的转换思维的方法进行例析,希望可以抛砖引玉,投砾引珠.  相似文献   

12.
13.
解完一道题后,习惯好的同学往往要检查推理是否严密,验证答案是否正确.这样做既应该也必要.但我们是否就此止步,还是想做得更多更好呢?如果我们每解完一道题后都有所思——解后反思,有所悟——解法反悟,从而有所得,那么我们的数学解题能力必将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大部分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对概念也有了一些初步理解,但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思维障碍的影响.没有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加之有些习题已知条件较为隐蔽,似是而非,稍有疏忽,极易产生错误的结果.笔者结合在教学中常遇到的典型错解进行分析,以便指导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5.
物理习题足依据一定的物理模型设计而成的,明确物理模型是解题的关键,物理解题中的“模型联想法”是指通过相似、相近、类比、相关性等联想,以一些基本的物理模型为思维元素,并借助它们进行思考分析,从而迅速把握物理问题的处理方向.运用“模型联想法”解题,可将那些物理过程复杂,已知条件隐晦的物理模型变换成与之等效的简单、明了的基本模型或分解成一些基本物理模型的组合,往往可达到别开生面、化繁为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理想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问题,在实际中都涉及许多因素,而模型则是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能具体、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在物理教学中,一些物理概念、现象、过程、规律和结构都是在一定的物理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一些物理习题,也是根据物理模型来构思和设计的。学生能否根据题意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是学生解题过程的关键。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所谓开放性试题,是能为学生提供广阔思维空间,可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渠道展开思维的一类问题.这类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的比例有所增加.这类题往往是在题设条件的信息、物理现象的理解、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模型的解剖、物理思维方法的选择、物理结论的深思等方面,留给考生展开积极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目的是考查考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分析、挖掘题中条件,进行提取和筛选等思维操作,找出内在的物理规律,建立各种等量关系或不等式,这是我们在解题时的一贯追求;然而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巾于解题的需要而采用的解题方法、创设的物理情境以及选择的物理模型等,往往导致了前提条件的改变,使得所用的方法、情境、模型等都不再成立,从而得到一个错误的结论.这就是“顾此失彼”,下面仅就解题方法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