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脑对信息的加工,一部分是在主体控制下进行的,可以被明显地意识到,这即是通常的表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存在于显意识当中。另一部分则不能由主体控制,不在意识中显示出来。这种在潜意识领域中进行的、不被主体意识到的信息加工,即是潜思维。 在诗歌创作中潜思维占有重要位置。美国学者G.R.哈里逊在《人类的前途》一书中曾这样描绘诗的创作:大部分诗句是在下意识中拼凑成的,然后,一节节或整篇捞进上意识,滤于水而推敲之。哈里逊的说法虽然难免有简单化之嫌,因为潜意识的思维与显意识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思维创新的社会活动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即潜思维、趋显思维和显思维。潜思维阶段本质上属于个体的思维创新活动,它具有个体思维的探索性、局部的分散性、隐潜性及其成果的幼稚性。趋显思维阶段则表明个体的思维创新已摆脱了隐潜形态而转向为群体化、社会化状态,同时也是其社会思维场相结构由旧的稳定态走向非稳定态的嬗变生成状态,各种思维主体相互作用、相互抗争、互补交融,它展示了思维创新的无序性、社会化的公开性和竞争激烈性等特征。显思维体现着对前两个阶段思维创新活动的总结、建构与整合的完善化过程,形成了新的社会思维范式及其功能化运动,它展示了新思维的社会有序性、显态性和自觉性等特征。这三个阶段是相互依赖、依次过渡而辩证统一的,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曾军 《湖南教育》2003,(11):42-42
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培养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经常设问,学生始终沉浸在问题情境之中,获得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实践机会。参与意识不仅包括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安排的一些显性活动,还在更大程度上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的隐性思维活动。合作意识是学生主动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的自觉意识。合作意识的培养,首先必须改善师生关系,教师应…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教育,我国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国内外有识之土的共识.因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最高追求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是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指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的学生对自身、对在所从事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我,以及通过活动而发展的自我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意识.即学生对自身作为学习活动全过程(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反思是指“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反照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与心理活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是有效主体参与的元认知特征,自我反思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6.
立体思维是基于"全息"视域下所有信息的整体把握,关注潜态信息对显态信息的决定作用,以模块式认识其关联。审视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碎片化"思维仍然占据主流,这样的思维方式使教学片面、低效。语文教学必须有基于"全息"视域下的立体思维,才能对其信息之间的关联有清晰的把握,用潜态的信息,探索显态的呈现,使教学不仅尊重学科特有的规律,还更加合理、生动、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反思是主体自觉地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辩证思维的一种体现。反思,能使人看到自己的成绩,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的做法有:1.引导自我提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学生如…  相似文献   

8.
汪新民  徐峥 《天中学刊》2003,18(5):103-104
论述了电视商业广告中的潜信息与显态信息的关系,论述了潜信息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作用及潜信息对受众的思维和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人公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同时,他们还善于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 《纲要》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信息的呈现方式的视觉化,网络媒介逐渐形成了以视觉性为中心的认知制度与价值秩序,促使了网络“视界政体”的形成.在网络“视界政体”中主体参与网络的行为转变为了“看”与“被看”.网络主体在凝视的“看”与表演的“被看”中迷失自我,被开放的网络媒介所控制.唤醒网络主体在“看”与“被看”中的主体意识,挣脱网络控制成为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培养网络主体“看”与“被看”的自觉意识和能力成为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先生在《关于形象思维的一封信》中指出:“凡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我们常常强调在语文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刨新意识。如果不注意激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对灵感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的艺术》中就不止一次地提到要激发学生的灵感和老师的教学灵感。 因为灵感思维的发生是潜意识活动和显意识活动相互交融交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在…  相似文献   

