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翻译文学作品,要译出原作的风格,现在看来,似乎是没有什么分歧了。但是,什么是原作的风格,怎样才算是译出了原作的风格,是要求译文再现原作的风格,还是尽可能地贴近原作的风格,在这些问题上,意见就不尽一致。笔者想就这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对原作意义的解读与再现。原作是意义的基础和出发点,但原作的意义并非确定不变。译者通过对原作的解读,继而用另一种语言陈述出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意义变异,建立新的话语和想象空间。也正是意义的流动性给译者带来了广阔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基于原作的艺术的再创造,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翻译主体,即译者的个人风格的影响。所以为了成功地再现原作,译者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其个人风格,在尽量淡化其个人风格的同时,努力使之融入到原作的风格中,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郭澄清的小说<大刀记>在出版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获得了门槛极高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青睐,并在1975年底获得通过.在改编的过程中,要想通过影像成功地传达出原作的史诗性的某些品格,本身就面临着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值得肯定的是,电影<大刀记>还是在时代所许可的范畴之内,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小说<大刀记>的史诗性的影像化凸现.首先,体现在它保持了原作的基本结构模式,确保了原作所蕴涵的历史发展的脉络得以清晰地凸现出来;其次,体现在它保持了原作对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展现,确保了原作所蕴涵的历史发展的"合力"的凸现.  相似文献   

5.
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风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否成功地再现原作风格,被认为是译文成功的关键.译者的创造必须在原著设定的界限内进行,译者要善于有意识地去抑制自己的风格,最大限度地传达原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翻译者必须了解原作语境,深刻领会话语意义,才能正确完整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7.
童芳莉 《台州学院学报》2006,28(2):43-46,60
奥斯卡.王尔德的作品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有很多中译本。余光中译本《不可儿戏》,既保存原作幽默俏皮、朗朗上口的对话和精妙之处,也散发出与原作同样的艺术魅力。余光中巧妙地结合了归化与异化,合理地处理了剧名、人名、词语和对话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基于翻译美学理论之上,对比分析了《瓦尔登湖》的两个中文译本,并且评价两位译者在美感传递尤其是意象再现方面的表现,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要想成功地传递原作中的意象,译者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敏锐的审美能力,而且需要充分理解原作,尊重原作,不做过度修饰。译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化素养和审美及表达能力,以求更好地实现文学翻译中意象之美的传递。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着重探讨了文学翻译中"信"的有限性。作者认为:1.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对原作内容的"信"优先于对原作形式的"信";2.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始终更多地受到译语(往往是译者的母语)和译语文化的制约,影响到"信"的实现;3.译者本人的文体风格也始终会如影随形地与原作的风格相互参差、左右、渗透,影响了"信"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0.
《鲁宾逊漂流记》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国内众多的译本中,方原译本堪称原作的经典再现。对此译本音形意等美的再现评析,我们可看出经典译作是经典原作美有效传递的结果,也是译者以自身文学素养和专业造诣将原作中的非形式系统和形式系统两方面内容进行结合,再现于译作中的结果。读者也可从中探寻到原作美在翻译中的传递过程,进而更好地体会原作及其译作的美。  相似文献   

11.
王佐良先生的译作《谈读书》一篇成功实现原作的内容与形式的再现,准确把握住原作的整体风格,恰倒好处地再现原作的艺术风貌,真正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与再现能力更是一种跨越语言之上的智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全国卷考过这样一个病句: 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像,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这个句子的病因,沿用特级教师孙芳铭先生《高考试题分类解析》的说法是: “反而”是个副词,它表示以某种行为或状况为前提,通常应产生某种结果,但实际上产生了相反的结果。在A项中改编者没能理解原作的精髓,而且凭主观  相似文献   

13.
李少玲 《考试周刊》2008,(48):73-74
本文首先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并在英汉两种语言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最常用的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最后,强调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是为了尽可能忠实地、准确地用译文的形式把原作的思想内容、风格、神韵等原汁原味地再现出来,并尽可能使译文读者的感受和反应与原作的读者的感受和反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从译者的翻译审美看,译者在文学翻译中通过其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情感的折射反映原作,形成对原作的审美评价;相应地,在译作中译者再现原作的同时也会表现自己的审美评价.本文运用审美反映论浅析译者的审美对傅东华<飘>的汉译本翻译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蔡华 《九江师专学报》2007,26(1):17-19,25
翻译家汪榕培的陶诗英译本是距离当下读者最近的陶诗英译本。他通览陶学研究成果,研究陶诗前译,有所创造地将原诗的音韵翻译出来,既尊重了原作,发掘了原作潜能,又满足并拓展了陶诗英语读者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6.
黄容波 《时代教育》2007,(10Z):116-117
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忠实地再现原作,使译作与原作实现对等,让“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作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奈达)。这就包括实现原作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本身具有的独特的文学风格及涵盖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此,本文着重探讨翻译中的风格传译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原作风格与译作风格的矛盾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从译者的翻译审美看,译者在文学翻译中通过其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情感的折射反映原作,形成对原作的审美评价;相应地,在译作中译者再现原作的同时也会表现自己的审美评价。本文运用审美反映论浅析译者的审美对傅东华《飘》的汉译本翻译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缩写、扩写与改写,都是学生作文训练的一种方式。先谈缩写。把一篇较长的文章或作品在文字上加以压缩,简明扼要地表达出原作的主要思想内容,叫缩写。缩写后的成文要按需要或规定减少字数,缩短篇幅,同时又要突出原作的中心思想,全面准确地反映原作的内容,保持结构的完整,文气的连贯。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在缩写之前,一定要充分理解与熟悉原作。不但要正确掌握原作的主题思想是怎样表达的,辩别文中的重点与非重点,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甚至要了解一字一句在文中的  相似文献   

19.
《梦十夜》连载于1908年的朝日新闻,是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众多作品中极具特色的一篇,通过10个离奇诡异的梦境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2006年,这部作品被11位导演改编为集锦影片搬上荧屏,以此来纪念小说发表100周年。有关《梦十夜》的先行研究汗牛充栋,但是有关电影和原作对比的研究则少之又少。本文将着眼于电影和原作的不同,分析两者各自的特征,在批判性地分析电影的基础上,旨在更好地理解原作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使人们对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文既要优美流畅,更要尽可能完整、准确地传达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文化意象的传递是文化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翻译中忽视了文化意象的意义与传递,就会影响原作整体内容的传达,甚至影响对原作意境、人物形象的把握.本文将分析和探讨文化意象的表现形式与错位, 并从接受理论的角度研究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