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竺法护是西晋高僧,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佛经翻译家。有的学者根据竺法护的传记资料认为,他翻译佛经的原典取自西域,是用西域文字写成的"胡本",而不是梵文经典。通过综合考察竺法护的传记及其所译佛经的序言、后记,并运用梵汉对勘法进行辅助考察,我们推测,竺法护译经有些要籍,其原典很可能是梵文佛经。有些汉译佛经取自西域,但其原典未必是用西域文字写成的。通过中外文献对勘法来确定原典的版本和语言,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2.
语言接触与佛教汉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汉语是汉语历史文献语言的非自然变体,是经由佛经翻译所导致的间接语言接触的产物,其中不但存在文言文和大量口语、俗语和不规范成分的混合,而且存在汉语与大量原典语言的混合。经由佛经翻译所导致的语言接触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佛教汉语是汉语语言接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我们总结汉语演变的机制和发展的方向。基于梵汉对勘的佛教汉语研究,指在梵汉对勘方法的基础上,将汉译佛经的语言与原典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与中土文献有异的语言现象,综合运用汉语史的各种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考察,借以明确语言接触对汉语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儿童语言是成人语言的初级阶段的理念,来考察2-5岁儿童无定NP主语句的习得与发展情况。因此,本研究首先对成人无定NP主语句进行描写分析,再观察2-5岁儿童的无定NP主语句。通过对比儿童与成人在无定NP主语句方面的异同,总结出儿童无定NP主语句的习得特征和发展规律,并据此推导出2-3岁是儿童习得数量名短语的关键时期,3岁5个月左右是儿童萌发“有定”和“无定”概念的关键时期。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对儿童看护者提出建议,以期帮助看护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促进成人与儿童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从实践层面对美国汉语教学的知名模式--明德模式与中国大陆高校基础汉语教学的常规模式进行比较,并附带论及汉语教学的精英模式与大众模式的差异和互补,以期对我们进一步把握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从对比语言学角度,阐释了中国人和美国人思维模式偏向的差异。中国人倾向于主客体融合思维,讲汉语者常以“人”为思维中心;而讲英语者则对客观“事”和“物”予以更多的关注,倾向于主体思维。表现在语言上,汉语说“谁在做什么”时,我们是围绕着某人或某些人考虑问题的。我们关心的是人怎么样了,“主体”是我们的思维中心。而英语则更注意客观情况,注重人所处于的某种客观状态,考虑事物本身多余考虑做事的人。在他们的思维中更注重“客体”。  相似文献   

6.
作品取样系统是一种真实性、表现性的评价,目的在于使教师能够通过教室内真实的经验、活动与作品来记录并评价儿童的技能、知识和行为。“作品取样系统也是一种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依据作品取样系统做出教学决策、选择教学内容,并及时地了解自己正在教什么、ADJD正在学什么等。”作品取样系统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发展指引与检核表、档案、综合报告。与以往用常模参照、选择题式的评价方法相比,作品取样系统是动态的、可变化的,并且能涵盖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经验。采用作品取样系统进行评价,是将幼儿的个人表现与作品取样系统所列出的标准相比较.而非幼儿与幼儿之间表现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汉译佛经以及元明戏曲和小说中的"S是N是"是一种叠加式判断句,它们由汉语本身的两种判断句式叠加而成。梵汉语言接触是汉译佛经中这种句式产生的外在原因。而元明时期自报家门的叠加式判断句则与语言接触无关,它是一种舞台语言。  相似文献   

8.
在汉译佛典中,"譬喻"虽有多种含义,但作为一种重要而独立的叙事文体,其性质则相当于中土固有的寓言,且具有独特的文体表现:如从组织结构言,可分成原始例证型、独立完整型和变化复合型;从故事与寓意之间的对应关系看,则有一一对应、一多对应、多一对应、双重并列及多重对应等关系;从寓象与寓意关系的生成机制看,则主要表现为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和关系联想.  相似文献   

9.
以《她住在人际罕至之地》及其3个中译本为例,用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的6个过程对英诗汉译中小句的传译进行话语分析,重点考察英诗中小句传译的变异,发现英诗汉译中变异的不可避免性。这说明英诗汉译中忠实只是相对的,而变异却是绝对的;忠实只是宏观的描述,而变异是微观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汉魏至唐宋时期的佛经翻译是中国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翻译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佛教发源于印度,通过佛经翻译在中国发扬光大,成了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佛经文学的传播不仅给汉语言带来了新语汇、新文体,也极大地拓宽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灵感和想象力,在题材、内容、意境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受传统西方哲学影响的英语在其产生,尤其是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同样,中国的传统文化、处世哲学也对汉语的产生及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形成了汉语的思维模式.因此作为两种语言转换的翻译就不仅仅是词与词、句式与句式之间的转换,更主要的是两种思维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背景化从本质上说就是以句法上的低范畴等级形式将背景信息进行包装。在以动词屈折为形态手段的语言里,信息包装可以通过谓词的非限定形式作句法降级。本文认为,小句主语零形反指和描写性关系从句这两种句法形式是书面语中由背景化需求驱动的句法降级,反映了汉语信息包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英语译文语言表达至少有两重历史任务:很好表达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涵、情感、风俗等等,推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建构中国英语的语言表达和确立中国英语独立地位的基础。巩固这个基础还需要做更多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这一工作对于今天我国对外交流和中国文化传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从对当今中国英语使用现状案例的观察和分析,以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其他多种英语和中国英语发生成长的历史过程为参照,可以相信以《文库》为基础的中国英语建构是可行的,有利于集中确立中国英语的基础词汇和表达方式、展示基本传统语言文化特性等等以确立整体中国英语特征和形象的基础。同时这也为汉译英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论汉英词汇在形态特征、构词特点、词类划分、词义容量等方面的对比,找出两个系统间词汇层面的差异及其对英语词汇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并试将这一对比应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5.
汉语运动事件词化类型的历时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形态—句法属性的角度,对汉语运动事件词化类型的历时演化过程做了类型学考察,初步结论是:1)历时来看,罗曼语运动事件词化类型表现出从S型(satellite-framed)到V型(verb-framed)演化的倾向(S→V)。相反,汉语史则表现出V→S演化倾向;2)上古汉语确实表现出较强的V型语倾向,但以往关于上古汉语是典型V型语或西班牙语是V型语的论断与事实不甚相符。通过多用路径动词单动式的语用手段是上古汉语保持V型倾向的重要策略。相对而言,现代汉语表现出S型语倾向,但不甚典型;3)汉语和罗曼语词化类型的历时演化不但呈反向走势,演化机制基本上也是反向的,罗曼语主要采取强词汇化和语义要素融合,汉语则主要是语法化和语义要素分离,格式类推作用明显;4)现代汉语和罗曼语词化结构都呈多样性,这是各自的历史演化及古代语言词化结构在现代的遗存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