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窦娥形象是《窦娥冤》悲剧价值的集中体现。她是被毁灭的有价值的美好形象,也是美的复生形象。窦娥是一个悲剧典型。她身上浓缩了那时广大妇女共同的悲剧命运,而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是其悲剧的总根源。窦娥形象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于她的美好品质及反抗性方面  相似文献   

2.
窦娥是关汉卿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她善良、坚强,封建社会严酷的现实使她这样一个弱女子蒙受奇冤。《窦娥冤》的悲剧意义主要体现于窦娥形象之中。窦娥的悲剧成因是复杂的,但是,其悲剧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窦娥为维护起码的尊严而本能地反抗了。  相似文献   

3.
被王国维先生誉为“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窦娥冤》,历来受人重视。关于窦娥形象,论者多倾向于她悲惨的命运,善良的心灵,抗争的性格。因此在教学中,大都突出强调窦娥的反抗精神,认为反抗是窦娥性格的根本特征。更有甚者,认为窦娥寄寓了作者的反抗意识,关汉卿借窦娥热情地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斗争。于是窦娥俨然成为反封建的斗士。笔者认为,仅就第三折而言,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愤恨不平亦无不可,但如果统而论之,说窦娥的性格具有强烈的反抗性,则是言过其实。窦娥的指天斥地和三桩誓愿,与作者的反抗精神,事实上仅是一种表面…  相似文献   

4.
窦娥的形象历来都是为人称赞的,人们称她为反抗英雄。本文将从窦娥与地痞流氓的斗争、与贪官污吏的斗争、与天地的斗争三个方面来论证窦娥的反抗和斗争并不成立,窦娥并非反抗英雄。  相似文献   

5.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剧中塑造了窦娥这样一个坚强不屈的妇女形象。从剧作中,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窦娥的反抗精神,她是一个贞洁、孝顺的典型,她用生命张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被王国维先生誉为“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窦娥冤》,历来受人重视。关于窦娥形象,论者多倾向于她悲惨的命运,善良的心灵,抗争的性格。高中语文教材节选了《窦娥冤》第三折,因此在教学中更突出强调窦娥的反抗精神,认为反抗是窦娥性格的根本特征,她的指天斥地和三桩誓愿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从骂官府进而骂天地,否定了封建统治者宣扬的一切秩序。更有甚者,认为窦娥寄寓了作者的反抗意识,关汉卿借窦娥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斗争。于是窦娥俨然成为反封建的斗士。笔者认为,仅就第三折而言,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愤恨不平,亦无…  相似文献   

7.
马华 《考试周刊》2013,(19):23-23
《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通过对窦娥悲惨命运的描写,揭示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作品通过善恶的斗争,以善良的窦娥毁灭告终,表现了作者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与抗议,使得窦娥这一形象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剧中的蔡婆是历来争议较大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对剧情内容的具体分析、蔡婆与窦娥的关系及关汉卿其他作品的旁证,对蔡婆这一形象进行了客观的定位从性格内容而论,她是一个本色的悲剧人物;从作品的结构而论,她是主人公窦娥的一个反衬角色.  相似文献   

9.
在人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两个特别不幸的女子。一个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个是关汉卿笔下的窦娥。祥林嫂的悲剧不是惨在狼吃阿毛,而是惨在封建礼教吃人;窦娥的悲剧又事出何因呢?"窦娥冤",她到底"冤"在哪里?她的冤屈为什么能够穿越时空打动当时与后世的无数观众?窦娥形象的悲剧性,值得深思与探究。  相似文献   

10.
关汉卿在他的杂剧作品中塑造了桀骜不驯的妇女群象。窦娥是人们所熟知的舞台形象之一。她是一位光彩照人的善良女性的形象,通过她表现了鲜明的主题。另外,《窦娥冤》在情节、语言等方面也很有特色,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民俗学的视野出发,分别从窦娥的女性形象、窦娥三桩誓愿的民俗学意义两个方面来剖析窦娥,力求探索窦娥的人生悲剧在传统民俗学中的特定意义与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关汉卿的著名杂剧《窦娥冤》有着不朽的艺术魅力,主人公窦娥作为一个永恒的悲剧形象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王国维评价说:“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宋元戏曲考》剧本的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在本折中窦娥一开始就指天斥地,控诉天地鬼神的不公,后来却又寄希望于天地鬼神而发下了三桩誓愿,并且都一一得到了实现。这实际上是一组矛盾的情节,可是,很多论者都对此忽略不见,而仅仅从窦娥的反抗精神上进行阐释,认为这突出了窦娥的反抗性,表现了她刚烈坚强的性格。我认为,此说甚是偏颇。杂剧的题目是《窦娥冤》,可见作者的本意是…  相似文献   

