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伟凤 《考试周刊》2014,(48):44-44
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掌握和运用汉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带领他们扩展知识、发展思维、提高交际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小学语文教学对孩子一生的教育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懂得学生心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告诉学生作文的重要性,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12月10日晚上,福建教育学院邹开煌教授给我们做了"基于教学做合一,高效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学做合一"的内涵;"教学做合一"核心内涵的理解;实例教学:树叶吹奏技艺。认真聆听了邹教授的讲座之后,对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邹教授向我们解释了"教学做合一"的核心内涵: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便怎么学,怎么学便怎么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  相似文献   

3.
袁向军 《江西教育》2023,(18):71-7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要努力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但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想达到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统一的情况。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而教,使语文教学更有温度、深度、高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史上有两位顶天立地的伟人,恰恰又是旧中国教育浑沌初开和行将灭亡的首尾两个时期的特殊人物,一位已被世界各国所认同,到目前为止已有国家的专门学校在宣传他、研究他,他就是活跃于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代宗师孔夫子;而另一位是生活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或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陶夫子,堪称“万世师表”。尤其是陶行知,他继承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又吸纳了外国先进教育思想,并以超乎  相似文献   

5.
“教学做合一”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三条基本原则之一,是他著名的教育方法论。陶先生于20年代提出的这一原则,理应在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半个世纪以来,主要因为复杂的政治斗争的影响,陶行知其人、其理论几经坎坷,并没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的重视。现在,包括语文在内的中学教改正处在一个相对思考的阶段,人们都在反思前一时期教改之得失、成败。在此形势下,我们确实应对陶老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作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从中获得启迪,以便正确认识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一既然“教学做合一”是教育方法论,那么它对语文教学方法就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了。其指导意义,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一〉这个原则要求语文教学方法不仅要  相似文献   

6.
蒋菁 《生活教育》2008,(9):33-34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和改革实践家,他具有崇高的人格和高尚的师德,堪称"万世师表"。他提出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在他看来,"教学做合一"就是通过生活本身教育学生,用生活之事实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  相似文献   

7.
张玉芹  郇磊  关莹 《课外阅读》2010,(7):131-131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者,或创设情境,或教师激情,或师生情感共鸣,或学生情感投注,或寓教于情之谓也。语文教学不只是感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过程,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然而,如今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下因功利心的驱使,仍然凸现了知识与技能而凹陷了情感,狭隘地理解了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把掌握知识只视为获取利益的铺路石,忽视学生情、作品情、教师情的融合,没有建立一个互动的平台。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和教师对学生主观情感的冷落。  相似文献   

8.
传统朱子学坚持知行之间存在一由内及外的“异质的时间差”,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多有辩难,以劳思光为代表的当代学者则否认这一异质的时间差,但又认定知行乃是同一行动之不同的阶段,知行之间实际上仍然存在一“同质的时间差”,知行合一只能取“根源意义”,而不能取“完成意义”。这种将知行合一的意义严格限定在“根源意义”上的做法,从阳明知行合一的义理系统、知行合一的整体论述以及知行合一作为一种工夫论说三个方面看,均难成立。在根本上,知行不是同一行动之先后不同的两个阶段,而是同一行动中交互渗透的两个向度。知行合一既是根源意义上的合一,也是完成意义上的合一,更是即知即行这一跟行动一体而在的“照察意义”上的合一。  相似文献   

9.
学生情、教师情、作品情“三情”合一,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途径。只有“三情”的和谐统一、真情交融,才是语文教学真正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者,或创设情境、或教师激情、或师生情感共鸣、或学生情感投注、或寓教于情之谓也。语文教学不只是感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过程。如今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  相似文献   

11.
<正>思想政治课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其内容涵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只有通过议题式教学,达到"教学合一",才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陶行知在《时报·教育周刊·世界教育新思潮》上发表著名的《教学合一》一文,精辟论述了"教学合一"的思想。他说:"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地就将教和学分离了。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第三,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卖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笔者关于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注重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的心得小结,从研究大纲,注重语文兴趣的培养,致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张素云 《作文》2022,(48):30-31
<正>大多数初中生的身心发育仍处在进行状态中,尚未完全形成足够的多维信息摄入和整合能力,因此经常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较大的压力。为了进一步调和这种矛盾,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对“教学合一”这种体现差别化、自主化、实践化的教学思维投入更多的研究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成长速度与高度。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重视中职语文教材中的职业素养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是实现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宗旨是把学生培养成指向多元目标的人才,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教师也要减负,要减负增效。目前,教学任务重,要求高,学生忙于题海、考试,教师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宗旨是把学生培养成指向多元目标的人才,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教师也要减负,要减负增效。目前,教学任务重,要求高,学生忙于题海、考试,教师苦于书山、作业,围绕着中考、高考这根轴超负荷地运动,怎么也摆脱不了以它为半径的圆。怎样走出困境,这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百思不解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1,(41):25-26
当今世界,经济互动、技术渗透、思想碰撞、文化交汇,交融复合发展成为时代潮流所趋。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小学教育阶段,推动知行合一思想和语文教学有机融合发展,可以推动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促进国家创新能力腾飞。文章从知行合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入手,对其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述,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用之路,以期推进小学教育办学质量提高,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这一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教学做合一"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这一思想解决了生活中如何施教的问题,他指出了"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学做合一"是一种教育法,其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  相似文献   

19.
吕宣杰 《师道》2013,(9):25-25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主张。他说:"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还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不仅解决了教学与实践脱节、教育与生活分离的问题,也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在教学中做到"教学做合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力争做到活教、活学、活做。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学必不可少。而在语文教学中,小说教学也是重要章节。如何培养学生对小说的鉴赏能力,本文就小说教学的一些方法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