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浩瀚无际的天空有舒卷变幻的云层,夜阑人静的城市有永不明灭的灯光,奔腾咆哮的黄河有热血沸腾、怒发冲冠的青年,从五四开始,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共同支撑起了整个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2.
青年主张     
这个话题能找到这么多的角度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卖女孩的小火柴鸡蛋里面怎么这么多骨头?--辣笔小新所选只是相对较好的作文,且都是在准高考状态下完成的,缺憾肯定不少。但为了体现其信度,编辑未对这些作文动一字一句,只是对其中的错别字在括号里作注明。仅此而已。--多嘴老编  相似文献   

3.
相约黄河     
不满足是向上的年轮。——鲁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唯有这样的黄河,逶迤华夏,满情着沧海般浩瀚的狂想,排云而下,冲破嶙峋山岳,卷起千顷巨浪,高吼着前进的进行曲,以一种无畏与向前的姿势将自己炼成不朽的神话,才托得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激情与雄壮。  相似文献   

4.
箭在途中     
人生如箭,无论前方是风雪弥漫还是繁花似锦,开弓后只能勇往直前!——题记  相似文献   

5.
彷徨,“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惆怅,“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迷途,“梦回吹角连营”。是眼前的迷眼乱花挡住了你看清前面的风景。退隐,只须掉转头,甘拜花下;进取,则须伸出双手,撩开迷眼乱花。  相似文献   

6.
曾经明亮的大堂中.您那一张老爷椅仍在,正对着天井和大门,一样的沉静,一样的安详。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万般呼唤待君归  相似文献   

7.
罗小军 《学语文》2005,(3):45-45
精美流畅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是本文闪出的最大光亮。像“山水产生了文明,山水延续了生命”、“山因水而伟岸,水因山而透美;山有样而水无形,山有头而水无尽”等语段,句式整齐,长短相间,读来颇有音乐的旋律感;像“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有时候,她叫甘露,去亲吻干溜的泥土;有时候,她叫细雨,用温情感化冷漠的冻土”等句子,巧用比喻,将父母的情与爱展现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8.
宋亚军 《学语文》2005,(3):22-23
美的散文是诗意的栖居,它能用平平常常的方块字,堆聚出一种意境,透射出一种韵味,让人叹赏流连,手难释卷。本文就有一种哲理诗的韵味在流淌。开首,以花喻人,顺势引出一代文豪雨果的事例,然后用诗一样的语言作精警归纳:“生命有的时候很苛刻,它要一个完美的灵魂;生命有的时候很宽容,只要一个微笑,甚至一个表情,就满足了。”这句话,韵味丰厚,极具张力。下面,用“人生的任何风景都在我们左右两边”做总述,然后,用“晴”“阴”、“歌”“曲”、“生”“死”等做“左”“右”的形泉化例证。思维独到而开阔,思考深入而缜密,渗露出哲理思辨的气患。接下来用泰戈尔的话叠印话题后,又生发出一段韵味悠远的议论“幸福在……每一个高尚的灵魂,在我们……那一处,那儿离天很远,离云很近……”最后。更是用形象化的诗一样的语言,带着读者步入哲理思考的天地。有诗意在飘飞。有哲理在穿潘.白有一种独到韵味飘逸文间。  相似文献   

9.
《当代职校生》2005,(9):25-27
2005年的高考作文精彩纷呈,全国各地的满分得卷公开后,即成热门话题。本刊编辑部从四川、广东、福建的满分作文中,精选出4篇颇具人文价值、文化底蕴也极深厚的作品供大家学习一这些满分作文的作者,他们也不是什么圣贤人物,他们只是我们的同龄人而已,和我们一样在自由地挥洒青春,在尽情地绽放活力。读他们的妙文,欣赏他们,相信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优秀!读他们的佳作,欣赏他们,激励自己勇往直前,不断迈向成功!  相似文献   

10.
自嘲的方法     
柳舟 《中学文科》2006,(2):17-17
幽默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宁可取笑自己,绝不轻易取笑别人。海利·福斯第曾经说过:笑的金科玉律是,不论你想笑别人怎样,先笑自己。”自嘲,也是自知、自娱和自信的表现,本身也是一种幽默。英国作家杰斯塔东是个大胖子,由于“体积”过大,行动往往不太方便。但他也像罗慕洛不以矮为  相似文献   

