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一、以学故事的方式轻松进入课文 我们小学的语文课文中几乎都有故事。有些课文本身就是故事,像《草船借箭》、《三借芭蕉扇》、《负荆请罪》等都是故事类课文。学生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理解应该不成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读这样的课文,感受故事的精彩.激起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语文到底该教什么?众说纷纭。有教师说:"听、说、读、写、思。"这就是我对语文课的理解。语文课就是教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会思的能力。一中学老师云:"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阶段应该把如下的语文知识教给学生:教给学生如何记住文字;记得规定量的文字;教学生如何去大量阅读课内外的语文阅读材料;交给学生写作的金钥匙;教给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我认为:小学语文最该"教"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改革以来,从理论家到实践者,都在谈转变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刘向平 《教师》2013,(33):44-44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打破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语文味来之不易,语文课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回味无穷,教师要引领学生去感受、体悟作品,使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老师要引领学生读好文章、嚼好字词、品好句子、写好文字,这样语文课堂才会充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4.
《作文入门》是由梁启超的两个讲演稿合编成的一部经典。一个是《中学以上的作文教学法》,一个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逐字逐句读完这本大师之作,头脑中冒出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国语文教师的必读书。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懂得母语文化,对母语文化应该有一种特别的研究。读《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们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5.
【教学片断一】 我们平时朗读的形式很多,有表演读、配乐读、对读、分角色读等。但这些都是朗读者在变化,而朗读的对象——文字没有变化。如果我们把朗读的文字的行文格式进行一些变化,再让学生去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明天,我们毕业》(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6.
近读褚树荣先生的一段话,如同找到了知音:”语文教学是如何败坏的7那些朴素而符合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做法是从什么时候起被我们抛弃的7……”(《语文学习》2012年第9期)想想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早已习惯了“讲”、”练”、“再讲”,“再练”的机械模式。学生“练”到麻木,教师“讲”到冷血,难怪有学生发出“语文已死”的绝望之声。每每这样,我会感到悲哀,会出离愤怒,可是悲哀、愤怒之后,又只能妥协,随波逐流。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才会躲进文字里,喘息,或者自嘲:我咋活得不像个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语感的培养□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孟令全语感一词,始见于1928年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著《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一文。文中讲:“一般作教师的,特别的是国文科教师,对于普通文字应该比学生有正确丰富的...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去读一段文字,而是应该从文字中获得什么,如何去读和去想,以及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另外,现有的教材文本也并非孤立存在,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只有结合生活实际,才能引导学生从语文教材走向生活语文,进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9.
<正>提到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读"字。翻开《语文课程标准》,重视阅读的文字随处可见。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多么的重要!正如张天若先生所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然而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现今的语文课堂,就会发现很多教师依然在上演"教案剧",根据教案零零碎碎地问,学生简简单单地答。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语文老师,常常为自己所教科目而自豪。是的,在所有学科中,有哪一科能比得上语文丰富多彩?语文教师,有可能成为这样一种人:他博览群书,学识广博;他胸襟开阔,精神强健;他兴趣广泛,热爱生活。作为语文老师,常常困扰不堪,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也许文学大师巴金的一段话会让我们恍然大悟:“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是的,语文教育的目就是要唤醒我们、引领我们、提升我们,让我们及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完善、更加美好。在每一届高一学生的入学伊始,我都要先讲三篇文章:诗歌《寻隐者不遇》、文言文《桃花源记》、散文《读〈伊索寓言〉》,这些文本,有的来自初中,有的来自课外,学生初则诧异,学后恍然。笔者一直认为,这些文本应该是我们每一个高中生的入门课,事实上,也许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必修课。  相似文献   

11.
学校为了强化高中基础年级课外阅读,特意给语文教师安排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语文教师对这节课的安排往往有三种方式:一是带着学生到阅览室里读指定书目,如沈从文的《边城》、郭沫若的《女神》等;二是让学生在教室里读自己购置的书籍如鲁迅的《呐喊》、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等;三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曹雪芹的《红楼梦》、巴金的《家》、钱钟书的《围城》等,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有研究成果汇报课。在“课外阅读课”上,教师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12.
“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古语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俾善于读,则居功至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确评价。新《大纲》中也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作为教师,我们要依据大纲精神引导学生“会读书”,通过“读”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3.
《左忠毅公逸事》初看起来,文字平自如话,写作上也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加上又是自读课文,极易被教师、学生忽略过去。但如果我们用心去分析、体会、领悟,就会发现《左》中三美,美不胜收。其美的特色表现  相似文献   

14.
读了吕叔湘同志《关于语文教学问题》一文之后(二月十七日《人民日报》),觉得文章中有的意见很好,比如主张语文课应该加强学生活动,教师不应讲得太多等。可是文章中有的意见是未必合适的,比如吕叔湘同志把口语训练提到了跟读写训练并举的地位,过分强调了口语训练。他的理由有好几点,如“语言是文字的根本”;我们说话“磕磕巴巴”,“吃尽了不会说话的亏,不能让现在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5.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这已被所有语文老师所公认。“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也说明了读的重要性。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具有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就“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一、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对课本的领悟、感受和认识都统一到自己的标准答案下,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而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里的综合性指的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综合;实践性指的是要让学生多读多写,参与实践活动,积累语言,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构筑读写结合的课堂,让学生全面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一、基于单元内容,有主题地表达(一)观察细节,塑造人物形象部编版小学《语文》会结合某些语文要素设计单元课文,因此,教师要结合该单元的特点设计读写课程,让学生有主题地表达。有的单元重点在于展现人物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总结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读者心声     
细读2014年第5期《用文化提升语文课堂的品位——品鉴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作品〈识字6〉》一文,我对作者产生了一种深深的认同感。中华文化确实应该是语文课的灵魂和命脉。本教学案例表明,优秀的语文教学,能够挖掘课程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元素,能够着力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满足学生通过文字,认识世界,表达自我、沟通他人和拓展精神世界的成长需要,从而打造中国儿童的汉语根基、精神根基和文化根基。期待《教育科学论坛》刊发更多这类对我们一线教师有启迪作用的好案例。  相似文献   

18.
正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教学的难点。处理好这一难点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主,朗朗的读书声应该是一节语文好课的重要标志。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自己的讲授,而忽视学生的朗读。在新课程理念下,"以读为本"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对于阅读,教师应该向学生提出基本的要求:字要读得正确,句要读得流畅,每一句话每一段文字都要读得富有感情。读得正确就是要用普通话把每一个字的声、韵、调读得清楚响亮,不读错别  相似文献   

19.
陈惠平 《教书育人》2009,(11):44-44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常见这样一种观象:同一年龄段的同年级甚至是同班的学生,给他们一段文字,有的学生读起来流利且富有感情,有的学生读起来则结结巴巴,与噪音相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概括地讲,这是学生个体语文素养高低的差别,具体地来说,是学生个体语感强弱的差别。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从语文教学这个角度上看,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牢牢地把握好语感培养这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20.
曾听过一堂语文课,所教的课文是梁实秋的名篇<雅舍>,执教者让学生粗略读了一遍课文后,就要求学生"体悟情感",然后投影文中的一段文字,请学生齐读一遍,紧接着就问:"你喜欢这段文字吗?"在几个学生并不怎么热情地喊出"喜欢"之后,教师便滔滔不绝地讲解起该段文字的"深刻含义".其实,我们只要稍微留心一下语文教学的实际,就会发现,这种"被喜欢"的情形几乎充斥于语文课堂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