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全新 《青海教育》2005,(11):23-23
近日,偶得朱自清先生散《匆匆》一,读过几遍,细细嚼来,确又是一番含蓄、真挚的美。  相似文献   

2.
早年就曾读过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那时候,多半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近期,听了几位老师教《匆匆》一课,重又细细地品读这篇佳作,有了一些新的认知和感受。  相似文献   

3.
蔡莹 《语文知识》2001,(7):71-7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而散文更因语言优美被称为美文。以下从四个方面分析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的语言艺术美。  相似文献   

4.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相似文献   

5.
开学的第三天,我们便学习了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名篇——《匆匆》。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6.
朱纯深长期从事翻译教学工作,是一位资深的翻译家,曾译过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和《匆匆》。张培基在中国翻译界更是享有盛名的著名翻译专家。本文就二者翻译过的朱自清的一篇经典散文《匆匆》的译文在语言和结构特色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教材分析、设计思想、媒体设计思路等方面叙述了笔者教学的思想和过程,以供同仁高榷。  相似文献   

8.
一、语言切入,感知结构特色1.交流资料,揭示课题。先让学生说说对朱自清先生其人其文的了解,而后紧扣课题,理解“匆匆”的意思。告诉学生叠字叠词是我们汉民族语言的重要特色,朱自清先生特别擅长运用叠词。  相似文献   

9.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又一个春花烂漫的清明时节,这朗朗的读书声响彻校园。《匆匆》这篇散文文辞优美,作者多处运用排比句,在情感表达上产生层层递进的效果,从而把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如轻烟”、“如薄雾”等比喻更是把难以把握的时间流逝概念表现得令人如  相似文献   

10.
张剑石 《江苏教育》2006,(2B):25-25
《匆匆》是朱自清散中的名篇经典,是人教版新收入小学第十二册的课。如何较好地指导学生理解字内容,赏析优美词句,体会作心态,笔提出几点供老师们在教学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匆匆     
《中学生阅读》2008,(9):75-75
阅读美文也是一种享受,中英对照美文阅读一定会带采双重享受啰~ 现放上大家比较熟悉的散文家朱自清所著《匆匆》,希望大家能够体会到学英文和赏美文的双重乐趣~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轻灵的文笔走进《匆匆》,走进时间的“流”里。大家还记得课文开篇诗一般的语言吗?(出示课文第一段,配乐)我们一起背一背。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其写作文笔细腻唯美,所有的散文都被文学爱好者称之为美文。特别是其中的《荷塘月色》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们铺天盖地的研究和评论。《荷塘月色》将朱自清先生所有散文艺术融汇一炉,集中表现出朱自清独具特色的散文创作风格,给人一种真实的美感,直接成为朱自清先生的代表名作。本文针对朱自清先生与《荷塘月色》进行浅析,希望能够通过简单的讨论来找出其中的文学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先生是现代著名的学者、诗人、散文家,他有多篇散文作为定篇编人现行中小学教材,有《春》《背影》《匆匆》《荷塘月色》等。按惯例,文学作品编入教材,编者通常会作精心的加工润色。教学之暇,我拿原著①跟教材⑦作了一次细致的比照,发现《春》的改动最多——六七百字的短文竟有18处改动(文字13处,标点5处),这让笔者深感意外。因此,笔者在参阅各种版本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思考,现作如下辨析。  相似文献   

15.
李阳 《辽宁教育》2009,(3):53-55
中小学课本里。有许多名篇佳作。它们不仅给学生以营养.相信也常常让老师们心有所悟。在提倡阅读个性化的今天。如果没有教师个性化阅读的率先垂范。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也许很难有效实现。古人读书。常把自己的零星随感写在书边的空白处。这里。我们大着胆子套用钱钟书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开辟了“写在课本边上”这样一个栏目,期待汇集老师们备课时对名家名篇的感悟.期待大家能和我一起用心耕耘这块特别的园地。  相似文献   

16.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其中以匆匆为主题,对时间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饱含深情的描述中,读者会产生全新的认识与看法。基于此针对《匆匆》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红 《云南教育》2004,(10):35-35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清新细腻的笔触,细致地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虚度年华的惋惜与无奈。揭示了旧时代的青年对时事已有所觉醒,但又对前途渺茫而感到彷徨的痛苦心情。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  相似文献   

18.
木目 《现代语文》2004,(11):7-7
朱自清的散是以情胜的。他的学活动从新诗创作开始。诗歌重情的特点自然也影响了他的散。他的散或描摹世态,怀人抒情,或即景写情,融情于景,或融情于理,以理蕴情,无论叙事、写景都贯注一个“情”字。朱自清散的“情”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或朴素,或丰盈;或庄重严肃,或幽默诙谐;或忧郁惆怅,或积极进取。他的精神世界、化教养、社会观念、审  相似文献   

19.
刘雨阳 《英语广场》2022,(23):10-13
自翻译批评的概念产生以来,相关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凯瑟琳娜·赖斯的翻译批评理论是文学性译本研究中常见的翻译批评理论。《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其清新隽永的意境和细腻朴实的风格为后人所熟知和欣赏。本文以张梦井的《匆匆》英译文为目标文本,从文本类型和语言要素这两个角度对散文英译进行批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里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