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起承转合最早指诗的作法,出自元·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起’是开始,‘承’是承接上文,‘转’是转折,‘合’是文章的结束。泛指文章做法。也就是说起承转合的外延扩大到了一般文  相似文献   

2.
陈亢①问于伯鱼②:“子有异闻③乎?”对日:“未也。尝独立,鲤趋④而过庭。日:‘学《诗》⑤乎?’、‘对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⑥。’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礼》乎?‘对日:“未也。’‘不学《礼》,无以立⑦。’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⑧其予也。”——《论语》  相似文献   

3.
有个同学抱着《现代汉语词典》去找老师:“老师,到底是‘倒霉’还是‘倒楣’呀?词典里说‘倒霉’的意思是‘遇事不利,遭遇不好,也作倒楣。’可我们现在好像都是写成‘倒霉’呀。”  相似文献   

4.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土默热红学》,该书作者认为:“《红楼梦》中怡红公子的‘种菊’诗是剿袭冒辟疆的;枕霞旧友的‘对菊’诗是剿袭董小宛的;萧湘妃子的‘问菊’诗是剿袭杨龙友的;怡红公子的‘访菊’诗与粱湛至的诗几乎一模一样;枕霞旧友的‘菊影’诗是照抄照搬郑超宗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诗·卫风·氓》:“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这里的“垝垣”是怎样的“垣”呢?我们来看看汉代学者的解释。毛亨《诗故训传》云:“垝,毁也。复关,君子所近也。”  相似文献   

6.
王子廓 《高校辅导员学刊》2023,(4):77-81+89+99-100
孔子对《诗》予以高度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不仅要求其子孔鲤学《诗》,因为“不学《诗》,无以言”,还倡导他所有的学生都应学《诗》,因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从诠释学的视角看,《诗》不仅是一部文学性极高的诗作,而且是一部具有教化、审美、察辨、交往、修身、认知等育人功能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7.
在节外生枝     
吴德伟 《四川教育》2006,(10):28-28
【案例】初步体会了《石灰吟》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诗句后,有学生突然问:“老师,我们习惯说‘粉身碎骨’,可这句诗中却用‘粉骨碎身’,这里的‘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是不是一样呢?为什么要用‘粉骨碎身’呢?”刹那间,教室里寂然无声,老师也愣住了,这可  相似文献   

8.
“任遇”一词《汉语大词典》:“指地位和待遇。《晋书·缪播传》:‘以播为给事黄门侍郎。俄转侍中,徙中书令,任遇日隆,专管诏命。’《未书·范晔传》:‘比年以来,意态转见,倾动险忌,富贵情深,自谓任遇未高,遂生怨望。’信任重用。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2008,(2):12-14
我国科学启蒙教育的前辈刘默耕老先生在一次讲座中曾谈到:“中国有句古话:‘诗从胡说起’。搞科学也是从‘胡搞’开始,离不开‘胡想’、‘胡说’、‘胡做’。”看看人类的科学史,最早的“科学”不是“胡想”吗?不是很幼稚吗?科学家进行的研究,在没有成功之前,都只能是“假想”、“假说”,也可能就是“胡想”、“胡说”。基于这样的认识,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让学生动手之前“胡说、胡想”,  相似文献   

10.
《小学自然教学》2008,(2):12-14
我国科学启蒙教育的前辈刘默耕老先生在一次讲座中曾谈到:“中国有句古话:‘诗从胡说起’。搞科学也是从‘胡搞’开始,离不开‘胡想’、‘胡说’、‘胡做’。”看看人类的科学史,最早的“科学”不是“胡想”吗?不是很幼稚吗?科学家进行的研究,在没有成功之前,都只能是“假想”、“假说”,也可能就是“胡想”、“胡说”。基于这样的认识,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让学生动手之前“胡说、胡想”,  相似文献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时习”教科书注释为“时常地复习”,句子可以翻译为:“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笔者认为教材对“习”字解释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不太确切,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揣摩。  相似文献   

12.
互文小议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下简称《用书》)认为《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二句是互文,具体解释如下:“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数'‘理’合译为‘命运’。数、理同义,另有合成词‘天数’‘天理’‘理数’,都是天命、命运的意思。”笔者以为此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千家诗》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千”,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影响深远的启蒙读物,一度是书商获利的资本。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写到:“所有方圆二三百里,学堂里用的‘三百千千’,都是在小号里贩去的,一年要销上万本呢。”民国间作为私塾教材使用,备受青睐。1980年后,它再度引人注目。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迄今,我国大陆出版影印、白文、注释、绘图等形式多样的《千家诗》有240多种,甚至出现英译本,  相似文献   

14.
在备课《老王》的时候,有一句话跃人了我的眼帘:“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那么这个老先生是谁呢?是不是钱钟书先生呢?书上没有说明,课下也没有注解。于是,我决定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传奇陈毅     
“现在大家都知道‘乒乓外交’.我认为在‘乒乓外交’之前。首先是‘围棋外交’。”陈毅从小受私塾教育,在《古文观止》、《千家诗》等营养中长大的陈毅,对古典文学有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6.
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有学生问:“诗中是说下‘扬州’。诗题为什么却说成去‘广陵’呢?‘广陵’和‘扬州’是同一个地方么?诗中‘之’和‘下’都是‘到’的意思吗?”面对学生的这些疑问,笔者在课堂上并不能作出明确回答。下课之后,查阅了各种资料,发现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对此问题都没有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7.
川教版初中《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7页讲到“玄奘西行”时说:“玄奘,通称三藏法师。”注释进一步解释:“‘三藏’指佛教经典的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述说戒律)、论(阐发教义)三个部分。‘三藏法师’是对精通佛教经典的僧人玄奘的尊称。”《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佛教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修订本)也有同样的表述。这样表述容易让人误以为玄奘又名三藏法师,三藏法师就是玄奘。三藏法师专指玄奘。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8.
对于《诗经·关雎》,教学用书上是这样说的:“《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第4期刊载了王国林老师《山的那边究竟是什么》一文,王老师针对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诉说了自己教学的困惑:一是“全诗始终没有从正面回答‘山那边是什么呢’的问题.这一悬疑.往往导致初中学生在学习本诗后.对‘山那边究竟是什么’感到困惑和茫然.得不到明确的答案.……这里以‘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来回答‘山的那边是什么’.显然是答非所问.且与上节诗的文意与思路不符”。  相似文献   

20.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中的“落木”从来解释为“落叶”.本无疑义。刘永铮《说“落木”》(《中学语教学》2005年第8期)一却认为:“木.就是树木,翻遍古今汉语词典.也不会找到‘木’就是‘叶’的义项”,“‘落木’是‘凋落的树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