12.
小说《寒夜》在汪文宣和曾树生的夫妻关系上,曾是“最小利益得到者”。因此,其夫妻的二元对立模式被倒置,汪文宣的男性权威被颠覆。被颠覆的痛苦使汪“自觉”地走上了自我折磨,自我戕害,自我毁灭的人生旅途。同时,在这场没有策划者的颠覆活动中,没有人尝到成功的甜蜜,却都分尝了失败的苦涩。作为颠覆者的曾树生象汪一样痛苦不堪。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主导因素。教师的个体态度、组织的课堂、使用的教学方法等均影响学生参与意识,学生期望教师课堂行为平等化。笔者由此认为,对于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更新观念,做好教师角色的定位随着认知建构心理学被更多的教育者接受,学习活动被理解为“学习者有意义的自我建构”。在这样的观点下,数学课堂成为了一个教师和学生思维展现、交流的平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数学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态度应该是平等、宽容、理解,使得学生真正地在思维上参与课…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的诗词是《红楼梦》艺术宝库中个性最为鲜明的部分,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文学创作是女性意识显露甚至无声呐喊的重要领域,本文从林黛玉所写诗词出发探析其中潜含的女性意识,以此证明女性对自我的认同和超越是其文学创作成就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则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和学生的主体功能。如何积极调动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意识呢?我们觉得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参与意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乐知者”,教师必须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的方法有: 1.运用语言渲染。有些感情浓郁的课文,教师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渲染课文情境,可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激起他们的参与意识。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教师可以这样开讲:“同  相似文献   

16.
论知识创新的社会思维自组织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创新作为社会创新思维活动存在着三个阶段,即知识创新的潜思维阶段、超显思维阶段和显思维阶段。在知识创新的潜思维阶段存在着因外部环境信息的输入会造成系统内部新质差别引起的对常规思维平衡态的偏离即微观涨落机制。在知识创新的趋显思维活动阶段,这种思维创新的微观涨落在远离常规思维平衡态的非线性区域不断因非线性运动的作用而得以放大与扩展,形成知识创新的思维“巨涨落”,从整体上进一步摆脱和远离传统的社会常规思维平衡态,从而推动着知识创新的自身思维活动系统向新的有序化社会创新思维系统演进。在知识创新的显思维阶段各种思维主体及思维信息彼此相互融合、相互协同,在新的层次上形成了以新的社会思维范式为核心的社会创新思维有序化结构即知识创新的社会思维耗散性自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7.
接受性学习的课堂活动的一般特征是 :学生以听为主 ,以回答教师的提问而进行参与的思维活动 .教师事先精心设计问题 ,学生是答问者 ,“既缺乏提问的习惯也缺少提问的机会”[1] ,一堂“好课”往往是从教师的提问开始到学生的“没有问题了”结束 .然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没有问题的思维往往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 ,思维过程也就是发现问题、推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强烈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体现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深刻性 ,而且可以作为思维的动力 ,推动思维的展开、运作 .《全日…  相似文献   

18.
罗移山 《中学教育》2009,(5):62-64,40
“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教师的文化自觉则在于教师是否能够自觉地参与、研究教育从而把教育活动看作自我实现和体现人生意义的过程。教师的这种“自觉”是其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动力机制,而且在文化多元的今天更是教师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化内涵与作用、促进真正的人的成长的不可缺少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一文中,将“儿已薄禄相”之“相”字解释成“相貌”之意。我们认为这种解释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我国古代“相术”论著对人的“相”有明确的阐述。《潜夫论·相列篇》说:“骨法角肉,各有部分,以著性命之期,显贵贱之表。”又说:“夫骨法为禄相表,气色为吉凶候...  相似文献   

20.
有时父母成了最大的污染源孙:王老师,您好!我读过您的教育专著《发现母亲》,对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非常感兴趣。您在书中曾谈到了“习育”的重要性,您认为“习育”属于“潜教育”范畴,是吗?王:对,我把教育划分为两个范畴,一个是显教育,一个是潜教育。我把我们意识到的东西称为显教育,比如父母最重视的孩子的成绩啊、作业啊,这些知识性的教育都是显教育的范畴;而有些教育父母往往意识不到的,比王东华,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其主要作品《发现母亲》一书,共80余万字,是我国致力于人类文化启蒙教育的重要专著。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