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培养和激发大学生习武兴趣,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习武积极性,改善武术动作质量,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武术技能的形成,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培养和激发大学生习武兴趣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还应稳定和深化大学生的习武兴趣。  相似文献   

2.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产生和发展到今天,始终是以"未曾习武先习德"这一优秀传统思想道德理念为准则.良好的武德不仅能协调习武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能指导习武者的各类活动.习武者是今后中华武术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是挑起武术不断向外传播和向前发展的栋梁.在习武学生中间进行武德教育,不仅能使武德发挥其现代职能的作用,还符合当今我国大力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理念.  相似文献   

3.
围绕小学生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从教学方法入手进行分析小学生习武兴趣现状及影响小学生习武兴趣发展等因素,进行阐述小学生习武兴趣现状及小学生习武兴趣的影响因素,分析小学生习武兴趣提高及武术发展的理论依据,明确小学生习武兴趣主要通过对武术本身,小学生及教师三方面来分析研究。从而找出了小学生武术教学过程的不足,提出了提高小学生习武兴趣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秦、汉、三国时期的武术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认为秦、汉、三国时期对于中国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秦朝下令收缴天下所藏兵器,对民间采用禁武之策,然而军队中的习武活动仍然开展活跃。汉、匈战争进一步使统治者和民间社会更加认识到习武活动的重要性。东汉末年群雄蜂起,魏、蜀、吴三国形成鼎立之势,在重视武备的历史背景下使武术得到了迅速较快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运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法和口述史法分析东乡武术形成与演化,并探讨地域武术文化.主要结论:东乡武术兴起源于武术家族的迁入,其他家族受其影响也广开门路推动当地武术发展,并最终使得原桐城东乡地区习武成风.咸丰九年,太平军清剿使东乡武术传承几近断绝.21世纪初,东乡武术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得到保护和挖掘.  相似文献   

6.
贺龙自幼习武,武术伴随其一生,因此对于武术有着高度的理解.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贺龙关于武术内容的理解及其论断进行了研究.贺龙认为:武术根植于民间,发掘、整理、提高、推广为武术发展的指导方针.同时明确了太极拳是一种能够打人的拳法,具有高度的技击性.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应该要明确该抛弃,发扬什么,着重发展武术的技击特性.同时在发展武术的过程可以借鉴体操与舞蹈等优点进行武术化,但是不能化武术.贺龙的武术思想是一种成型的,具有时代性,对于中华武术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沧州武术文化的长盛不衰,与其地理条件、历史背景、民族构成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京畿之地和南北要冲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沧州是习武之人的汇聚之地,加之,沧州一带自古有习武的传统,明代又有大量习武的回族军功世家迁入,更丰富了沧州武术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武术是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一门主要课程,通过“教与学”双向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进击、技击、防范技能和方法,使广大的武术爱好迅速地加入传统的习武队伍中,培养良好的练武习惯,树立并形成终身习武的意识。长期以来,在武术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端,作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了武术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畲族武术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南派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历史人类学、民俗人类学、社会人类学、阐释人类学等视角对畲族武术文化进行梳理。认为,畲族武术缘起、形成与发展与畲族人民生存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反抗压迫斗争及社会习武风尚习俗密切相关。畲族武术以独特的地域性、兼容性、延展性及原真性使其保持着鲜明的民族体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徽州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了徽州武术蕴涵着丰富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并对传统徽州习武之人形成了软制约;而徽州宗族严密的规范制度对传统徽州习武之人则形成了硬制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乡土社会解构背景下民间武术的传承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乡土社会解构后:人口低流动性到高流动性致使民间武术的传承对象急剧减少;休闲体育内容多元化对民间武术传承的巨大冲击;法律地位的确立消弱了民间武术的生存空间;民间武术的文化生态环境逐渐消失。提出后乡土社会民间武术传承的措施:转变观念加强技艺创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习民间武术;民间武术传承应与现代教育系统相结合;努力构建新时期传承民间武术的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武术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始终无法突破全面大发展的瓶颈。这主要是因为武术的运动周期太长,缺乏趣味性;武术技击的功能在现代社会实用价值降低;武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传媒的误导使人们对真武术有些失望;武术科研的迷失使其很难为武术发展指明道路。武术要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必须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融摄了儒家、道家、哲学、医学、艺术学等文化内涵,而艺术与中国武术的融合造就了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象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涵。中国武术从"技击术"到"技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是艺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感精神的共同体验;中国武术具有艺术的肢体形象表现性;中国武术是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技击艺术。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高校开展武术运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普通高校武术运动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武术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已迫在眉睫。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湖北省普通高校武术运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深入分析湖北省高校武术运动存在的问题,寻找振兴高校武术运动发展的途径,以期在全省普通高校中形成一种浓厚的武术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民国武侠小说的民间记忆散见于常规的丈史著作和当下的网络文本中,它们反映了传统文化经由武侠小说对百年来中国人精神的影响。这种记忆至今犹存,说明传统文化的因子还在发挥作用。因此,对于民国武侠小说民间记忆的研究,便不是单纯的史实勾勒,或者为以往的武侠小说研究作史料上的补充,而是着眼于武侠小说记忆对人的精神成长的影响,重新思考武侠小说阅读与人的精神成长之间的关系。有鉴于此,把记忆研究引入民国武侠小说研究领域,首先会引起研究方法的革新(诸如口述史、田野调查等历史社会学方法的引入),其次新方法的使用无疑会拓展武侠小说的阐释空间,深化人们对武侠小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在概述农村传统武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为传统武术在农村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了传统武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跨文化交流日益广泛。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弘扬和传播中国武术文化,我们必须提升援教素养,注重民间武术交流,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体育唱主角的体育世界里,研究具有权威性的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对中国武术的关注程度,可以唤起媒体机构、媒体人对中国武术的重视,有利于中国武术走出瓶颈,为中国武术在当代及以后更好的发展、传播、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沧州是中华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武术文化是沧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植根于民间的中华武术的缩影.沧州武术谚语作为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阐述深奥的武术思想,描述复杂的武术动作,归纳精辟的武术要领,是习武者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试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沧州武术谚语进行探究,揭示蕴含其中的隐喻思维,从而加深对沧州武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