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户县社火起源于西周时期,它形式多样,融合祭祀、戏剧、舞蹈、音乐、手工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在民间一直深受群众喜爱。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整理研究,介绍了户县社火概况、起源,并结合孔子诗学中“兴观群怨”的观点对其当代意义及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户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南依秦岭,北濒渭水,山川秀美,物产丰富,素有“西安后花园”的美誉。户县农民画以其构图简洁、想象大胆、浑厚质朴、气韵生动而名满九州、享誉全球。1988年户县被国家民政部正式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乡”。户县农民画与当地戏剧、舞蹈、民间社火、竹马、旱船、龙灯等丰富的民间文化形式渊源深厚,承袭历史,直接地气。  相似文献   

3.
傅畅  王安霞 《文教资料》2010,(12):63-65
社火脸谱是从古代"假面"、"涂脸"发展而来的,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民间造型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是我国最古老的脸谱之一。本文从社火脸谱的起源、艺术特点及文化意蕴等方面对陕西社火脸谱艺术进行了研析。  相似文献   

4.
《少年月刊》2014,(7):11-12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张赋京.是户县光明小学六(1)班的学生。我的母校位于“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户县,这里以其绚丽多彩的农民画艺术蜚声国内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用在户县农民画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户县农民画吸收了文化的精华,一出生就显得格外富有生命力。也正是因为依托这片艺术土壤,深受农民画艺术的熏陶,我的母校一户县光明小学,确立了一条走美术特色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5.
社火是民间节日期间举行的各种游艺杂戏活动的总称,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意味和浓烈的文化色彩,在中国各地城乡、尤其是广大农村流行颇广。作为城乡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火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社火表演过程中,人们除获得情感释放外,还实现了一系列的文化及社会功能。城市社火和乡村社火作为同一民俗事项,具有许多相同点,但由于表演语境等诸因素的不同,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差异。本文即重点对西宁城乡社火的表现形态和文化功能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社火”是春节期间汉民族传统的民间文艺活动,对维系当地人民的文化认同、增进文化聚合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的社火艺术有旺火、抬阁、耍龙、高跷、旱船、跑驴、车队、大头娃娃、秧歌等基本形式,对这一地区的“社火”艺术进行细致深入的社会学考察,深入挖掘这一艺术形式独有的文化内涵、民众参与程度及文化认同就变得势在必行.对保护与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资源非常丰富,区域特征也非常明显,充分保护和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十分必要。农民画是陕西户县最具特色的地域名片和标志。户县农民画是关中户县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术,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价值。本文以户县农民画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收集相关资料,对户县农民画的发展概况、现状和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发现户县农民画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火是中国传统民间文艺,陇南市的民间社火,以西和县民间“黑社火”最有代表性,将灯光和系列美术造型及图像有机结合,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户县农民画诞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它以"洋不过你土过你"的独树一帜的风格,逐步跻身于艺术百花园中并成为一枝艺术奇葩.具有时代性的户县农民画为展现中国五十年代以来文化结构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关系提供了平台.笔者正是借用这个平台,通过文献调查法收集户县农民画的历史资料,透过户县农民画变迁的历史,并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研究分析中国文化变迁与社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研究,不仅为户县农民画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为社会变迁与文化变迁关系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指关陇地区包括关中西部和陇东地区。关陇社火历史久远,独具特色,尤重民间传承。社火脸谱、服装、把仗是关陇社火表演的三要素,它象征和凸显着社火所扮演的人物身份、文化性格。在关陇地区,社火会组织社火表演,行使自己的组织权和经济权,是中国民间组织的一种表现形式。社火传承人是社火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无数社火传承人通过心口手相传,实现了关陇社火的历史传承和现代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的历史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理论继承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基础的,具体表现在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论、以生产力为根本的历史唯物论和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论等方面,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红色经典"是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历史主义的眼光去理解"红色经典"及其主要特征,将有助于发挥它的价值,这对于赣州当代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宝鸡民歌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唱而形成发展起来的集体创作,是一部形象化了的宝鸡人民生活和劳作的历史写照。宝鸡民歌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社火调、民俗歌曲和宗教歌曲等六大类。宝鸡民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与西府方言结合紧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4.
皖北花鼓灯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花鼓小锣、花鼓灯和花鼓戏构成的"风阳三花",彼此在内容、形式和流行范围,以及百姓的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大不相同.就其渊源而言,花鼓灯之"打花鼓",主要源于唐宋时期"打夜胡"和"打讶鼓";花鼓灯表演中的岔伞(即灯伞),一则脱胎于明代城隍祭祀衍生出的"三巡会"中的黄罗伞,同时又与讶鼓表演中的帷伞有关,而民间社事活动--社火,则为花鼓灯的表演提供了一个契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花鼓灯表演逐渐成为上元节等社火的主要形式和内客.在其形成和发展历程中,皖北花鼓灯经历了一个由祈禳、敬神、娱神到娱人、自娱的转变过程,并最终成为皖北民众的"狂欢文化".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被称为中国的“大时代”,徐文珊的《历史教育论》则是这个“大时代”的产物。它是中国历史教育由传统走向近代过程中出现的第一部总结性、系统性的专门著作。它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历史教育由“考古”向“考今”的转向,也顺应了抗战的时代要求。它的内容比较丰富,具有鲜明的思想特色,主要包括首次明确地从理论上将历史教育区分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两个不同领域、历史教育以情感教育为先等六个方面。而它的时代价值,则体现在推动了文化抗战工作,促进了历史教育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探析儒家"义利之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深刻内涵,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对当代社会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于公安派领袖袁宏道的"性灵"说,论者一般从历史分析的角度出发,强调其反对七子派模拟剽窃习气的积极意义,肯定其体现明末追求个性自由思潮的进步价值,这是无可争议的.但相对地,立足于其诗学理论自身的考察就少了些.结果就是,在笔者看来,导致了某种对"性灵"说的不适当的高估.本文不揣浅陋,力图集中探讨一下"性灵"说的理论面貌及其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8.
逻辑学:从“是”到“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是逻辑学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探究“是”这一系词所表示的明晰的逻辑关系一直是逻辑学家们所努力的工作。本文通过对于“是”与“蕴涵”之间联系的历史探索,试图澄清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历史连续性和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慈孝"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之一,也是伴随家庭结构演进而代代传承、历久弥新的道德观念。"慈孝"观在与中国旧式传统家庭结构相适应上具有历史局限性,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建设相交融上具有时代契合性。加强"慈孝"观教育,对于培养青年学生的健全人格、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主旋律文学”是一种文学命题,它包含着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求的主题内涵,强调丰富多彩的审美表现形态,主张“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相辅相成。“主旋律文学”是一种艺术原则,它呈现出规范性和主导性、道德自律性和意识形态化、宽容必玫整合性等理性特征。“主旋律文学”作为一种创作存在,由于其最终价值目标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且在创作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充分体现出历史的合理性和现实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