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育史学史是教育史学的客观演进历程,不仅为人们提供教育史学演进的知识谱系,而且提出教育史学研究中的问题、局限性与不确定性。由于中国教育史研究源于新式学堂的教学需要,服务教学成为中国教育史的研究起点并使其盛行于20世纪上半叶,由此出现了不同取向的教育史学研究。从1950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教育史研究者在借鉴苏联教育史学的基础上,对以往教育史研究成果重新作出分析评判,教育史学史得以兴起;然而,由于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使用不当,在改变学术研究性质的同时,还改变了研究方向。改革开放后,研究者在教育史的恢复重建中,开始关注以教育史学科建设为核心的教育史研究,教育史学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显著成果。但是,这不意味着教育史学研究没有问题。为繁荣教育理论,为人类教育事业贡献智慧,未来的中国教育史学研究需要处理好以下问题:其一,克服固守于“用”的教育史研究定位;其二,教育史研究中的概念和概念体系建设;其三,教育及教育史研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四,外来教育史学理论与本土教育史研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夏豪杰 《教育评论》2022,(7):166-168
<正>《教育史学通论》由中国教育史学会顾问、著名教育史学家周洪宇教授主编,中国教育史学会副会长申国昌教授和郭娅教授任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历经十年倾力打造、精心出版。该书是一本系统的教育史学通论性研究成果,深入研究了教育史学的学科性质与体系、教育史学的功能与价值、教育史学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全面回顾了中西教育史学史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史学研究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作者基于教育史学科建设和教育史学研究现实需要撰写该书,  相似文献   

3.
论心理史学取向的中国教育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史学理论与方法是研究中国教育史的新视角。从西方心理史学及其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看,心理史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国教育史研究中也是可行的,心理史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国教育史研究中已见端倪,但在研究过程中应把握心理学理论与中国教育史实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局限性与广泛性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教育史学科是中国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经走过了120余年发展历程。本文立足时代高度,从全球视野和中国发展两个大局,对21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做了前瞻性思考。在新世纪,为更加有力地发挥教育史学科的作用,使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为学术和社会做出新贡献,第一,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更加自觉地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研究宗旨——充分体现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史是为了给当今教育改革提供经验和动力,突出研究外国教育史是为了给中国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方法;第二,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明确存史求真传承积累与鉴往知来资政育人的双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史学科在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方面的作用;第三,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推动教育史学在与时俱进中追求多样性发展,大力开展跨学科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第四,教育史学研究者应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中,教育史学研究者可以在五个方面努力:批判地继承中国学术传统价值取向的合理因素;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史学的思维方式;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理论范畴;批判地继承中国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产生于19世纪的西方实证史学促进了史学科学化的发展历程,成为史学界较为盛行的理论和方法.20世纪初,实证史学通过日本传入中国.中国教育史研究也深受影响,在教育史观、研究方法等方面都留下了实证史学的烙印.实证史学促进了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影响着教育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学者进行教育史研究的前提假设,我们不仅要坚持这个理论方向,更需要探索在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以便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史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理论体系,必须发扬我国史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重温经典马克思主义著作,肯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育史研究中的主导地位,明确教育史研究对象的范围,进而对教育史学的目的、方法论以及价值诸方面作深入探讨,避免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理路体系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30年代,舒新城为改革中国教育,毅然转入近代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对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与反思。概括其贡献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一是对近代中国教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二是对近代中国教育专题史的研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出版多部论著;三是对于中国教育史史学观形成了自己基本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西方教育史学在战后经历了从传统教育史学到新社会教育史学再到新文化教育史学的嬗变历程,对教育史的阐释也从一元发展到多元.在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西方主要国家先后出现了修正派教育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女性主义教育史学和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史学等流派.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各流派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又存在交叉和相互影响的情形;各流派研究触角不同程度涉及劳工教育史、少数族裔教育史、城市教育史、妇女与性别教育史、婚姻与家庭史、儿童史、青年史和地方教育史等领域;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存在着历史相对主义盛行和"碎化"危机.