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男孩子与女孩子》被认为是最能代表爱丽丝·门罗写作关注点的一篇文章。文中,门罗着眼于普通女性的生命体验,细腻地描写了小女孩从性别意识萌芽到性别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文章拟从女性主义角度尤其是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述行理论对小女孩的性别意识的形成进行解读,并对促使女性性别意识萌芽与觉醒的自身以及社会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青少年社会性别教育出现一些问题:性别刻板印象影响不同性别个体的社会性别定义,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造成青少年社会性别角色意识缺失,父亲角色边缘化导致青少年社会性别气质缺乏。运用性别表演理论审视我国青少年的社会性别教育,有助于揭示社会性别培养方式背后的认识误区,培养青少年“完整的”个性品质。性别表演理论视角下,青少年社会性别教育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突破传统性别观念,消除性别刻板印象;端正性别角色期待,树立多元性别意识;培养性别“敏觉”,建构社会性别身份;传播科学“社会性别气质”内涵,营造多元性别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伴随人类追求性别意识真理性和理想人格模式的过程,“双性同体”这一思想在现代回归中成为诸多学者重视和探讨的对象,涉及神话、宗教、医学、文学和人类学等不同领域,既隐含着人类对于两性问题的困惑和焦虑,又表达着他们对两性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的期盼。“双性同体”在现当代文学中的彰显,更是体现了人类关注自身问题的集体无意识,因此一直为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所关注。英国当代作家安吉拉.卡特的《新夏娃的激情》和美国后现代作家厄秀拉.勒.魁恩的《黑暗的左手》两部作品中的“双性同体”观是对后现代女性乌托邦作品对社会性别的很好解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竹书纪年》中以《后汉书·西羌传》所引用的条文为例,与从《史记·秦本纪》找到同样的内容比较,来分析与秦仲死亡年度相关的问题。在《史记·秦本纪》和《后汉书·西羌传》的系年之间发生两年的误差,一般认为《后汉书·西羌传》的记录来源于古本《竹书纪年》,与《史记·秦本纪》相比更有信赖性。但是,《集解》徐广注、《索隐》以及李贤注所说的“竹书纪年”并不一定是同样的版本。徐广注所引用的可能是自西晋至东晋、刘宋传承的南朝系列版本;《索隐》和李贤注所说的是自西晋经过五胡十六国、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北朝系列版本,这两种版本一致的可能性并不太大。而且,《集解》徐广注和《索隐》并没有提到《史记·秦本纪》的错误,怀疑在古本《竹书纪年》是否记载秦仲死亡年度。所以,我们不能确定《后汉书·西羌传》里的相关条文来自于《竹书纪年》,所以还不能以这些资料来修正《史记·秦本纪》的错误,而还要信赖《史记·秦本纪》,充分肯定其本身所含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人们对男人和女人有着一些不同的固定看法。《圣经》的创世神话里,男人亚当是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女人夏娃取材于亚当的肋骨。现在的调查发现,在根深蒂固的性别观念里,男性化性格是工作成就取向的;而女性化性格是情感社会取向的。男性化特质用能力、工具性、活力表达而女性化特质则会和温和、善表达、养育性的字眼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研究享利·詹姆斯与西奥多·罗斯福的性别观 ,重点分析二者对“男性”与“女性”社会角色的不同认识 ,探讨二者之间的差异对美国社会、文化、习俗、道德观念等的因素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方评论界大都认为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中的男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是一个因其自身美德而受罚的完美男人,而文章认为小说中有一种女性主义的声音在抵抗并颠覆男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叙述者内森·朱克曼甚至作者菲利普·罗斯等构成的多重男性主导性话语,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能勇敢面对强势的男权意识形态,以自己的方式挑战男性权威,努力展示自我,重新确立自己的女性身份,寻找新的归宿和出路。尽管她们的方式不甚可取,她们的结局也不够圆满,但我们看到了小说家罗斯对性别平等所做的主观努力。  相似文献   

8.
艾丽丝.沃克在代表作《紫色》中塑造了男性化的女人和女性化的男人,有意模糊了男女性别差异,打破了明确的性别界限。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完美阐释了书中人物性别的建构与解构。人们通过对性别规范进行表演来建构自己的性别,又在不断重复的表演中解构了性别的稳定性而使性别处于开放过程之中,从而为主体提供了多种生存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蝴蝶君》的故事其实是围绕着自我装扮和表演展开的,自我装扮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揭示了人物身份的建构和转变。作者通过突出人物的自我装扮,改变了人物的刻板形象,赋予角色以生命力。这种自我装扮实质上是性别表演,是对西方主流文化中性别身份二元对立的反讽。  相似文献   

10.
党艳芳 《文教资料》2009,(30):165-166
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着两性的不平等,其原因不在于男女两性本质的差异,社会性别文化是高等教育中性别不平等的根源所在。高等教育是传递传统文化和意识的关键环节。也在有意无意地反映和复制着社会性别关系。用社会性别的视角来审视高等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性别平等的首要因素,更有赖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家庭各领域男女平等的整体实现。  相似文献   

