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问题的课例研究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在实践中,我们通过精心策划教研活动,引导全体教师关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倡导每一位教师介入研讨和学习活动,在与专家、骨干教师平等对话、自主反思过程中的教学问题,启迪更多的教学智慧,使教研活动告别了虚假与形式,让教师关注问题与研究;加强了策划与管理,让全员参与的教研过程更完美;更体现了治标又治本,使教研活动更加有效、深入。  相似文献   

2.
教研活动的目标是要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理性教学智慧。要实现这一目标,教研活动过程中,仅有理论学习是不够的,还需引导老师用理论指导实践,并结合个体经验审视、反思实践,从而促进专业成长,形成实践智慧。"同人同课二次教学"教研活  相似文献   

3.
1987年,我校提出了“备课——说课一上课——评课”的“四结合”教研模式,形成一个以“课”为核心的循环往复的教研过程,后命名为“链式”教研活动。其目的是引导教师人人参与到教研活动中,个个都是主体,人人都有承担活动的义务和责任,通过教研活动,整体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办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例教研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单位,在优秀教师、教学专家或研究人员的指导或引领下,通过对课例的研究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形式。这种教研活动形式,能促使教师仔细考虑课例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项活动和每一种方法,帮助教师有效地发现特定教学情境中的问题、活动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学反思能力、分享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5.
研究课,是让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课。研究课活动是教研组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6.
关注校本教研就是关注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创新校本教研就能以立体多元的教学实践场景和多彩平台,让校本教研文化无声地流动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滋润着教师的教学心灵和智慧。青岛台东六路小学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立足高起点、提出高目标、追求高品位,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探讨构建"尊重差异、彼此欣赏、自由表达、共同分享"的多元化校本教研模式,形成了"以说教为乐事、以研课为趣事、以论教为常事"的校本教研文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社会建构理论与联通主义理论视角,构建了技术支持下的智慧教研模型:模型融合课前、课内和课后日常教学业务情境,支持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结合群体人际数据与课堂教学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为教研提供社会和认知支持;基于协同进化和集体创生知识库,支持教师教学能力个性化提升。智慧教研模型遵循实践逻辑进行群体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支持从"专家授导式"向"课堂问题驱动下教师合作探究式"教研范式的转变,联通相关资源为教师个性化发展提供多维支持,有助于建立平等协同的教研氛围和文化。  相似文献   

8.
谈评课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随之兴起,评课更是校本教研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评课也是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会评课的老师常常是会看课的,也大多会上好课。因此,学会看课、评课,是提高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学期,我校围绕省级"十二五"课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教研组磨课活动,具体做法是让组内教师先独立备课上课——教研组共同评课议课、开展教研活动——被指导教师再次备课上课——进一步互动交流、提升总结。整个活动过程突出了"跟进",组内成员要紧密跟进作课教师,作课教师要紧密跟进集体的互动交流。这样的磨课活动使更多的年轻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得到快速成长,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教研活动中,自己参与其中也收获颇多。下面就从我们教研组打磨的一节五年级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说起。  相似文献   

10.
"同课异构"是以内容相同的教学素材为参照,由教师个体、群体在不同的理念、智慧背景下,进行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这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并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和创造性的见解。"一人同课异构"是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蹲点教研”是在传统教研工作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实施“蹲点教研”,要求全体教研员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一起走进学校,倾听教师的呼声,增进彼此的了解;走近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缩短彼此的距离;变指令性安排为参与式服务,通过听课、评课、亲自做课、参与和指导教研活动等方式,达到指导、帮助的目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努力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创生者和实践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和推广者,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2.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推动着教育不断创新发展.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阐述大平台在学科教学教研中的实践与应用探索,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基于现代技术的智慧教学、智慧教研环境,实现智慧教学、异地同课、资源共享,实施智慧教研、网络研修、网上巡课,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科教研方式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园本教研的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园本教研的三位一体的关系。园本教研促进教师实践性智慧的发展,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主要培训方式有事件剖析法,“备课-听课-说课-评课-议课”活动等。其特征一是要根植于教师所处的教育实践情境;二是能让教师有机会参与对教育实际问题的反思,并尝试重塑自己的观念和实践;三是能有效地实现教师与同事及专家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4.
说课活动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教研形式。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确定改进意见,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一种教研活动。实践证明,说课不仅有利于克服个人备课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且能尽可能地提高教案的理论性、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艺术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在全面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在新课标、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开展好说课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张辉 《辽宁教育》2013,(4X):78-79
<正>教学研究活动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探求适合自己学校实际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其宗旨归根到底还是提高教学质量。从这一个目标上看,教研内容的针对性、教研方式的灵活性、教研效果的真实性、教研结果的实效性都显得尤为重要。基层学校的教学研究方式是否要随从于上级教研部门所组织的教研方式呢?我个人认为不能一味地随从,其原因是上级教研部门一般以开展各种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主要形式,其目的主要是对下属学校的教学提供导向性服务和指导作用,在组织此类教研活动前都是给研课教师一段准备的时间,一般先让参与者提前预设好课例,然后研课教师要经历"备课一导课——磨课——演课"等复杂的过程,从开始准备到"演出"结束,这节课的内容、情节如剧本一样,教师和学生早已熟之又熟了。基  相似文献   

16.
陈娟 《林区教学》2012,(9):96-97
对于初中的数学老师来讲,对什么是主题教研均有简单的了解,但是,对如何开展主题教研却很茫然,针对一节课开展的主题教研,演变成了就课论课。校本、师本的主题教研便于广大教师参与其中,所选主题是以教师感兴趣的,以这种方式开展的教研活动,使广大教师有机会沿着从旁观者到成熟实践的轨迹前进,即提供了一个从教研者到实践者的合理参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深化专业能力的过程和形式。  相似文献   

17.
卢耀珍 《广西教育》2010,(31):28-30
常规教研是指学校日常开展的一般性教研活动,诸如集体备课,听、评课,组织上公开课、研究课等,需要经历集体备课、相互观课、课后执教者反思、评课交流等活动过程。它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是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自我的平台,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常规教研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8.
参加教研活动是"聚外力"、提升教研功力的最佳途径,而善于发现和选择教研活动中的亮点是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实现教研功力提升的关键.就教研活动具体形式而言,听讲座、做报告可以吸收教育教学的理论观点和真知灼见,磨课、听评课可以传承优秀的教学传统经验,解题、命题可以历练专业素质和技能,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可以攻克教育教学中的难题,各种教研活动的共同作用最终可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9.
课程是教学三要素之一,教研课程是实现教师进修院校功能和教研员角色定位的载体,开发和实施教研课程是新时代教研员最基本的工作职责。针对当前教研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人本智慧教育论下教研课程开发的策略与途径,以期化解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异化”等问题,逐渐去除当前教研活动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20.
李侠 《教师》2011,(12):48-49
"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活动是采取比较研究的方式,在大家充分发挥自己教学智慧与教学专长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发扬合作精神共同研究在新课程理念下新的学科教研模式。本文对"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作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