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_『数感,并将数感的发展置于首要位置上,并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宴践与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即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存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算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着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概念的建构是学生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必备条件,也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概念”教学是指小学阶段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与“数”有关的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的运算、研究数量关系的基础。“数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经历“数”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促进学生在感悟中自主建构“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即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感。一、联系生活,建立数感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教学中,要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4.
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逐步培养,并且要有实实在在的载体。仔细观察,操作实践,大胆猜想,及时抽象都是数感培养的好形式。现以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整十数”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感悟:  相似文献   

5.
徐斌 《江西教育》2014,(9):30-30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概念教学历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而“素数与合数”的概念,属于数论初步知识,是规定性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学习难度。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概念教学历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而“素数与合数”的概念,属于数论初步知识,是规定性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学习难度.如何帮助学生在具体中理解概念本质?如何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夏永立老师设计执教的“素数和合数”这节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课例.是一节很有深度的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概念获得"教学模式在"昆虫分目举例"中的教学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学教学中,要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必须在教学中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序列分为三个阶段,即阶段Ⅰ:资料的呈示和概念的得出;阶段Ⅱ:概念获得的验征;阶段Ⅲ:思维策略的分析。运用该教学模式进行“昆虫分目举例”的教学,能够明显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感的内涵及功能作了明确表述:“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作为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感,最直接的途径,莫过于在解题活动中实现,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解题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即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0.
水彩画教学方法很多,根据学生实际,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可分三个阶段有序进行:第一阶段运用“重叠法”打好色彩造型基础;第二阶段运用“缝合法”训练控制水分的能力;第三个阶段运用“渐层法”使画面产生润泽感  相似文献   

11.
数感是对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提高感悟能力。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下面结合“8和9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从不同切入点,谈谈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数感,并将数感的发展置于首要位置上,并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即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算运算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着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培养学生的数感。一、联系生活,获…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提高学生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我校以“三论”为指导思想,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和生理特征,遵循“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的原理,将课堂结构划分为有机联系的七个环节,在这七个环节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功能是“启”和“导”。为此我们把这七个环节所组合成的课堂 结构称之为“启导自学七环节教学结构”,这七个环节分别是:   1.铺垫启新,复习旧知。 (3分钟 )  2.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3分钟…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感悟式教学法,结合高中阶段特点,更加强调学生感悟的主体性、深刻性、人文性,以及语文阅读、表达和高考应试能力的培养.它以"感悟阅读"为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环节,形成包括以"感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自主阅读课、课外阅读三个方面的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自主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在武术教学中,要遵循三个规律,即:遵循粗略掌握动作阶段的规律;遵循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的规律;遵循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的规律。循序渐进,区别对待,学生互助互练,共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武术”动作、套路过程中的三个转变,达到武术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从新课程背景下的“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优势入手,突出了该模式下的核心环节---“问题”设计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详细分析了问题设计所要遵循的四个特点,即:典型性与针对性、生动性与具体性、思维的发散性、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闫瑞利 《江西教育》2022,(35):71-72
<正>数感是重要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接感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下面结合“分数认识”的教学片段,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一、让学生“涂一涂”,体验数感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把图1中的小正方形分别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每种颜色占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学生自由涂色,分别说一说红、黄、  相似文献   

18.
教师可以遵循新课标理念,依照“四元五环”教学法,精心设计教学.即教师依循“四元”要素,遵循“情境—探究—体悟—内化—应用”五个环节实施教学,让学生在建构知识的同时,感悟数学学科基本思想,积累活动基本经验,并学以致用,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吴梦然 《学苑教育》2023,(24):44-46
数感是学生的一种心智能力,是他们对数、数量、数量关系以及运算结果等数学要素具备良好的感知和感悟能力。作为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数感培养应得到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数感,指导学生通过利用多种方式表述“数”及应用“数”,帮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中快速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准确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文章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感培养展开探究,阐述了数感的内涵及特征,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出培养学生数感的创新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任务。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教学要真正实现这两方面的统一,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目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训练与感悟有机结合,优化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且有效的实践活动中“感悟”“训练”———感悟体现人文性,训练体现工具性。教师钻研教材,找准适合学生“感悟”与“训练”的最佳结合点,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确定“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