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隐是晚唐一位比较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作由于个人经历和所处时代的影响,而呈现出比较独特的风貌。本文试图从他诗作的哲理化倾向入手来展开研究,以求全面认识和评价罗隐的创作成就及其在唐诗发展史中的地位。罗隐诗的哲理化倾向首先是其生存状态的反映,同时也缘于他对动荡的唐末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审视,此外还有整个唐诗发展逻辑的制约与影响。从他的这种诗歌风貌中,可以感到罗隐与他的同道一起正在渐渐地结束着唐音并奏响了宋调  相似文献   

2.
诗歌潮流的运行无疑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即如在政治史上早已成为大唐帝国最后解体阶段的代名词的晚唐,在诗歌的国度中却并不等同于诗海洪波的浪消潮歇,恰恰相反,从诗歌发展史的宏观角度考察,它反倒意味着一个烟波浩淼的第二次浪潮的开始。在晚唐以前早已有人开其滥觞,但只是到了晚唐才逐渐风行于世的人词,就生动地表现出诗国才子们方寸之间的巨大变化。本从温庭筠词的剖析入手,试图对此得出一个宏观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杜牧,晚唐著名诗人,一牛写下400多首诗,尤其是他的30多首咏史诗,其独特的风格在晚唐消沉纤弱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晚唐诗坛上,杜牧的诗作“俊迈不羁,其诗有气概,非晚唐人所及”。  相似文献   

4.
“晚唐体”成为宋诗一种风格类型的代称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晚唐”一词首先是作为时间概念出现于宋代的献记录中,与诗没有关系。“余四祖在晚唐时……”,“鞠,皮为之,实以毛,踏而戏,晚唐已不同矣。”  相似文献   

5.
在经历了初唐和盛唐的历史变迁后,晚唐诗的总体特征显示出了相对独立性。著名汉学家、翻译学家宇文所安所著的《晚唐诗》英译本,一方面考虑了西方读者的反应与感受,另一方面也兼顾了晚唐诗中的独特美学因素。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分析《晚唐诗》英译本的中英文美学特征,以英语读者的视角辨析宇文所安使用的晚唐古诗英译策略,以期对此类古诗的翻译和传统文化的传播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历来对于晚唐体的理解就有很大的分歧,就是在宋代士人中对此的看法就不尽一致,而宋末方回对于晚唐体的竭力渲染,这自有其深刻用意在。文章由此对整个宋代文学思想史上关于晚唐诗与晚唐体的各种不同看法作出较为系统的清理,并力图理清其中发展变化的轨迹,论述其由沿袭到反拨再到回归的整体接受过程。  相似文献   

7.
皮日休乃晚唐名诗人,其最终结局如何,在其个人研究中历来成为争论的焦点。本在广泛地搜集材料的基础上,对所流传的四种结局,进行一一分析考证,结论是皮日休在黄巢败亡之后,逃往吴越,依附于钱镠。  相似文献   

8.
皮日休乃晚唐名诗人,其最终结局如何,在其个人研究中历来成为争论的焦点。本在广泛地搜集材料的基础上,对所流传的四种结局,进行一一分析考证,结论是皮日休在黄巢败亡之后,逃往吴越,依附于钱镠。  相似文献   

9.
晚唐诗歌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特征。盛唐是诗人与国家、民族、皇权合在一起,个人消融在政治原则中;晚唐是个人从原则中走了出来,表现的是诗人自我,这实质上是人的尊严的提高。以晚唐诗歌人情味特征为基点,放眼广阔的文学历史,可以看到一条逐步发展而又完整的人情味链索,晚唐诗歌人情味是其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盛世剧变下的晚唐,士人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爱国、忠君、怜民”的晚唐诗人的杜牧,其诗歌中流露出的心态在晚唐颇具典型意义。文章选取杜牧的政治爱国诗,着重分析其诗歌中所流露的济世补天心态。并试图通过横向考察,探讨出晚唐士人群体所共有的这种心态。从而探究这种心态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全唐诗》分别辑录了于《思归引》和罗隐《思归行》两首诗,但两首诗文字内容相同,系出于一人之手,该诗究竟是《思归引》,亦或《思归行》?作者属谁?爬梳史料,考证可知:《思归引》属于之作。  相似文献   

12.
李艳 《培训与研究》2007,24(7):15-16
罗隐的咏史诗,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并深远地影响了宋人诗风的审美取向。本文仅以《西施》、《帝幸蜀》为例对罗隐咏史诗的创作情感和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至目前为止,尚未见学术界对罗隐这位唐才子寓居池州六七年的史实,进行系统而具体地追踪和研究。近年来,笔者在广觅文献和实地调查基础上,对罗隐寓居池州的起止年份、寓居的因缘和机遇、罗隐对池州人和池州山水的深情恋眷,以及他在池州对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等等,一一进行钩沉、考证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罗隐是晚唐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诗人,其咏史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或借古讽今,或借史写心,立意新颖,讽刺尖锐,艺术特征鲜明。罗隐的咏史诗成为其反映和表现唐末社会现实生活的重要艺术手段与途径,受到历代诗评家的褒赞。  相似文献   

15.
有着“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称的唐寅。长期以来在正统文学史上却承受着被冷落的尴尬境地,并一直被认为是文坛边缘的另类存在。其实唐寅的诗作虽然不合于当时的官方主流意识,却暗暗地迎合了诗风新变的大趋势,更敏锐而忠实地反映出了明代中叶社会上涌动着的新气息的动向。从这个角度来说,唐寅的诗歌对于当时的整体时代精神有着窥豹一斑的意义,这是庙堂之上的主流诗人所不能比及的。从这一点出发,可以说,唐寅非但不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反而是一个最为“正统”的诗人。  相似文献   

16.
罗隐诗歌的语言,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感怀身世之作,“善作亻宅傺之言”,慷慨悲凉,调高韵响,犹有楚骚之遗风;那些咏物抒情小诗,则绮丽与清绝并存,其精邃自然处,不让唐之初盛;而那些深含哲理的议论之诗,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晚唐诗坛上,马戴的诗放射出奇光异彩,特别是他的五言律诗,不但数量多,而且艺术成就很高,为后人所欣赏。其边塞诗具有盛唐边塞诗的气魄,同时马戴诗歌又具有晚唐诗人所共有的感伤哀怨气质,即晚唐余韵,这形成了他的诗歌特有的风格基调。  相似文献   

18.
唐末社会动乱,吏治大坏,罗隐看透了科举的本质,用血泪和生命写下了许多“落第诗”,揭露鞭挞官场的黑暗,控诉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从这些诗作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疾恶如仇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认识到唐末社会的腐败本质以及唐朝灭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文士的生存状态是决定其创作心态的关键。罗隐身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末世,力图通过科举寻求一条“生路”,但蹭蹬三十多年,“凡十上不中第”。困厄中的挣扎与不泯的“英雄”理想,使得他大量创作讽刺诗,形成尖锐峭直的风格,在诗界“大分裂”的局面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成为“晚唐中之铮铮者”。  相似文献   

20.
晚唐诗人张乔的诗主要以五律为主 ,影响颇大。通过对张诗诗韵进行穷尽性调查研究不难发现 ,张诗诗韵不仅可以应证王力先生考证的晚唐———五代音系的正确性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实际语音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