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理文化>今年第4期推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专辑".在云南的文艺刊物中,<大理文化>是以专辑的形式最早推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文艺作品的.这个专辑决非一般应景式的配合形势,而是经过编者认真组织、策划,使这些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武汉革命博物馆举办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活动期间,该馆收到武汉小吃老字号"老通成"创始人曾厚诚的长孙曾宪德先生捐赠的一批抗日救亡歌咏刊物,均为1937年和1938年出版的版本,其中初版的歌曲集《大家唱》弥足珍贵。翻开这些泛黄的书页,重温那段如火如荼的抗战岁月,这些唤起民族意识觉醒的抗战歌曲音犹在耳,铿锵激昂,动人心魄。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两次提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成果。他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在这个讲话接近结束时,他又说:"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相似文献   

4.
杨义龙 《大理文化》2011,(4):100-103
1945年春,石门关前,漾濞县福国寺内的牡丹花灿然盛开,花开七朵,漾濞官员、民众、僧尼都大为振奋。也许是中国军民热切盼望抗日战争早日胜利,便觉得牡丹花开七朵有"七·七抗战"胜利之意。福国寺僧尼用各色彩绸搭起牡丹亭,渲染出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漾濞县军政要员、秀才儒生都慕名而来,吟诗作对,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当时有一位面容清癯、身形挺拔的官员吟了三首七绝: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8月14日至11月15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联合湖北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360》,加上抗战文物收藏家、抗战将领后裔提供或捐赠的部分藏品,共同举办了《保卫大武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文物文献展》。本次展览共接待观众2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一次联合办展的成功探索。  相似文献   

6.
日本近代以来多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尤其是1931年挑起"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开始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国关注,举世瞩目,意义重大。武汉市一批具有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专家学者,对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文化渊源进行了考析,对读者了解日本民族性及树立正确的战争观和历史观具有积极的意义。此文为即将出版的《日本对外侵略的文化渊源》的前记。  相似文献   

7.
公元1662年,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举兵收复被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了38年的台湾,使宝岛重归中华版图.公元1683年,清代将领施琅奉康熙之命率师攻占郑成功后代割据的台湾,实现中国统一大业.公元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霸占了台湾,50年之后,抗日战争胜利,宝岛终于又回归了祖国.历尽沧桑的台湾岛,毕竟离不开中华大地这个伟大的母体.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关于文化素质教育的宝藏和资源,需要不断传承、创新和弘扬.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增强大学师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和历史认同感.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提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关于文化素质教育的宝藏和资源,需要不断传承、创新和弘扬.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增强大学师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和历史认同感.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提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也是玉溪人民的优秀儿子、人民音乐家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七十周年纪念日。为弘扬聂耳精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奋勇抗争的革命传统.玉溪市委宣传部主办、市化局、广播电视局等单位承办的“弘扬聂耳精神.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歌咏比赛”经主办、承办单位和各参赛队的共同努力.于8月14日至17日在玉溪体育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武汉革命博物馆策划开展了一系列以纪念抗战为主题的展览及社会教育活动,丰富了武汉市抗战70周年纪念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中小学生再次走进博物馆,感受到博物馆的文化魅力,使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光辉旗帜王东生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尽管有许多志士仁人进行过艰难曲折的斗争,但都没有形成统一的全民族的抗战。其原因之一,是缺乏鲜明的有号召力的旗帜。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高举...  相似文献   

13.
《上海文化年鉴》2005,(1):336-341
汤晓丹(2004年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 演员、导演。原名陶秉钧。江苏苏州人。童年随父母迁居北平,1934年毕业于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艺术师范系,后入山东民众教育馆戏剧训练班学习表演。1935年参加中国旅行剧团,赴天津、南京、上海等地演出《雷雨》、《日出》等剧目。1936年入上海天一影片公司,主演《黄浦江边》、《女同学》、《杨柳村》等影片。后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实验剧团。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上海抗日救亡演剧四队,辗转武汉、重庆等地演出话剧《民族万岁》、《塞上风云》、《自由魂》等。1942年人中国电影制片厂,先后主演《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日本间谍》、《还我故乡》等影片。抗日战争胜利后回上海,入昆仑影业公司。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挽救危亡的伟大壮举,广大的妇女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经过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以弱胜强,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在这场战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抗战文化。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抗日战争留给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占人口半数的中国妇女则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整个抗战文化添上了重要的一笔。自从日本法西斯发动侵华战争以来,中国的土地被占领,村庄被毁灭,大地上到处是屠杀、奸淫、掳掠和轰炸。战争强迫中国妇女走出家庭,走到…  相似文献   

15.
寻找阿Q     
阿Q,一个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 提到阿Q,你也许会想到他的祖传绝招--精神胜利法.也许你会说"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木自己,无视现实的"狂"办法."狂",它的确狂.但朋友,你不要忘记,就是这种"狂法"多少次使阿Q重拾自信,快乐无忧.  相似文献   

16.
四川是抗战收复神圣国土、复兴中华民族的基地。认识四川抗战的真实巨大的贡献和四川人抗战精神的本质内涵,需要以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视野,需要以历史是"千秋金镜"的深邃眼光,需要从抗日战争发展史的全局来展开研究。《四川抗战全史》的作者们从这样的研究视角出发,努力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与道德精神各方面全方位地展示川人抗战威武雄壮的英雄史剧。其中最关键的主旨,是从全面的全民族抗日大战场的角度,包括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大后方战场三大战场凝心聚力、互鉴互学、紧密联系、紧密团结的角度,来总结川人抗战的精神、经验和智慧,认识川人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拯救人类文明、争取人类正义与和平的胜利而作出的一定的奉献。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同胞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御外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独特贡献,他们牵制和消耗了日本侵略军的力量,打乱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分裂破坏汉族和少数民族团结的阴谋。从我国少数民族同胞投身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中,我们获得的是对这段难忘历史的思索以及对当下的启示:少数民族同胞参加抗日战争加强了其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自治在抗战中完成了雏形;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全国各民族只有加强文化认同,强调同根同源,增强命运共同体意识、民族根连根意识、发展共作为意识、筑梦齐努力意识,才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推动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8.
丰碑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壮举,也是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永远难忘和引以为自豪的日子,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产生了抗战艺,奠定了中国艺创作的基础,这是一个创举,  相似文献   

19.
马曜,云南洱源县人,白族,1911年10月生.1927年考入大理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今大理一中),1931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经济系."九·一八"后加人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运和抗日救亡工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回昆明,进入西南联合大学中学教师进修班学习中文系课程.后因病回老家休养,其间曾雇用马帮、船户,承运乔后食盐至大理、下关转运保山,支援滇西抗战.  相似文献   

20.
在2008年举办的一次关于"非遗"保护工程的研讨会上,我曾以(<"非遗"保护热潮中的困惑与思考>为题发言,随后把文章发表在辽宁的<文化学刊>上.文章提出了值得密切关注的几个问题,即"精华"与"糟粕"的辨析、文化功能的演变及旅游开发的得失等问题,以期对"非遗"项目的申报评审和保护利用有所裨益.现在就我近年参与相关活动的实际感受,继续就上述问题进一步申述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