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许昌第二外国语实验小学创办于2005年,是一所民办寄宿制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1792平方米,建筑面积8210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496人,在职教工68人。校园风格雅致,环境优美。整体建筑有机划为教学、生活和活动三大区域,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遥相呼应。学校建有图书室、微机室、多功能厅、形体训练厅、教师培训室、儿童乐园等特色设施,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多媒体视听等现代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学校依托总校——许昌实验小学丰富的人文资源、管理策略、教育教学模式,遵循"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服务"的办学理念,实行小班化教  相似文献   

2.
正"人小志大,胸怀天下",是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小学的学校核心精神。人小,既是人民小学的简称,也蕴含着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小孩子,教育小孩子要遵循规律,符合小学生的特点的意思。近年来,学校围绕"特色立校,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打造"科学与人文并重,经典与时尚同行"的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用精致阅读打造儒雅校园"的特色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德育》2012,(9):81
岭南路小学将"人文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办学方向,坚持以文化人、以爱育人。据此,学校将"阅古、尚礼、励志、履责"作为校训,并重点从"阅古""尚礼"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学校追求环境人本化、管理人性化、课堂  相似文献   

4.
安阳市七中把"和谐育人"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加以强化,在学校人文制度管理、打造高效课堂模式、构建书香校园等方面融入"和谐"的理念,以此推动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作为全国和谐教学重点实验学校,安阳市七中实现了人与管理制度、人与课堂教学、人与校园环境之间的和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秀,逐渐成为豫北地区一所特色鲜明的窗口学校。  相似文献   

5.
创建特色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目标之一,更是学校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杨镇一中在"和谐发展、全面育人"办学思想的指导下,立足学校实际工作,在近些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人文管理、体育铸基、创美育人、民族教育内容为个性的"一花三叶式"的四大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6.
<正>有人曾这样形容书法:"一张白纸,一杆瘦笔,五千年的孕育,黑与白的交汇间,舞动出中华的优雅。"将"书法"与"人文情怀"结合起来,遵循"创造适合师生梦想的教育生活"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书法教育的显性与隐性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东莱小学的书法教育,以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态势,奏响了艺术教育的华彩乐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书法教育的引领下,东莱小学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与品牌,学校积极营造浓郁墨  相似文献   

7.
<正>南京市六合区实验小学创建于1914年,是江苏省首批省级实验小学。学校经过百年的发展,底蕴深厚,办学成绩显著。先后获得了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国家"十五"规划课题优秀试验单位以及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课题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人文铸魂"的办学理念,以"人文教育"为办学特色,积极开展"古诗词诗伴我成长"活动,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好少年,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开展"金银铜卡伴我成长"活动,以"三卡"代  相似文献   

8.
黄靖 《生活教育》2012,(12):73-75
四川省宜宾市中山街小学的教育活动处处闪耀着行知思想的光辉,学校秉承行知思想,凝练人文办学理念;践行行知思想,构建人文管理体系;丰富生活教育,创新人文活动机制;关注师生活动,打造高效人文课堂;积淀智慧,形成人文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管理》2012,(12):65-68
智趣教育奠基人生学校创建于1957年,原名莲群小学,后分别易名为石岐第一职工子弟学校、中山师范附属小学、石岐实验小学,1997年乔迁至新校址石岐区东盛花园32号,并定名中山市实验小学。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生近2000人,教职工200余人。校园占地64亩,是一所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充满人文气息、高位发展的现代化小学。在55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实现了高起点办学,跨越式发展,探索出一条智趣教育的特色办学之路。2004年,学校的品牌得以拓展,成功与名企业华策集团合作创办了中山市实验小学  相似文献   

10.
"共享教育"是人民路小学的办学特色,学校的特色定位是由自身现实特点和历史发展积淀等内在条件决定的。人民路小学是重庆市渝中区确定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之一。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87%。学校从公平教育、平民教育理念出发,形成了"共享教育"的办学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义乌市稠城第一小学始建于1904年,是义乌市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学校虽然几经变迁,几度迁址,但人文的积淀和教育的传承使学校的内涵不断丰富,特色日益凸显。由于成绩显著,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的功利化倾向、学生人文素养欠缺、教师人文知识匮乏、学校人文环境建设的偏差等方面。因而,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和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建立与专业相结合的人文教育体系、整合人文学科课程、构建具有职业人文特色的学校文化和加强教师人文素质的培训等成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主要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的功利化倾向、学生人文素养欠缺、教师人文知识匮乏、学校人文环境建设的偏差等方面.因而,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和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建立与专业相结合的人文教育体系、整合人文学科课程、构建具有职业人文特色的学校文化和加强教师人文素质的培训等成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主要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面对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文教育"存在着较严重的缺失问题,我院提出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于2007年申请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融通"的科研课题,在山西省教育厅立项.三年来,通过"理论和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模式,把人文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以"人文校园、职业环境"为主线,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构建了职业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效融通的教育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5.
学校特色成为当前学校变革的新取向,"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兴校"正在成为不少学校发展的价值选择。重庆市北碚区中山路小学承袭朝阳书院的百年历史,定位中西人文教育,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以"中学为体,以治身心;西学为用,以应世事"为宗旨,融会古今传统,贯通中西文化,以国学正心、立品,双语立人达人。引领学生走向世界,实现培养有民族根基和世界眼光的中国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深圳市龙岗区清林小学是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的直属小学,开办于2002年9月,目前是深圳市一级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清林小学秉承"为每个学生奠定最佳的人生基础"的办学理念,遵循"为人求实,为事求真"的校训,全面落实"道德原本、知识诚明、艺术优雅"的办学思路;努力建设"具有人文魅力、富  相似文献   

17.
《湖北教育》2013,(10):32-33
武穴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49年,现已发展成为融沿江校区、宁江校区、大桥校区为一体的集团式学校,是鄂东地区教育文化对外展示与交流的窗口学校。1998年,学校全面启动"人文教育"实验,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形成五大体系,即人文化的理念体系、人文化的课程体系、人文化的德育体系、人文化的环境体系和人文化的活动体系,整体打造出人文教育的闪亮品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  相似文献   

18.
余灿涛 《中国教师》2014,(14):67-69
<正>当前,学校教育走向特色化、校本化既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又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途径。的确,特色办学为普通学校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最佳契机。在这种背景下,江海小学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总结,在充分考量学校文化传统、诠释学校文化内涵和挖掘特色项目育人功能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温润教育"的特色办学理念。"温润教育",即以温柔的情怀润泽心灵,以温暖包容的教育给予学生爱和信心。江海小学围绕"温润教育"的特色办学理念,展开了一系列特色办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忻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理论和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模式,把人文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以"人文校园、职业环境"为主线,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拓宽人文教育的实施途径;对人文教育目标规格、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实施过程、环境与制度等做了有效地探索;构建了职业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效融通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沈阳市大东区二零二小学成立于1964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学校。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722名学生,62名教职工。两年来,学校以"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为办学理念,以"营造书香校园"为办学特色,努力创办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经典诵读实验基地、辽宁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辽宁省家长教育示范学校、沈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软件开发基地、沈阳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大东区教育教学先进校、大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