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粉碎“四人帮”以后的最初两年,处于政治思想的徘徊期间。这集中表现在“两个凡是”与实事求是的斗争上。 两年徘徊期间的新闻工作,堪称我党新闻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对于以后到来的中国的历史变革,新闻工作是有特殊贡献的。在十年浩劫的废墟上站起来的我党的新闻工作者,在解放思想的历史阵痛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历史敏感和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2.
钱兵 《记者摇篮》2009,(9):46-46
民生新闻,是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范式。它改变了以往媒体居高临下、俯视社会的报道角度,抛弃了新闻以“官”为主、生硬说教的报道内容,而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平视”社会,反映民众生活。但在全国性的“民生新闻”大潮中,我们常看到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一些民生新闻不“民生”。换句话说,就是一些“民生新闻”本来是在为老百姓说话,但说了话以后,非但没起到好作用,有时还会产生坏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指疵三题     
迭床架屋新闻语言要求简洁,这是常识。可跟新闻从业人员提及这一点,又似乎是班门弄斧。但关注新闻传媒,有违此常识的实例并不罕见。举一个较突出的实例:“报刊”这一词语,一望即知是指报纸、刊物,而出现于报纸广播电视,历数年而不改的往往是“报刊杂志”,非要加后面两个字不可。近两年,在时间的表述上,不知起源于何人,也出现这一类问题。上午12点以后到次日零点之前,正确的表述历来是按钟表上的数字加“下午”“晚上”两字,或是在此数字上直接加上“12”的得数,而不再要“下午”“晚上”。例如,上午12点以后的3点,即…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加入W 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一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南京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柏铨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加入W TO以后我国新闻传播业所受影响及对策研究”的结项成果。全书近43万字,分四卷,分别为《“入世”以后我国新闻传播业生存环境研究》、《关于“入世”对我国新闻传播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入世”以后我国新闻传播业宏观发展战略研究》、《“入世”以后传媒发展和对外传播战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方汉奇为此书作序,认为“这一研究成…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的媒体功能——求讧.正在悄然兴起。最早发现“求证新闻”是在人民日报上。2011年1月,人民日报推出了一个名为“求证”的专栏,其中有句类似专栏宗旨的表述:“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过了一年,笔者所在城市的宁波日报,在“都市新闻”版上新设了专栏“求证新闻”,发的也是对澄清网上不实传言的报道。以后陆续看到浙江、江苏一些地方的报纸、电视、电台,也办起了类似栏目。这些以“求证”为主旨的新闻,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记得在颐园评读报纸开始不久,胡乔木就提出了记者和编辑要认真采编新闻。新闻在当时也称作消息。他说:“新闻是一种时代的科学,时代的艺术,它的发展前途辽阔无限。”可是在当时的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新闻很少,本报记者写的新闻更少,重要新闻主要是采用新华社的通稿。记得胡乔木曾问过总编辑邓拓,“人民日报有那么多记者,为什么写的新闻那么少?”邓拓回答说:“主要是记者的新闻观念不强,我们一定设法改变这种情况。”邓拓说到就办到了,人民日报1956年改版以后,版面上的新闻数量确实增多了。不过新闻  相似文献   

7.
三四十年代,在人们为“娜拉出走”而叫好,为这一妇女解放的勇敢行动而欢呼的时候,鲁迅先生却发人意外地提出:“娜拉走了以后怎么办?”无疑,相对于出走,娜拉走了以后的问题更加深刻,更令人深思,也更触及实质。作为一个成熟的新闻工作者,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同样不仅要报道“娜拉出走”的新闻事实,更要学会分析、研究娜拉走了以后的事件本质。 华人学者赵浩生说过:年轻记者要“跑”新闻,写新闻;中年以后要“想”新闻,写新闻;到了老年,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趣趣或称趣味,宋代诗论家严羽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盛唐诸公,唯在兴趣”。这大概是我国传统文论中最早提到“趣”这个概念。从严羽以后直到清末的梁启超以及近代的鲁迅,历代文论家对诗文的趣味多有论述。那么,新闻中存不存在“趣”或“趣味”呢”?当然存在。新闻中的趣味主要体现在新闻事实的选择和表达方面。在新闻事实的选择上,一定应是人们普遍感兴趣的东西。在新闻事实的表达效果上,要做到令人读后感到兴味油然。以前,由干极左的影响,一提到新闻的趣味性,就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东西;现在有人又把趣味性看成是色…  相似文献   

9.
一新闻学专业主干课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新闻教育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只是在今天的条件下和21世纪来到以后,它更具有紧迫性。就国内目前的情况而言,新闻学专业设有主干课程9门:“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  相似文献   

10.
裴鑫 《青年记者》2005,(7):14-16
新闻统制和新闻检查制度,是“四一二”以后国民党一党专政在新闻出版领域的极端表现形态。其目的在于强化国民党自身的“新闻最高领导权”,要求一切思想、言论都必须服从国民党一党的意志。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以战时状态为由实行以原稿审查为标志的新闻管制政策,钳制进步言论,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闻事业进行限制和封锁。国统区和根据地的新闻工作在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提下,与国民党当局和新闻审查机关在新闻战线上展开了斗争。这场抗战时期新闻化领域“封锁”与“反封锁”的较量在今天看来依旧是波澜壮阔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乌鲁木齐人民广播电台从1980年开播以后,一直致力于摸索一条办好城市广播的路子,力求创立自己的特色。开播后,我们电台对新闻节目的要求是:新闻稿件要“短、快、活”,新闻的风格要“短小精悍,接近群众、接近生活”。为此,新闻部规定:记者写新闻稿,在导语上就要有所创新,从听众关心的角度人手;在内容上摒弃空话套话,注意细节描述和稿件容量,力求多给受众提供有效信息。我们在十五分钟的“乌鲁木齐新闻”节目中,开辟了“听众信箱”、“社会一角”、“周末新闻窗”、“一句话新闻”等专栏;在十分钟的“新闻”节目中,开辟了“信息之窗”、“报刊新闻集锦”、“珍闻荟萃”、“各地城市新闻选播”、“言论摘编”等栏目,力求报道面宽一些,做到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满足不同阶层、不同  相似文献   