11.
《新夏娃的激情》是一部具有反乌托邦情节的女性主义文本,该文本具有强烈的空间意象感。空间不仅仅是一种静态默然的表征,而是被赋予了性别权力关系。当空间的权力与女性的权力发生联系时,女性借助空间权力关系,从而出现性别空间的政治。卡特在文本中精心构筑了三维的立体空间,形成了一张巨大的权力之网,彰显了对两性和谐共处通往融合的遥望,体现了她对人类性别平等的关怀。  相似文献   

12.
艾米莉·狄金森在其隐退的人生中,以养花和写诗标识自身的存在,在其园艺与诗艺世界里,通过扮演男、女两种社会性别角色,追求由双性和谐内驱力所创造的艺术人生.本文以狄金森消解传统的男性中心文化的策略为基点,从性别诗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园艺人生和诗歌生涯中富于个性的精神追求,揭示其作为一名女性,聪颖地超越时代的局限性,用双性和谐的写作策略,发挥自身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人生内涵.  相似文献   

13.
“剩女”这一群体的出现是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剩女”的流行既彰显了女性个性,也体现了女性在社会中所受到的歧视和挤压。分析“剩女”产生的原因,试图发现该现象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4.
张刘云  程鑫 《海外英语》2014,(7):203-205
Angela Carter is an English novelist and journalist in 20th century known for her feminist, magical realism and Gothic works, which can be classified into many groups such as short fictions, poetry collections, dramatic writings, films adaptations and radio plays etc. To a certain degree, she is a"feminist exotic". Carter takes a very problematic place about pornography literature, which has been the long-standing debate among critics. As a result, some of her books are prohibited by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ity in China. However, Carter is one of the innovative feminist writers in that she quests for some extraordinary emancipatory erotics, beyond subjugation, beyond prejudice. Women under her writings are mostly controlled or manipulated by a patriarchal society in a phallocentric culture. Pornography, fairy tales and feminism"within and against the conventions of these genres"are all mixed together in the story of the Bloody Chamber. As a whole, The Bloody Chamber can also be treated as a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in terms of a bigger narrative that deals with issues of feminism and metamorphosis rather than a set of individual and independent tales. Although each particular narrative deals with a different set of various characters, the oppressed female seeking liberation is the common theme and concept that is explored and expanded throughout the Bloody Chamber.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通过对铁凝长篇小说《笨花》叙事结构与象征隐喻手法的解构,探讨铁凝作品中的性别观念。并就铁凝自己所谓超越性别的创作主张进行剖析,从而得出性别之别是无法超越的,只有认识到这种区别,才能够真正做到思维上的超性别。  相似文献   

16.
丁玲延安时期的小说《夜》是其小说创作上的过渡性文本,也是“革命+恋爱”的另类文本。丁玲在文本中秉承自主意识,同时采取回避绕开和突破超越“红色文艺”的叙事策略,由此在作者主体意识与政治意识、主人公男性革命意识的建构与女性意识的解构中凸显、构成矛盾冲突,形成文本张力的纠结和内在平衡,构成小说精巧的景致和浑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地洞》是典型的"卡夫卡式"小说,其结尾的"未完成"给后人留下了意义的无解性和阐释的多义性。小说给人一种庸人自扰之感,实则反映的是现代人的普遍境遇:孤独自闭、恐惧担忧、没有安全感以及对安全感的渴望。通篇采用了自叙自白的方式,通过假想的"异己"力量深刻剖析了地洞主人公的恐惧心理,客观上反映了存在主义"在"的"澄明"境界,揭露了人类"向死而生"的普遍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18.
春秋美女夏姬因其特别的人生遭际在诸多文本中一直被冠以“淫妇”之名。但去除后世小说的附会,当我们从《诗经》《左传》这些可信的文本去寻找这一生命角色的存在与演绎时,就会发现夏姬的“被命名”缺少足够的事实基础,而是来源于男权根深蒂固的暴力视角。也就是说,夏姬在她与众多男性关系中的行为主动性丝毫不可见,但几乎所有关于夏姬的叙事都基于男权立场不肯承认她的被动与无奈。即使是同为女性的叔向之母对她的评价也是标准的男权代言,缺乏应有的同性之爱。  相似文献   

19.
新疆南疆地区是维吾尔族相对集中居住的地区,长期的民族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恰依”,并且逐渐在新疆南疆地区流行,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有女性“恰依”、男性“恰依”、男女混合“恰依”等形式。分析了形成这种“恰依”分类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影视教学中的社会性别意识解析”以影片《图雅的婚事》为例,具体分析了影视作品如何通过艺术手段实现对社会性别意识的传达,指出以男权文化为标准的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在当下影视作品中仍居主流,在影视教学过程中有意吸纳社会性别概念不仅有研究意义更有现实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