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灿丹 《教书育人》2008,(12):46-47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我们的语文课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指要给学生创设学习的环境,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规律,举一反三,拓展到生活,形成经验,真正掌握“捕鱼”方法,甚至开拓创新出更好的方法,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教师的工作就是建立知识体系,揭示思维过程,达到知识与思维同步发展的目标,最终达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埃得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授人以渔”,即教给学生打鱼的方法。在学习上使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会听、学会看、学会说、学会用。怎样才能教会学生会学,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  相似文献   

3.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是“内因”,教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明确学校的目的不只是教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教人知识不如教人获得知识的方法。过去说“知识就是力量”,现在应当说“掌握知识的知识(即方法与能力)就是力量”。学会学习是未来人立身处世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首先就是提高人学会学习的能力。为此,我想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教,是为了不救。”就是说,教师今天教,是为了明天不教时,学生能独立学习思考。 学生从课堂教学中学习到的知识总是极其有限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主要的是方法。学生不应是学习一些死的知识,而是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只有将知识变为能力之后,才  相似文献   

5.
<正>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这里的“学”指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教育先驱叶圣陶先生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这里的“不教”,前提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体系的建构。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简而言之,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相对独立地积极建构知识并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状态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基本特征是自主性、民主性。  相似文献   

6.
学法指导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具有选择和运用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是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写的一段话,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事实正是这样,我们不可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他们。这就是说要在让…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 ,要想适应未来的社会 ,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 ,这也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这就要求受教育者不仅学到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 ,即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 ,更要教学生“会学”。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 ,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能力 ,增强体质 ,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认为这两种提法部强调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怎样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呢?我认为教师在学生自学教材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所谓“教”“学”同步.就是指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即寓学法指导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以教示学.在中师语文教学中实现“教”“学”同步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自身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学习     
长期以来,“道德”被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为个体所掌握和践履,成为个体的品行。因此,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构成人的品行的核心因素。我们认为,道德教育虽然与知识、技能不无关系,但它不同于知识、技能。一个人可以通过记忆掌握道德知识,还可以通过练习获得行为技能,但道德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本身不能保证他凭良心办事。这说明,道德的核心不在于道德知识和技能,而在于对道德的态度和情感。以态度、情感为核心的道德,是不可能用传统的方法“教”的,它只可由学生自己学习和内化。道德学习与道德教…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的思维拓展为本,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传统教学的最大失误是以“教”定“学”,以“考”定“学”,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教学应考虑怎样的“教”,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我们的语文课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指要给学生创设学习的环境,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规律,举一反三,拓展到生活,形成经验,真正掌握捕鱼方法,甚至开拓创新出更好的方法,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能力乃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已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孟子也曾说过”,授人于鱼,不若授人于渔”。所以,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这也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自学能力。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学生按照学习规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组织自身的学习活动的特殊本领。怎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做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意即: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最终是让学生能够不依赖教师,自己去发现、掌握学习规律,独立求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而不是事事处处都由教师“包办代替”。然而,有不少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像照看婴儿似的对待学生,生怕学生“摔伤、跌破”,亦步亦趋,小心翼翼:讲例题从读题直到新题结束都由教者“独搅”,学生则似一尊尊  相似文献   

15.
杨海 《中学教育》2002,(3):36-37,39
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策略。在未来的社会里,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再是获得一大堆的课本知识,而是如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是要学会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正如美国一位未来学家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  相似文献   

16.
有人认为“教”学,“教”学,学生的知识是教师“教”会的,事实上,教师的讲授,只能是提供知识,开拓思路,指点方法,而不可代替了学生掌握知识。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过程,不能只限于将现成的知识直接传给学生,而应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为达此目的,课堂教学就必须一反过去的以教师“授”为主,改为以学生“学”为主。我们语文教学法的研究也要从教师“教法”的研讨,转向学生“学法”的研讨,研究如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学习能力,让他们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会自己求知。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认为学英语就是跟着老师多读多说多写,只要做到这三条,英语不好才是怪事,其实这并不全面。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独立学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师“不教”的目的,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8.
化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思维,掌握创新性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教思维方法与教学习方法是一致的,会思维,就会学习。本文就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教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创新学习作一探讨。1让学生学会系统思维,掌握发现知识内在规律的创新性学习方法发现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是学生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它能揭示规律,举一反三,促进知识的迁移,因而系统化的知识容易转换为能力,这种转化的过程是形成“系统效应”的过程。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的理论,掌握概括化的系统知识所形成的能力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据…  相似文献   

19.
人类创造了浩如瀚海的知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贵有方”,中国自古就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论《学记》相当精辟地论证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论语》也以相当多的篇幅记载了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至今对我们仍然有十分重大的指导作用。实践证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这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的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我们今天对学生的“教”是为了今后的“用不着教”。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教的学生,今后他们能运用我们教给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的能力,自己能够去学习新的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认为应该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放手,放手,再放手。 一、放手让学生掌握学法 吕淑湘先生有句话:“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我们教师就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