11.
二胡·江南     
我是二胡,漂泊似冬雪之夜,幽怨似深秋的桂子。从一开始,我就在流浪,我想忘记流浪,我要有个安稳的家。  相似文献   

12.
独上高楼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篇饱含着父女深情的优秀散文,读者令人感叹唏嘘,热泪盈眶。昔日勇于面对艰难困苦、战胜挫折的父亲,一个能为妻儿遮风挡雨,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竟在妻子病故之后,放大痛苦,精神崩溃,急遽地沉沦下去。女儿为此万箭穿心,痛心疾首,她详细地哭诉往事,希冀唤起父亲面对挫折对的坚毅与勇气,再度坚强地站起来,顶起生活的蓝天。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没有丝毫的夸饰和矫情。语言扑实无华,感人肺腑。  相似文献   

14.
第一,题目开放程度高,能够激发考生进行多元思考,我们知道.题目的开放性往往体现在材料与观点两个方面。与“一枝一叶一世界”之类的题目已经提示了观点、只须考生在材料上展开联想和想像不同,上海题提示了材料的范畴,而让考生在“怎样的影响”上摆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章紧扣“忙”字,并将“忙”与“乐”勾连,通篇以“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贯之,阐述重心明确得当。入题角度有独到之处。在阐发过程中,构思比较新巧,分别用三种富有象征性的标点符号作为对中心观点的议论层次,既形象生动又深入浅出,从而将对话题的阐发推向深入。章收尾归纳有力简明,结构完整。通篇内容也显得比较厚实,显示了考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与一定的思考深度。[编按]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命题可以说是异彩纷呈。话题作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复存在,命题作、材料作亦争奇斗艳。与以往相比,今年全国和各省市作题的主旋律都非常明确,就是非常强调思维的辩证品质,要求能闪现出人生的智慧,更加强调学生自己对人生的内在反思,对生活的理解和把握。这里,笔试着对各省市的一些较有个性的作加以点评。  相似文献   

17.
包容     
王武镝 《学语文》2005,(3):28-29
北京,六大古都之一,端庄素雅,古色古香;北京。新中国的首都,日新月异,充满活力。作者敏锐地抓住了这看似矛盾的两个特点,去探讨北京之美的根源所在。“包罗万泉,内涵丰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现代与古典,西方与东方,文章选取一系列典型的事物,形象地告诉读者:正是速海纳百川般的包容,成就了今天北京之美。文章从容不追,扣住“包容”,娓娓道来,写得层次清楚,眉目分明。平时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学素养,绝对写不出这样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18.
那时花开     
李阳海 《学语文》2005,(3):18-18
这是一篇考场佳作。作者引述文题中的材料,并举出一个事例来,这样立论就有了针对性和现实感。接下来是一个过渡段,由现实过渡到从前。作者列举了中外许多名人在挫折面前不屈服。化解痛苦的例子,有事例,有分析,令人信服。尤其是文末的那几个自然段组成段落的排比,气势磅礴,一贯而下,大气不凡。最后值得提及的是结尾段,几句富有哲理而简短的议论,使主题得到升华,给人警示,给人启迪。  相似文献   

19.
魏鉴文 《学语文》2005,(3):11-11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狂风巨浪、水舌、百世沧桑、人世千年、万古旷世……开篇两组排比句渲染人生旅途的忧愁痛苦,如黑云压城、泰山压顶而来,极力造势以反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燕雀蕃篱,终是弱者态形。紧承着下文即纵观历史,横看现实,正反相形唱出一曲直面挫折,笑对痛苦的人生英雄之歌。“青云”绝唱的王勃,“酒家眠”放浪的李白,以他们的坚劲放歌潇洒人生;“哭来江山”的刘备又因哭失去二弟放大痛苦而动摇了江山。当今现实仍在重演着历史的悲喜剧,人们岂能不反思、警惕、奋起?作者酣畅刚健的行文中始终有一股勃发之气。经过一番感情的过滤,我们真欲随着美丽的文字,而“乘风飞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看人生了!  相似文献   

20.
园丁絮语     
李泽淳 《学语文》2005,(3):47-47
这是一篇有着很大议论成分的抒情文,考生以园丁的口吻道出了“平凡与自豪”的内在联系,点明了一个人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平凡的工作,只要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有益的事情,尽了应负的责任。那就会在内心世界产生令人认同的自豪感。文章运思角度新颖,立意深刻鲜明,写景、抒情、议论等各种手法,应表情达意之需,水到渠成。语句长短错落有致,行文自然、熨帖,堪称临场作文的佳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