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失寸心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5年间合作学习研究的经历与教训,深感图书馆学实践性极强,要学有所得,宜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把握研究层次,掌握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甘苦寸心知     
2月16日到3月15日,我随出席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江西代表团赴京,采访江西代表和江西籍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开好“两会”,行使自己的神圣职责的情况。在短短的十多天时间里,我们江西上中央电台稿件32篇(其中报摘24篇),名列全国第一,给编辑部发回消息、述评、录音专稿、人物专访共18篇,做到了“两会”期间中央电台天天有江西的报道,省电台天天有代表委员的声音。省领导称赞我台的“两会”报道全面、充分、及时,有份量。(一)要有一点吃苦精神历年来我台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的人手少,任务繁重,要全面、充分、及…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7,(6)
校对甘苦寸心知文/王明瑞从事文字工作的人,都知道校对是怎么回事。校对,说简单确实简单,说不简单也确实不简单。因为,校对不仅是一项工作、一项专业,更是一项事业。提起它,校对人总有讲不完的话,道不尽的甘苦。我干校对已经好些年了。从开始不懂得到熟悉,到现在...  相似文献   

4.
2009年1月22日,大众日报在头版突出位置刊发了<潍坊率先撤销11家驻外办事处>(记者:张西可 宋学宝编辑:王冰)这篇910字的消息.这是记者第一时间抢抓到的独家新闻,最早报道了潍坊率先撤销全部驻外办这一事件,获评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相似文献   

5.
在庄重典雅的人民大会堂,他曾慷慨陈词,“荣誉也是鞭策,也是压力。我们现在想的是。今后怎么干?那就是把荣誉当作新的起点。过去做对的,今后继续做;过去做错的,今后改过来。关键是路要走正、走实、走得无愧于我们的荣誉称号。”这是他1995年代表第二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在颁奖大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6.
在庄重典雅的人民大会堂,他曾慷慨陈词,“荣誉也是鞭策,也是压力。我们现在想的是,今后怎么干?那就是把荣誉当作新的起点。过去做对的,今后继续做;过去做错的,今后改过来。关键是路要走正、走实、走得无愧于我们的荣誉称号。”这是他1995年代表第二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在颁奖大会上的发言。他在《人民日报》评论员岗位上辛勤耕耘二十年,发表过许多在海内外有影响的时评政论。到底写过多少篇评论,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他撰写的评论员文章《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申办2000年奥运会失败后的气度和风范,也体现了他个人的气度和风…  相似文献   

7.
煤海笔耕     
知道广旺矿务局宝轮院煤矿采煤青工、业余通讯员刘华的人都说他耿直、执着。刘华今年30岁,1987年开始在采煤队当合同工,1992年转正,1990年开始写稿。迄今,他已先后在《广旺矿工报》、《中国煤炭报》、《四川工人日报》、《警钟长鸣报通讯》等中央、省、市地级报刊台发表作品近300篇。十年来,他一直战斗在采煤战线上,任劳任怨,业余勤学苦钻,曾几次被矿队送往《四川工人日报》社、《广旺矿工报》社进行新闻通讯培训,曾多次被矿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通讯员”。谁都知道采煤队工作辛苦,可这位爬惯了掌子面…  相似文献   

8.
笔耕有感     
采撷天地芳华酿造生活之蜜信念融进翰墨方块锻造春秋岁月用犁铧耕耘我们的额头我们以心中的锦绣回赠岁月以生命醇香笔耕有感@吴进国  相似文献   

9.
笔耕乐     
在生活中,青年朋友们都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有的喜欢体育,有的爱好音乐,而我呢,却爱好新闻写作。屈指算来,从我写的第一篇小稿被采用至今,已整整5年了。这5年里,全国各级报刊电台已采用了我写的消息、通讯、特写、杂文等620篇,我也连续5年被《徐州日报》、徐州人民广播电台、新沂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五年的业余写稿,有耕耘的艰辛,也有收获的欢乐。1985年的秋天,我利用两个晚上写了一篇关于农村储蓄方面的稿件,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投给《徐州日报》。出乎意料,这篇处女作被采用了。  相似文献   

10.
“金剪玉线巧手裁,精雕细刻慧眼辨。不计名利苦亦乐,经年夜战月作伴。”4月29日凌晨4点,当我告别三个月的夜班生活的时候,心里有疲倦,有愉悦,又有些许怅然。  相似文献   

