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谈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其接触面上会出现一种与相对运动方向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可分为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等。  相似文献   

2.
3.
周春平 《考试周刊》2011,(34):184-185
摩擦力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第3节的知识,是该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力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因此,要真正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并不容易。对摩擦力的认识和理解可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区分弹力和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区分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正确认识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殷中伟摩擦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人们充分利用它.例如在自动传输、车辆制动等。人们又在极力减小它。因为它磨损机械.减少机器寿命.消耗能量。有关摩擦现象的本质众说纷坛.至今也没有一致的认识。有人认为摩擦力是表面的啮合作用引起的切向力...  相似文献   

5.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相似文献   

6.
中学力学中,物体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和难点。而受力分析中,难度最大的又是摩擦力问题。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试谈这方面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克鲁 《物理教师》2006,27(4):5-36
高—物理“摩擦力”这节内容的教学难点是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材中的判断方法是利用“滑动摩擦力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这一规律.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基础一般的学生很难真正掌握这种方法.本刊2005年第11期《用摩擦力的效果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文(以下简称《判断》),它运用的方法是从摩擦力产生的效果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这是一种突破教学难点的好方法,《判断》一文所述的效果是指摩擦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但该文最后一段所指“摩擦力一般不产生形变”,就把另外一种更好的…  相似文献   

8.
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是高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难点,正确分析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为了帮助学生找出物体运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本文拟对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结合例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有关摩擦力做功的问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各届学生中都有不少人存在如下一些模糊的认识: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所以无论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一定做负功;静摩擦力一定不做功;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系统内一对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系统内摩擦力的总功一定为零.为了澄清这些模糊认识,这里准备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摩擦力做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吴增锦 《考试周刊》2009,(11):184-184
摩擦力做功问题是中学物理中的一个重难点,也是一个易错点。在日常生活中,摩擦力常起着阻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因此人们容易误认为摩擦力一定做负功,显然,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下面笔者就此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12.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可以说融入了高中物理教学的每个角落,摩擦力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成效,故教师对摩擦力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斟酌再斟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因此,摩擦力教学是高中力学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要突破这道难关,要从学生能直接感受的事例入手,帮助学生建立摩擦力的概念.例如,让学生伸开手掌,将掌心与桌面相切,用力向下压桌面,学生都感到手掌被向上挤压;接着叫他们一边向下压桌面一边用力向前推手掌,当手掌相对于桌面运动时,学生感到手掌既被向上挤压又被向后扯;再让学生一边向下压桌面,一边用比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验证了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系: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摩擦力大小可能还与什么因素有关?”一上课,我就抛出了新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5.
摩擦力是中学物理概念应用比较广泛、重要但却比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通常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摩擦力的困难,却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课堂教学往往是停留在概念的字面上做文章,或者只是举一些常规的事例。而事实发现,这样的教学是不能够让学生理解、掌握并应用摩擦力。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如果能够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汽车,就与汽车有关的摩擦力和运动的关系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往往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也更容易引发他们思考和理解,能够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勤于思考的习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正摩擦力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但学生仅停留在一些感性的浅层次认识上。对其产生、方向、大小的理解还存在困惑,如果教师能够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剖析,相信会有助于学生对摩擦力的掌握。问题1:摩擦力的产生有哪些条件?〖示例1〗如图1,为什么两本交叉叠放的书很难分开?【分析】书页彼此夹紧→挤压→弹力,弹力是产生在垂直页面方向上,而拉力是在水平方向上。因此,难分开的根本原因不可能是由于压紧而引起的。好象有一个隐形的力在拉着书本使它们难以分开,那么这个隐形力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摩擦力包括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在初中阶段重点能够掌握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有关知识,这里就从摩擦的概念来谈谈摩擦力的  相似文献   

18.
19.
李军辉 《教师》2011,(25):93-9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状况(光滑、粗糙程度)、小纸盒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