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萧乾(1910—1999),蒙古族人,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世界闻名的战地记者,也是卓有成就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萧乾一生写下了以千万字计的新闻特写、散文、随笔以及译著。其中他的译著有《尤利西斯》、《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人生百味》、《篱下集》、《梦之谷》、《一本退色的相册》等等。本文拟概述萧乾的翻译成就与思想,以纪念这位为中国翻译学界作出卓越贡献的前辈。  相似文献   

2.
刘加媚 《出版广角》2005,(10):50-51
他是中国现当代优秀的小说家、散文家、杰出的记者和出色的翻译家,在他七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许多令人神往的文学作品,他的一生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萧乾的一生著作甚丰,留下了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包括长篇小说《梦之谷》、自传体  相似文献   

3.
风雪叩门人     
1933年深秋的一个下午,燕京大学新闻系学生萧乾照例到阅报栏去看报,忽然在《大公报》上看到了小说《蚕》和自己的名字。小说原是他寄给沈从文先生请予指教的,没想到就这样登出来。看到自己的创作第一次变成铅字,萧乾真是喜出望外。更令人兴奋的事还在后面。几天后,他接到沈先生的信,大意是说:一位绝顶聪明的小姐看了你那篇《蚕》,要请你去她家吃茶。接下来的星期六下午,萧乾羞怯怯地随沈先生步入总布胡同一间客厅,见到了“最美丽的女主人”林徽音,那间客厅便是名满京城的“小姐的客厅”。从此,萧乾得以出入顶尖的文化沙龙,在那里听朱光潜、梁宗岱、金岳霖诸先生读诗品文,谈古论今,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4.
方勤 《新闻大学》2002,(2):66-70
在新文学运动中,一些优秀的报纸副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从创刊起,直至抗战开始培植了一批青年作家,发表了不少作家的处女作、成名作,①成为20世纪30年代北方乃至全国颇具影响的文艺阵地。30年代《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盛况与它的灵魂人物——从1935年至1939年历任津、沪、港版《文艺》主编萧乾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萧乾是作家,是记者,同时也是个副刊编辑,关于他的副刊编辑思想在新闻史学界很少有人涉猎。本文打算在这方面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5.
走向自我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首先解放了政治思想。当时有一本小说流行,名叫《人啊,人》。人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那本小说好像就是这样开头的。对于我们来说,这里便是思想解放的入口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位好导师,就是刘泽华先生。  相似文献   

6.
路银芝 《出版广角》2013,(22):90-91
在物质匮乏的岁月,体育运动是人们心灵的慰藉,而人们也因对于体育的热爱,彰显了生命的活力,弘扬了生命的韧性。莫言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为纪念一个被埋没的天才而作,这个天才的名字叫朱总人。江苏文艺出版社新版的莫言《拇指铐》书中收入其一篇重要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这篇小说着力塑造了一个民间运动健将——朱总人,其在运动方面的建树和能力使他成为乡村体育的代表人物。小说给我们展示了生动且极具乡土特色的体育比赛,在这样的体育比赛和乡土场景中,主要揭示了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简单的  相似文献   

7.
赵洪星 《青年记者》2017,(14):116-117
萧乾是我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翻译家.尽管有着多重身份,但记者一职对他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1933年,萧乾从辅仁大学英文系转到燕京大学新闻系,选择了“跑江湖的旅行记者”事业.1935年7月毕业以后,萧乾即受沈从文、杨振声的推荐进入《大公报》,这是萧乾“一生工作最久的地方”①.作为一名编辑,他相继负责了天津及香港《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然而,萧乾更希望通过在《大公报》的工作扩展自己的视野,因此他迫切地希望外出采访.在这一过程中,萧乾的新闻作品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没有人能忽视萧乾在文学和新闻上的成就。因为记者式的观察、敏感和亲身体验,使他写的小说和散文,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由于深厚的文学功底,他写的新闻作品,则更具叙述性、哲理性和艺术性。 萧乾3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然后从文学走向新闻,受聘于《大公报》,在那里开始他的记者生涯。“二战”期间,他在欧洲7年,经历了伦敦轰炸、诺曼底登陆、挺进莱茵河、纽伦堡审判等传奇般的历史时刻。作为这场大战的战地记者,他凭借自己敏锐而细腻的眼光为读者奉献了一篇篇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新闻特写。  相似文献   

9.
京都访萧乾     
不久前,文汇报记者沈吉庆在北京访问了著名作家萧乾。萧乾以文坛前辈的身份向沈谈论了他对新闻、文学、艺术的深邃见解。《京都访萧乾》一文,详细记述了萧乾的这次谈话,已经萧乾本人审阅。  相似文献   

10.
清代中后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型期,仅就小说的创作发展而言,呈现出传统的古典章回体小说与受西方文艺思想影响的新体小说并行的局面,这两类小说在当时各有其庞大的读者群。其间,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类小说当数清代公案侠义小说。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胡适先生就曾颇有感慨地回顾道:“在这五十年之中,势力最大,流行最广的文学——说也奇怪——并不是梁启超的文章,也不是林纾的小说,乃是许多白话的小说。《七侠五义》、《儿女英雄传》都是这个时代的作品。《七侠五义》之后,有《小五义》等等续编,都是三十多年来的作品,这一类的小说很可代表北方的平民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