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奥冲伦敦奥运会今晚战阿曼》(2011年06月19日华奥星空)的报道中有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2.
孔子说:“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应该说“不迁怒”是每个人都要努力达到的修养,但是古代的闺中怨妇、天涯游子、谪居诗人、  相似文献   

3.
著名作家苏童的《刺青时代》有一句“曾经与他胼手胝足的那个身体突然变得如此恐怖如此遥远”。有人提出“胼手胝足”使用不恰当,可用“抵足而眠”替换。那么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成语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沉浸式”阅读教学,既关注学生内隐的语文学习(体悟与品味),又关注学生外显的学习行为(诵读与自由表达),它继承了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追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提倡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现在人们要说某人头脑不好,想法糊涂,便往往要说“脑子坏了”、“你脑子进水了”、“你大脑进水了”。意思是脑子进水就会影响人的正常思维,就会干傻事。这当然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只是比喻。事实上人如果真的脑子进了水,脑子就坏了,人就生病了,是可能要命的,而不仅仅是干傻事。如现在的一些“脑积水”、“脑水肿”等疾病,都是很严重的。但是这个说法很流行,用的人特多。那么,这一说法究竟是谁最先使用的呢?原来,这一说法最早是由隋朝的侯白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2011年5月24日《皖北晨刊》的《皮包水·三把刀》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几层高的几进院落,古香古色,院内人头蹿动,人声鼎沸。”这句话中的“蹿动”用错了,应为“攒动”。  相似文献   

7.
经常都会看到小说中提到“八拜之交”这四个字,“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呢?“八拜之交”语出《紫钗记·吹台避暑》:“俺二人以八拜之交,同三军之事。”俗称结拜兄弟为八拜之交;按:古无八拜的礼,以互相四拜算为八拜。另一说,八拜之交应该是指对结义双方长辈行八拜之礼,正式结为金兰之好。  相似文献   

8.
“莫名其妙”与“莫明其妙”本来是意义不同的两个词,不少人却误以为“莫明其妙”中的“明”是“名”的误写。  相似文献   

9.
“休戚”是一对反义词.“休”是“吉庆、欢乐、福禄”.“戚”是“悲伤、忧愁、祸患”。“休戚相关”指喜忧、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语出《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是说晋厉公当权的时候.他怕王族公子争权作乱.  相似文献   

10.
“不耻”与“不齿”字音相同,极易混淆。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准确地区分它们呢?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相似文献   

11.
看到过祝禧校长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如云的长发垂于肩头,秀丽的面容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甜美的笑容,飘逸的长裙,婉约典雅,就像那句词:“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因此,我们常说:祝校长真漂亮!  相似文献   

12.
“海豚族”,谐音“海囤族”,指那些为避免日常生活用品涨价大量囤积柴米油盐等目常生活用品的人。在百度上随便一搜,关于“海豚族”的网页达140000篇。我们且看几例:  相似文献   

13.
电视连续剧《幸福密码》第二集,石向南和韩西风吵架时说了一句“你一进城就对我处处zhi肘”,此时,屏幕上也打出了“制肘”的字样。  相似文献   

14.
一天,我在朋友家发现了一颗神奇的“魔豆”,豆瓣上有祝福的话语:‘猪’你成功!我非常好奇,想知道豆瓣上的字是怎么来的,就问朋友:…魔豆’上为什么能长出字来?”朋友说不知道。回家后,我先询问了教中学物理的爸爸,他说不知道。又查阅了“十万个为什么”,上面也没有关于“魔豆”的资料。这可怎么办呢?我想:要解开“魔豆”之谜,只能自己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很多,教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课文读一遍,或者在课中读一两个片断,这就算不错的了。有的只是让学生在预习时泛泛地读一下课文,一上课就开始讲解、分析,整堂课没有学生自己独立读书的活动。这种走在阅读边上的“伪阅读”式的阅读教学,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6.
陈军 《上海教育》2011,(19):51-53
"举一反三"与"闻一知十"的由来 一般人"闻一知二",像颜回达到"十"的境界是极其难为的。孔子连用两个"弗如也",可见难为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成语“北门锁钥”比喻北方边境守御的重任。也指肩负守御北方边境重任的人。这时的“北”保留着方位义.在“北门南衙”.这是唐代禁卫军值班守卫的地方.因以指称羽林诸将、文武重臣。通过借代之后.方位义已没有了。“北里”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说“求实”     
“求实”二字,是近三十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机关、学校、部队、企业、机构、社区……任何团体单位一概可用而且无不在用,早成了当代最流行之俗语套话。假如它果真不俗套呢,那也正说明我们距离“实事求是”真是远哉遥遥了。  相似文献   

19.
只是遵章守纪,不迟到不早退,甚至还加班加点,就是师德高尚吗?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文与可画篑笃谷偃竹记》中有一句:“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