11.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有的如“酒逢知己千杯少”,有的却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编辑是一种经常而不断地与人打交道的行当,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在这方面自然有更多的感触。《甘苦不唯寸心知——“我与作者”之五》一文的作者以肺腑之言谈及了十几年编辑生活交往当中的酸甜苦辣,相信这篇文章同样能够引起各位编辑同仁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1978年6月科学普及出版社由党中央几位负责人批准重新恢复重建,科协党组织任命我担任了总编辑职务,直至去年夏为止,不觉五年整。我一向很重视言行一致,要么不做,要做就实在于。我深深体会到:要做一名合格的名实相副的总编辑,在通、精、快、干、创、德六个字上要有较好的素质。出版社的核心是编辑部,编辑部的核心是总编辑。因此,总编辑的言行和素质,直接关系到编辑部的成效,出版社的声誉。这里,我想谈一谈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体会,供同志们参考,并希望得到批评指正。一、通,就是知识通。作为科普出版社的总编辑,特别应该是现代新科学的知识通。总编辑当然不是万能机,不可能面面俱  相似文献   

13.
高歌表寸心     
由于《新闻通讯》的帮助,许多业余新闻爱好者大有长进,我也算其中之一吧。为此我习作一首《新闻通讯读者歌》,言不尽意,聊表寸心。来自西北,来自东南, 五溯四海有我们的读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 向新闻事业高峰,努力登攀  相似文献   

14.
苦乐流年     
数数我在档案馆工作已15个年头了。在偏远山区,档案工作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就是个养老院,没什么事可干,干不干一个样,反正与经济效益也挂不起钩来,只要看好门,有个人上班就行了。不仅普通的老百姓这样说,甚至县里的很多的领导干部也这样讲在此我就道一道我们偏远山区档案工作的苦与乐。  相似文献   

15.
读书苦乐     
杨绛  兆龙 《出版参考》2005,(1):23-23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相似文献   

16.
苦乐参半     
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电视,今天我不知在干什么。也许手持粉笔站在教室中当“孩子王”;或许立于柜台前作售货员,还可能成为一个直至今天仍受到世人误解的个体户……似乎完全是出于偶然,我走进了电视台的大门,并且是“正襟危坐”于话筒前,跃然屏幕上,每天象是日出日落一样准时。“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新闻联播节目的主要内容有……”多么轻松,更重要的是还“出名”,这大概就是许多朋友对我所从事的电视新闻播音职业羡慕得不得了的原因所在吧!孰不知我这“偶然”为之的职业常常“轻松得”叫人“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7.
苦乐其中     
李国文 《传媒》1999,(5):34-35
在我的履历表上,有做编辑的记载,那是从1986年起,在中国作家协会的《小说选刊》杂志社,任主编。到1990年,这个刊物停刊,那五六年里苦乐其中的编辑生涯,至今还很怀念。 当然,我怀念,不是那主编的位置,而是和编  相似文献   

18.
编辑苦乐     
刊物终于编出来,有读者通读,人大喜;通读之后告说曰:错字别字××个,又大喜。如今客套话乡,大抵均是假话弄个包装送人,读者某君竟能一一点出错字别字,通读算是真读了。假话通体放亮眩目,流行的透明纸包装也;真话总露出些尖刺之类,不能包裹,然而可人,仿佛山野的果子。  相似文献   

19.
苦乐相伴     
两年前的金秋时节,怀着对军营生活的美好憧憬,我毅然步入火热的军营。在军营里,同龄人特有的青春气息,无不感染、激励着我。初入军营,在学院浓浓的新闻报道气氛感染下,看着教导员那一沓沓厚厚的剪贴本上发表的作品,心里既佩服又羡慕。于是,下决心用几年来积攒的零花钱换来了一架相机,每天跟在教导员后面问这问那。终于,我拍摄的一幅新闻图片第一次上了《桂林日报》。捧着报纸,我的心沸腾了,从此更激起了我新闻写作和摄影的欲望。我的大脑中也由此多了根新闻敏感神经,时常被一个个新闻素材所拨动。闲暇之余,我与书为伴,坚持报…  相似文献   

20.
编辑苦乐     
正1946年,抗战胜利的第二年,我从大学毕业,有朋友介绍我先后到《文化月刊》和《文艺与生活》杂志去当助理编辑,这是我编辑生涯的开端。但为时较短,只干了半年,接触到一些有关编辑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很感乐趣。因为得到的是未曾有过的新鲜事物,学到许多不熟悉的文化技巧,一切不以为苦。20世纪50年代,有几位历史界的学人办了一份同仁刊物——《历史教学》,他们都年长于我,因为知道我当过编辑,邀我参加编委兼值班编辑,每三月一轮。那时还是铅排时代,值班编辑对组稿、编辑、排印、校对、发行等一系列工作都要熟悉,都要体验,一共干了10年,对铅排工作可说已经掌握。这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