当代西方教育史学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多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综合.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30年代,舒新城为改革中国教育,毅然转入近代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对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与反思.概括其贡献主要集中于3个方面:一是对近代中国教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二是对近代中国教育专题史的研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出版多部论著;三是对于中国教育史史学观形成了自己基本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教育走过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近代的学校历史教育(1903—1949)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强调,历史学应将历史教育史纳入其研究的视野,科学合理地构建基于史学视野下的学校历史教育史研究体系,从史学、教育学的角度掌握研究学校历史教育史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与蒋梦麟高等教育思想和实践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与蒋梦麟是师徒、同乡,具有相近的文化和教育背景,均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在高等教育思想和实践方面,具有前后相承的紧密联系。高等教育实践方面,师徒相继、蔡规蒋随,共同成就了北大的现代声誉。高等教育思想方面,从“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学术至上”的大学理想,到“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模式,蔡元培开风气之先,蒋梦麟则坚守余绪,共同为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在中国高教领域生根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是一个庞大的、完整的体系,文章从他的美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到美育的内容、方法、功能均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作者认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不仅对我国当时的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我们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应该要把学校作为重要的美育基地,通过美育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并有计划地进行人文环境的美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教育运动为中国教育史研究,尤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兴起提供了一个契机。作为新教育运动健将的舒新城,最初积极参与新教育运动,后却毅然逸出,将学术研究的方向转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欲从教育史研究中寻求中国新教育发展的答案,分析其心路历程与治学经验可以管窥和阐释该时期新教育运动与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之间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4.
纵观我国职业大学30年的办学史,职业大学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第一面旗帜,开创了地方高等教育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河;职业大学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锋,最早开展了高等教育市场化就业机制、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地方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探索;职业大学作为新时期构建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先生最早提出兼采欧美之长与孔墨教授之精神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当代学者在重申和引述蔡元培先生的这一理念时,出现了或有意或无意的误读。这种误读实际上是对蔡元培先生的大学教育理念的反思和发展。当代大学教育应当立足当下、立足自我,在此基础上,兼采欧美之长与“冗墨之精神”。传统文化首先是专家之学,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是知识教育,然后才是陶养道德、模范人格与人文精神。唯有建立了与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对话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传统文化的精神对于现代大学教育产生意义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高等教育家,他在整顿、改造和建设北京大学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而新颖的研究性教学观,涉及了研究性教学观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研究和借鉴他的研究性教学观,对培养研究性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叶采《近思录集解》版本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采<近思录集解>自南宋至清代中叶盛行于世.现存有元代与明前期的各种仿宋刻本或重刻本.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主要刻本为周公恕分类改编本.自明代崇祯至清乾隆,各种仿刻、重刻、合刻等形式的叶采集解本盛行一时.本文就种种版本逐一梳理,注其存佚,考其源流.  相似文献   

18.
受"一点四方"与"汉族中心主义"的传统史观影响,少数民族教育史研究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史的研究,有着促进中国教育全面和整体发展的现实功能,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更为深刻的表征,而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加强对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将会对构建"多元一体"教育史观,焕发教育史学科活力与促进教育史学科学术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族危机孕育了梁启超自觉的历史教育意识,推动他开拓了近代历史教育的道路。梁启超以“新民”和提供“国民资治通鉴”为目的,以近代报刊为推行历史教育的主要手段,将丰富的历史内容和近代观念传达给国人,以期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这种历史教育思想孕育着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雏形,顺应了中国社会与中国史学走向近代的要求。虽然它还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也显示了很高的社会价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0.
湖南千百年来诗书教化的积淀,特别是1904年新学制颁行100多年以来语文学科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实践与理论是一座蕴藏深厚的学术富矿。对它的研究,要把握范畴与方略,认识意义与价值,明确重点与难点,攻坚克难,卓有成效地开展湖南语文教育发展史论的研究,促进母语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