13.
提起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形象,人们会不禁为她无辜蒙冤惨死的悲剧命运而感叹不已,同时也为她至死不屈的抗恶精神所感动。过去不少评论文章都极力肯定了窦娥的反抗精神,尤其对她在第三折中怒天骂地式的控诉诉击赞赏。与此同时,又为她身上"带有浓厚的封建节孝道德观念"而遗憾,认为这有损窦娥反黑暗封建社会的光辉形象。其实,真正"遗憾"的是我们困于传统狭隘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没能正确理解窦娥节本之道深层的精神内涵。窦娥作为一个生活在13世纪作品中的普通青年弱女子,受传统节孝观念的影响并表现出来,这是不可避免的,也不能苛求。再…  相似文献   

14.
《窦娥冤》作为元杂剧的优秀代表作之一,历来以酣畅淋漓的曲词和窦娥这一充满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为人激赏。“比窦娥还冤”也成为一种民间话语,表达着深似大海的冤屈之隋。但是,静下心来想,窦娥到底冤在何处呢?就是因为她并未下毒药死“公公”,却被张驴儿告上官府,做了不清不白的冤死鬼吗?如果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5.
在《窦娥冤》一剧的教学中,大家主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窦娥、张驴儿父子以及贪官桃杌等人,对蔡婆关注往往不够。《教师教学用书》将蔡婆形象概括为"胆小、怕事、糊涂",这无外是因为剧中她面对张驴儿父子的胁迫时先畏惧"勒杀",后又反过来劝窦娥"不若连你也招了女婿",最终引发一连串事件使窦娥的人生变成悲剧。这种对蔡婆的看法有些太过于简单化。在授课时,有学生在课堂上提问:"为什么蔡婆先是差点被勒死,后来  相似文献   

16.
一苍凉悲壮的秦腔在教室回荡,善良的窦娥披枷戴锁踉踉跄跄,她含冤负屈,悲愤交加,一曲[滚绣球]喷薄而出。学生们在凝神观看《窦娥冤》戏曲光碟,一张张沉思的面庞,一双双专注的眼睛,他们追随着剧中窦娥,为她悲、为她愤。恶人横行,官贪吏虐,无辜窦娥横遭冤狱,她死不瞑目啊!当碧血染红素练,  相似文献   

17.
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之所以被誉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亦无愧色”①的杰作,是与主人公窦娥形象塑造得十分出色分不开的。窦娥在婆婆临危之际屈招了“药死公公”的罪名,结果婆婆得以保护而她自己却失去了生命。窦娥的凛然气概令人赞叹不已,但从某些论者的话里话外看,窦娥虽死得激动人心,却未必“大义”,理由是窦娥“头脑里充满了贞节、孝顺等等封建伦理观念”②,是在“按照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指示,吸食起世上大量推销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对窦娥这一形象存在着明显的误读,人们不是从情节出发得出结论,而是根据结论去诠释情节。如今,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窦娥形象,挖掘其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意蕴。一、窦娥是封建时代“贞节孝妇”的典型  相似文献   

19.
《窦娥冤》开始,写的是一贫如洗的穷秀才窦天章向蔡婆婆借了高利贷,为还债和换取进京赶考的盘缠,将女儿送到蔡家当童养媳。全国高校文科通用教材以及学术界所发表的一些文章,因此便得出结论:高利贷的残酷剥削也是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重要根源,作者在剧中揭露、抨击了重利榨取的高利贷盘剥。 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剧中的窦娥到蔡家之后,並未因其是抵债来的童养媳而受歧视、受虐待。窦天章送窦娥到家时,蔡婆对他说“令爱到我家,就做亲女儿一般看承她”。蔡婆婆又对窦娥说:“你在我家,我是亲婆,你就是亲媳妇,只当自家骨肉一般。”蔡婆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与窦娥相依为命过日子。窦娥孀居后,蔡婆让她住的是“锦烂漫花枝横绣闼” 的“妆楼”。窦娥不采桑、不养蚕、不纺纱、不织  相似文献   

20.
要求寡妇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道德在本质上是违反人性的。因此,富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关汉卿并没有把窦娥塑造成一个维护"寡妇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道德之节妇形象,而是把窦娥塑造成一个受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熏陶的孝顺、善良的妇女形象。在封建社会专制、独裁、司法行政合一的司法体制下,刑讯逼供的封建证据制度是造成窦娥冤狱的重要原因,清官意识是窦娥申冤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