12.
邓涛 《中国广播》2011,(8):26-28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围绕着“三贴近”,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有不少重要论述,这是中央对新闻工作的一贯要求,本质上就是要求达到与老百姓真贴心,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三贴近”原则是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坚持“三贴近”是尊重新闻规律的表现,是实现胡锦涛提出的“五个必须”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策划,原作“策画”,语出《后汉书·晚器传》“是以功终申,策画复得”。起初“策划”一词的名声并不好。“策划于密室之内”一度让人不寒而栗。改革开放以后,广告业率先把“策划”一词从政治谋略学里借用出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策划”被导除到新闻战线,逐步渗透到新闻采编的各个环节当中。本文试图阐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新闻策划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以此就教于方家。新闻策划的分类及其特性策划,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计划。新闻策划就是指在确定了新闻线索或报道思想2后,对即将实施的新闻活动作…  相似文献   

14.
新春佳节之际,一个喜讯传遍了中国摄影界:山东画报社《新闻图片周报》摄影记者李楠,以一幅题名为“聊城少儿杂技学校”的作品,摘取了荷兰第3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艺术类(单幅)一等奖的桂冠。这是继1987年杨绍明的《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系列摄影)在第31届“荷赛”上获得新闻人物系列三等奖,实现中国摄影记者在“荷赛”零的突破以后,又一位中国摄影记者获取的最高奖次。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是个体育迷,因此打开5月22日《北京晚报》A第14版“体育新闻”专版,扫了一眼整版的消息和文章的题目以后,不禁令我眼睛一亮,拍案叫绝!《“春兰”在“韩风”中凋谢,常昊不敌老将曹薰铉》,这个标题作得太妙了,真是诗情画意,余音绕梁。我之所以如此钟情和称赞这个标题,那是因为我深知体育新闻的标题制作,在时间上要比别的方面的某些新闻的标题制作受着更大的限制,难度也就大得多。对于晚报来说尤是如此,因为晚报的体育新闻至少应当是“昨日新闻”,有的还是“今日新闻”,它们必须在比赛全过程结束以后才能写出稿件来,留…  相似文献   

16.
青年作家、河南省商城县人武部政工科长余英茂,初涉新闻工作时,他把新闻看成“小兄弟”,以为凭自己文学上的功夫,搞新闻是小菜一碟。然而,真刀实论地干起来,他才发现“新闻别有洞天”,三十六行,各有各的门道,并非一通百通,吃“老本”是不行的。因此,他报名参加了新闻函授学习,苦心钻研新闻写作知识。果然事半功倍,在新闻写作上也取得了成绩,发表了大量的新闻作品,还有不少篇目获奖。也许会有读者产生疑问,搞文学的从事新闻写作以后,文学这个本行会不会丢了?新闻写作对文学创作究竟有哪些促进作用?二者能否协调统一,相得…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以“小”著称,媒体关注细小的民生新闻以后,会不会舍弃媒体的“喉舌”功能?笔者认为,媒体推崇民生新闻和媒体的“喉舌”功能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矛盾,广播电视媒体推崇民生新闻,只是将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具体化,是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以后媒体“喉舌”功能的一种新的表现形态或者方式。基层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好好研究并正确把握民生新闻与媒体“喉舌”功能的关系,以一种全新的节目形态来表现媒体的“喉舌”功能,不弱化或丧失其党委政府的“喉舌”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18.
粉碎“四人帮”,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大陆新闻传播媒介的新闻报道结构实现了由“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以低时效、完成时态的静上件的综合新闻报道为主,向以高时效、进行时态的变动性的动态新闻报道为主的过渡和转移。这一转变,表明我国大陆新闻传媒已经开始进人遵循新闻传播规律,重视新闻信息量的正常轨道。这一重大变化,是在批判“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切为路线斗争服务”以及“假、大、空”和“新闻文章化、报道总结化”的错误倾向、恶劣文风的过程中,伴随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而逐步实现的。我国大陆随…  相似文献   

19.
张启娟 《中国广播》2007,(10):43-44
有句成语叫做“画龙点睛”,意思是说,一条绘制精美的龙,只有被点上眼睛以后,才能有神韵。对于新闻写作而言,这个“眼睛”,就是细节。与消息相比,新闻专题类节目属深度报道,不能停留在对新闻事实的简单叙述或大略描摹上,得触及事物的本质,这种触及,常常需要用细节说话。著名作家沙汀有句名言:“故事好编,零件难找。”“零件”者,生动感人、过目难忘的艺术细节也。  相似文献   

20.
厦门大学享有“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新闻学科”的美誉。但是 ,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在论述厦门大学早期新闻教育的时候却与历史事实有出入。 1 92 2年 7月厦门大学新闻学科正式创办 ,1 92 6年 1月宣布停办。从创办到停办 ,前后延续四年 ,招生三次 ,共计有 7人。在学科名称上 ,先后有变更。创办之初称为“新闻学部” ,1 92 3年 4月以后改称“新闻科” ,1 92 4年 6月之后 ,则称为“新闻学系”。孙贵定出任新闻科主任的时间是 1 92 3年 4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