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以语文素养为目标,革除极端工具主义的弊端,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反对“满堂灌”的僵化模式,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和体验性。这些改革无疑符合语文教育的本质特征。但是在这种新理念的冲击下,许多教师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较多地重视了“怎么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确实为语文教育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然而,在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之后,我们似乎又感到:语文教学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今天一种方式,明天又一种方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禁感到困惑、迷茫:今天的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我觉得,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育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教师对预设和生成、平等对话、回归生活、资源开发等教学理念耳熟能详,语文教坛到处充盈着人文、自主、感悟、探究。网络资源、合作学习等铺天盖地地涌进课堂,整个课堂你说我说大家说,热闹非凡。外显的景观轰轰烈烈,但是在这异彩纷呈的背后,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一下,又不难发现大家热衷的一些教学现象中问题也相伴而生。种种情况似乎总让人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育有时候过于强调新颖,追求前卫,好像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4.
当今的语文教学改革中,人们已从过去单纯强调语文教育的社会性而逐渐认识到语文教育与语文学习的个性化作用,并且有向语文学习主体绝对化的倾向。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做法,对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本文针对语文教育的社会化、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及语文学习的个性化诸因素,提出了如何处理好语文教育、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三者之间关系的方法,并进而指出了正确处理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带来了一场语文教育的革命,语文教学犹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尽显生机。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百花齐放。在教学实践上,以前的那种传统的教师凌驾于课堂之上、学生唯教师的马首是瞻的教学方式已被坚决地否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理念:以生为本,服务学生。但在实践中也有一部分教师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迷失了方向,抛弃文本,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些教师刻意求“新”,锐意“改革”,尤其是在一些展示课上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程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发生鲜明的变化。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很少建立在对传统理念的扬弃上,时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课堂教学“热闹繁华”的背后,语文教学一直存有争议的四大关系又出现了新的不和谐的现象。如何在矛盾中把握平衡,在实践中求得统一,取得语文教学的和谐发展,笔者对此现状进行反思,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有十个年头了,回顾走过的教学生涯,觉得语文教学常常受大形势所左右,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去,语文教学往往偏重知识的掌握,忽视对学习过程、方法的研究,忽视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又出现了另一极端倾向:不够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  相似文献   

8.
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否定了以“课本为中心”的狭隘教育观,提倡活用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更广泛的选择空间,以多元的内容,丰富的活动体验,为语文学习注入了鲜活的机制,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语文教学游离于教材之外,过早、过多地补充内容,为了形式的需要,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这些无疑偏离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从目前班级授课制的实际看,课本仍是教学的重要凭借。因此,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语文教育和人文教育因素,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素养,是进行课改实验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结合《拔苗助长》(北师大版语文第二册)一课,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需要语文教师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有创新性地认识,又能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处理好语文教学实践中各种关系及问题,避免语文教学模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的。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 ,同时它又具有思想教育性。语文教学中的这种思想教育性教学是教师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 ,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始终联系在一起 ,“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既能提高能力 ,又能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既符合语文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 ,也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1.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中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此次会议把职业教育又提高到了一个战略位置,充分说明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作为一名中职教育者,对中职教育的未来充满期望的同时,又看到了中职教育长期以来并未真正从过去的泥沼中走出来,投入新的改革浪潮中,其中便包括中职语文教学。中职语文教师常常为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殚精竭虑,结果却是高耗低效。因此,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  相似文献   

12.
董晓玲 《辽宁教育》2003,(10):40-4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给中学语文教育带来了全方位的、意义深远的变革,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且不说课改实验区的如火如荼,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探索,就是非实验区学校也已进入了“隐性课改”,语文教学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如何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语文教师的个性化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是一个关键问题。在课改实验中,由于某些教师对语文教育的新理念缺乏深入的理解,对新的教学方式没有很好地把握,丢弃了传统的有益的东西,盲目地“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语文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陷入了…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充满了辩证法。自主学习与接受学习,课外拓展与文本学习,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电教媒体运用与语文实践等等,它们既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地存在于语文教学的统一体中。教学中需要教师辩证地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否则容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出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朱金全 《语文天地》2011,(11):38-39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现有效甚至高效教学,一直是一个困扰着高中语文老师和所有关心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状况的人,教育专家们对语文教育教学从理论层面进行了很多指导,一线广大语文教师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的语文教育为了能够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改革。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场新课程的改革.确实为语文教育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然而.在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之后。我似乎又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育由于太过于强调新颖。追求前卫,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许多语  相似文献   

16.
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否定了以“课本为中心”的狭隘教育观,提倡活用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以多元的内容,丰富的活动体验,为语文学习注入了鲜活的机制,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语文教学游离于教材之外,过早、过多地补充内容,为了形式的需要,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这些也无疑偏离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从目前班级授课制的实际看,课本仍是教学的重要凭借。因此,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语文教育和人文教育因素,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旧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和观念得到了明显的改进。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但我们的语文教学绝不是弄潮儿,赶浪头,不能浮躁偏颇图表面形式,必须走“正车道”。眼下,由于少数教师语文教学思想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往往是东风来了倒一边,西风来了又倒向另一边,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教育界同仁深思。  相似文献   

18.
说“主导”     
杨金 《云南教育》2001,(20):28-29
八十年代,上海著名特级语文教师钱梦龙提出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的宝库。在语文教学讨论中,有人把“题海战术”与科学训练混为一谈,又因为外国有老师和学生“互为主体说”而认为提“教师为主导”不妥。前一个问题,钱老师有一篇文章《为“训练”正名》《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0期来澄清。关于“主导说”,我谈点看法就教于全体同仁。我们的中学教育是班级教学。每个班都是几十人。这么多学生在一个教室里学习,自然都要受到纪律约束,自由学习与课堂纪律是相辅相成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尽管语文界对于语文的学科性质及教学改革见仁见智,但对于“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与统一”这一观点则并无异议。那么,既体现人文性又体现工具性应该作为语文教学的理念并应该付诸实践。然而,在语文教学的具体操作中,人们似乎一反既往,由原来的重视工具性、轻视人文性高速度、大幅度地裂变为重视人文性、轻视工具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并且已经造成不良后果。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尴尬和困窘足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育界对先前的应试教育进行了认真反思,并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方式,试图走出一条全新的素质教育模式,但任何事物总有其对立面,一不注意,往往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改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