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看到我们的学生被老师这样要求着:要发现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优点,一定要“取长补短”(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诚然,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我们如果反过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也许会有另一番结果:一定要取长补短吗?我们认为的“长处”和“短处”就一定是学生的“长短”和“短处”吗?即使取了别人的长处就一定能弥补自己的短处吗?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过程中自己会失去些什么?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更多?脑科学和许多相关科学成果提供的证据表明,人的神经…  相似文献   

2.
《骆驼和羊》一课的最后一句是:“你们俩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这句话是全文中心的点睛处,也是课文的重点,更是理解的难点。教学时,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长处”和“短处”的意思后,出示了三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长处”和“短处”两个词分别填在相应的空  相似文献   

3.
教学管理中的"揭短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量大小,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学校管理也是如此。一个学校的竞争力如何,往往不是取决于它在某一方面的超群和突出,而是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取决于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环节。学校在发展中如不能及时查找和发现自己的“短处”,及时地对症下药使之得到消除或由短变长,久而久之“短处”就会影响到将来的发展,教学管理也不例外。一、“揭短管理”的必要性任何一位教师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短处”。这些“短处”是相比较而言的,是客观存在的,是动态的,有的还是不易察觉的。你认为的“长处”与…  相似文献   

4.
关于学校实施差异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育历来强调共性,忽视研究学生的差异性,无视学生差异的存在,强调平均发展,鼓励“全优”,不公平地对待学生的短处,有的学生成绩欠佳,被称为“差生”,甚至有“双差生”的称号,使他们在集体生活中不能“抬起头来走路”,丧失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这种情况,求同去异,扼长补短,成为一种“补差”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最高宗旨和理念,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川口寅三在《发明学》中提出了“善用缺点”的主张,并强调“人类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与能否巧用缺点有关”。一个人如能结合自身的缺点—“短处”,再找到客观需要的契合点,有针对性地、有目标地进行选择和应用,短处有时会变成长处,从而“化短为长”,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川口寅三在《发明学》中提出了“善用缺点”的主张,并强调“人类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与能否巧用缺点有关”。一个人如能结合自身的缺点——“短处”,再找到客观需要的契合点,有针对性地、有目标地进行选择和应用,短处有时会变成长处,从而“化短为长”,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7.
某学院一年级学生在高数考试中带纸条入场,被校方发现后试卷当场作废,随即作出对该生处分决定。这意味着学生将失去学位证,一生将要背上一个处分污点。学院对学生的惩罚真可谓严厉,惩罚工作确实做到了“到位”和“一流”。  相似文献   

8.
《楚辞·卜居》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是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人也莫不如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若能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就会大大提高班级工作效能。一是要“见长识短”。清代学者魏源曾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知道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只有善于识别学生的“长”与“短”,并且长中识短,短中识长,才能做到知人善任。知人之长短,第一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人。因为人的长短是相对的,首先相对于个体自身的各个方面而言,有短处…  相似文献   

9.
“木桶效应”原本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意指决定一个木桶装水容量的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由此引出的观点是:“短处决定论”。在教育教学中,“木桶效应”说常常被教育者引用,用来强调对学生薄弱点的关注,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笔者对该理论在教育领域的适用性有所怀疑,认为“木桶效应”说容易导致对教师的误导,对学生是一种“抑长补短”。1.教育的对象是人,“木桶效应”说用于教育领域似有不妥。“木桶效应”说带有工具性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讲,把“木桶效应”说用于教育之中,隐含着把学生作为容器,视学生为工具…  相似文献   

10.
教海探微     
殷朝芹 《山东教育》2004,(13):10-11
2002年金国十杰教师董大方说过,什么样的学生是“蓑生”呢?优点尚未被发现的学生叫“差生”。我想这是对“差生”最准确的定义和最精辟的论断了。是啊,人总是优点的,学生总是有他某个方面的长,处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关注和发现其长处,而总是盯着短处不放呢?学习成绩的差就代表一个人的全部吗?  相似文献   

11.
长处与短处     
你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 ?我班的孩子就刚听过。通过故事,孩子们明白了: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而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也是不对的。   活动后,我向孩子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说一下自己身边的小伙伴都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孩子们兴趣可高了,摩拳擦掌,振振有词,很有点评论家的味道呢 !而被评论的孩子面对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也点头称是,坦诚相认。   一时间,班里兴起了“长处与短处”热,小朋友间常用这两个词互相提醒,互相学习。那么老师在孩子的眼中,会有什么样的长处与短处…  相似文献   

12.
寸有所长扬其长江苏句容市葛村中学周笃荣只有学会正确对待学生的“短”处,才真正谈得上因材施教。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实践这一点,在学生短处中寻找闪光点,变短为长。让爱吹毛求疵的学生查卫生,让争强好胜的学生管自行车,让“鬼点子”多的学生组织班会,让爱乱写乱...  相似文献   

13.
纯白     
她拒绝穿纯白的衣裳,“因为我担心沾上污点,”她说,“白色最容易脏了,穿着不再纯洁无瑕的衣裳,我会觉得自己整个人也像个污点似的。”  相似文献   

14.
不笑不行     
尴尬的问题家长会上,小佳父亲问:“老师,小佳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属什么样的位置?”班主任在众家长面前不愿揭自己学生的短处,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这么难回答的问题“踢”了出去:“让小佳自己来说吧!”  相似文献   

15.
我的     
人各有自己的长处或短处,请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写出自己的一个长处或短处。文章题目自拟。 [思路指点] 这是北京市的中考作文试题。写这个题目,应先把握两点:①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②写出自己的一个长处或短处。其中,要特别注意“自己”、“一个”、“或”等词语,它限定了写作的对象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只能写一个长处或者短处。  相似文献   

16.
郑小强 《成才之路》2012,(11):86-85
在大多数教师的眼里,个性化强的学生大都是一些不听话的孩子。听不听话是衡量学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杠杆。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能否在看到学生短处的同时,也能找到学生的长处,将会直接影响到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影响着我们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17.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教材编写上,借鉴他国教材的长处以弥补自身的短处,可以更有效地使教材服务于本国的教学改革,提升本国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这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怎样在课堂上转变角色,变传统式的教师枯燥乏味地传授为学生的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呢?在近几年来的教学探索中,我尝试着实践了一条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又能生动活泼发展的途径,那就是采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第一,树立“我”能行的思想。我在教学中常鼓励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论是碰到什么情况,只要“我”认真动脑,勤于思考,付诸于实践活动,“我一定能行”。经常…  相似文献   

19.
我们谁都希望自己具有健康的人格,是一个充实、畅达、适应环境、富有成就和有益于社会的人。那么,应当怎样才能真正使自己人格健康呢?这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加强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外,笔者以为,还有赖于我们确立正确的“我观”。所谓“我观”,在行为学上,又称自我概念,是人们以自己作为认识客体和反映对象、通过对其长处和短处的了解、比较和评价而形成的关于自己的印象、看法和观念。正确的“我观”,是对自己长处和短处实事求是的反映,与真实自我相一致、相吻合。而错误的“我观”,或夸大长处缩小短处,或夸大短处缩小长处,是对真实…  相似文献   

20.
段志东 《师道》2007,(5):37-3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句话,意思是人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我们通常用来教育自满或自卑的学生。说来奇怪,这句简单的话,竟然时不时被说成“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有时在一些老师的随笔或论文中也能发现这样的错误。因之我特意在教师会上讲过这件事,提醒教师理解之后再运用,免得说反了闹笑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